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79期(总第1201期)2011年10月19日(星期三)
    经济热点分析
    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分析
     [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1%,显示出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而与此同时,增速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则缓慢减速。对此,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将如何“着陆”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前景和政策动向进行了分析。]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良好
     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9月18日公布,2011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按年增长9.4%,同期GDP环比增长2.3%。今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幅为9.4%。
     在实体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保持强劲,第三季增长17.3%,高于二季度,且前三季度稳定运行于17%左右。投资前三季增速24.9%,虽低于上半年的25.6%,仍在25%的高位运行。而外贸方面,9月份的货物进出口增速较8月份有所回调。至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三季度达13.8%,低于二季度的14%,依然基本在14%水平波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国民经济也呈现出物价高位回落、就业持续增加、效益不断提高、民生继续改善的特点。这表现在CPI与PPI同比指数连续两个月趋向回落;截止到9月末,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同比增加555万人;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9.5%;1月至8月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28.2%等。
     统计局认为,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同时,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下阶段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盛来运在解读三季度经济数据时指出,“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下一个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从增长的动力和一些先行指标来看,……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趋向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小。”
     物价缓慢回落
     统计局10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1%,低于 8月份6.2%的涨幅。9月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5%,远低于预期和8月份7.3%的涨幅。PPI涨幅放缓通常意味着CPI涨幅即将下降。但是,食品通胀在9月份依然居高不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4%,与8月的涨幅持平。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显示出中国政府抑制价格飙升的努力正在奏效。同时,虽然中国国内及其欧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引发了一些担忧,但除非通胀得到了牢固控制,否则中国不太可能放松货币政策。多数分析人士认为通胀压力在年底前会逐渐减弱。不过,通胀率可能仍会大大超出中国政府设定的4%的CPI全年涨幅目标。过去一年里,中国央行为了努力冷却过热的经济增长、抑制过剩流动性、平抑飞涨物价,已经5次上调基准利率、9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而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则指出,今年以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不断加大,但从近三个月物价走势来看,综合的物价调控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他说,“促进物价下行的有利因素在累积增多,总体判断是四季度物价继续下行的可能性较大,但仍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盛来运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指数回落,说明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他归纳了五个促进物价下行的有利因素:一是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调,有利于缓解总供求矛盾,有利于减轻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二是流动性不断收紧,减弱了物价上涨的流动性压力,前三季度银行贷款M2增速仅有 13%;三是粮食今年又取得丰收,目前秋粮长势和收成比预期好,有利于减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四是今年后三个月的翘尾因素在不断减弱;五是最近几个月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波动下行,有利于减轻输入性的通胀压力。
     不过,对此不能掉以轻心,因物价毕竟还是在高位运行。另外,影响物价上涨的一些长期的因素,短期之内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消除。特别是在结构转型期、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资源成本的上升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难以在短期之内得到控制。而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据路透社10月17日报道,广交会参展商称,受欧美经济前景黯淡影响,中国商品难获西方买家订单,这可能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主办方称,本次广交会参展商约 5.7万家,到场客户2.8万家,但场内气氛不及往届展会活跃。中国制造商及外国采购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疲软、人民币升值和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因素影响了交易氛围。有参展商认为,明年形势并不乐观,预计今年订单将减少10%以上。
     据海关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中国外贸增长速度9月份明显放缓。中国出口总量9月份同比增长17.1%,增速低于8月份的24.5%。进口增长也在减速。9月进口增长20.9%,低于8月的30.2%。同期贸易顺差则进一步收窄至145.1亿美元。中国进口的产品中,很多为电脑芯片这样的零配件以及原材料,它们最终会被加工为成品再用于出口。因此,进口放缓意味着未来的出口放缓。
     中国与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之间的贸易减速尤为明显。对欧洲出口9月同比仅增长 9.8%,增速较8月的22.3%明显下滑。从欧洲进口同比上升25.7%,增速也低于8月的31.4%。中国与日本、美国、台湾地区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增长均比此前几个月有所放缓。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9月为145亿美元,也低于预期。这个数字在8月和7月分别为178亿美元和315亿美元。
     另据路透社10月19日报道,中国经济“软着陆”仍面临外贸形势严峻的挑战。商务部19日表示,近几个月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加,未来两个季度的外贸形势会相当严峻。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积极扩大进口,并努力保持汇率等出口政策的基本稳定;且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到去欧洲投资。“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这几个月来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四季度和明年,至少明年一季度的进出口形势会相当严峻。”综合考虑外需成本和汇率、基数等因素,商务部预计,今年全年进出口增幅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沈丹阳称,中国未来将努力保持出口退税、外贸信贷、出口信用风险保障、人民币汇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贸易便利化等出口相关政策的基本稳定;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他并指出,在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目前贸易顺差规模仅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左右,相当于中国GDP的2%多一点,这两个比重都在进一步下降中。
     另一方面,近期欧美对华投资出现减少。商务部数据显示,9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90.45亿美元,同比增长7.88%。前九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66.79亿美元,同比增长16.6%。从商务部详细数据看,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对华投资持续大幅增长,美国投资降幅有所减小,但欧洲对华投资由同比增长转为下降。1-9月,亚洲十国/地区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53.23亿美元,同比增长23.66%;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8.77亿美元,同比下降9.88%。欧盟27国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1.84亿美元,同比下降1.8%。今年三季度中国东盟的贸易额又同比增长了26.4%,且过去“贸易重、投资轻”的现象亦大为改观。
     房价涨幅连续缩窄
     据香港《文汇报》10月19日报道,内地楼价上涨步伐继续放缓。市场方面人士表示,部分城市的楼价拐点已经隐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天津、南京等17个城市楼价出现下降,北京、大连等29个城市房价与上月持平,已经停止上涨步伐。与2010年9月相比,今年9月房价同比下降的城市有1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3%。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同比上涨的有69个,但涨幅回落的城市有59个,同比涨幅在5%以内的城市有49个。
     二手楼市场方面,在70个大中城市中,二手楼价格环比出现下降的有25个,与上月持平的城市有21个;与8月份相比,9月份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长了3个,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无一城市的环比价格涨幅超过0.6%。
     统计局同期公布了9月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0.41,创2009年9月来的最低点。数据显示,前三季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4万亿,同比增长 32%,较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住宅投资3.17万亿,增长35.2%。盛来运指出,当前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1月至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32%,较1月至8月回落了1.2个百分点。
     另据路透社10月18日报道,中国高企的房价正渐渐低下高昂的头,9月房价涨幅连续第二个月收窄,且成交在“金九”楼市传统旺季中黯然失色。调控虽初见成效,但并未动摇政府坚持打楼市调控“持久战”的决心。在近期经历了广东佛山市政策松绑被连夜叫停之后,中央调控短期难以放松得到进一步确实。而部分一线城市首套房贷利率的上调,亦表明遏抑房价的缰绳仍在勒紧,未来房价下行趋势料更加明显。
     在需求持续维持疲弱,政策短期难以放松的背景下,为了去库存以及快速资金回笼,更多的开发商将选择打折出售。而近期贷款额度紧张及首套房贷利率的提高,将进一步减少购房人数,未来四季度房价下调趋势将更加明显。
     中国证券报的一篇报导引述多位银行业人士的话称,受贷款额度紧张影响,上海多家银行已提高了首套房贷利率。建设银行总行近日已发文通知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由此前的基准利率调整为基准利率上浮5%。亦有国内媒体报导称,北京亦有银行提高了首套房贷利率。
     “房地产市场就差最后一根稻草压一压就下来了,最后一根稻草就是银行贷款额度问题,这比限购来得更加直接,”中原集团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刘渊表示。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亦认为,房地产行业接下来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价格调整和行业调整。除价格下降之外还会伴随着行业洗牌,一批现金流管理失当的小企业将会退出市场。
     受“限购令”扩大及银行收紧信贷影响,今年中国房地产商于“金九银十”旺季的销售黯然失色,龙头企业中国海外和万科9月份的合同销售额按年分别下滑18%和12%。至于以广东省为基地的碧桂园、合景泰富的销售额跌幅更分别达两成及两成半。
     尽管目前楼市调控效果显现,房价已出现松动,但从近日广东佛山实施未果的放宽限购之举,不难看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这场调控中的博弈。佛山松绑最终被连夜叫停,显示了中央政府打这场调控“持久战”的决心。在楼市继续陷于相持之际,广东佛山出台放宽限购政策,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现行限购政策和住房套数基础上,可增购一套7500元人民币/平方米以下住房等,但随即在同一天晚间声明“暂缓执行”。“若二三线城市调控政策进行暗地松绑的情况增加,将导致先前的调控效果功亏一篑,”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表示。
     中国官方媒体亦随后释出调控不能放松的信号。新华社16日发表文章称,中国目前房价呈现出从“止涨”向“下跌”转化的苗头,但调控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多,需要警惕地方政府或实施放宽限购的“变相松绑”,做好调控“持久战”的准备。但不得不引起关注的是,销量的持续低迷,已令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坚持限购从严亦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持续调控下,土地市场已明显降温。中指院数据显示1-9月,全国133个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为14%,较去年同期减少13个百分点;1-9月全国130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066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7%。
    以内需促增长成效显现
     阿罗?贝克(Aaron  Back)在10月19日的《华尔街日报》上指出,中国经济数据显示,这个长期以来依靠出口的国家开始更多地受到国内需求的推动。在欧洲忙于应对债务危机、美国增长低迷之际,这对全球经济可能是个利好因素。新出炉的数据略低于分析人士预期的9.2%,引发了市场一定程度的担忧。尽管如此,这样的增长率仍受到了经济学家的普遍欢迎,他们将此视为中国在努力遏制通货膨胀、同时有能力在不严重损害增长的情况下引导经济实现软着陆的证据。
     中国出口需求的不断下滑已经部分地在国内需求上得到弥补。这可能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出口的小幅下滑。过去,出口下滑曾给中国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同时,这也可能意味着随着中国不断增加的消费推动对全球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需求,中国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这种地位一直以来既是优势,有时也是劣势。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率降至7%以下,引发了国内的担忧。在中国,人们一般认为若要确保中国迅速城市化的人口保持稳定,必须要达到8%或更高的增长率。此后,中国决策者重新开始努力促进内需,并且在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出口依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1年上半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只相当于GDP的2.8%,而2007年这一数字在10%以上。经常项目盈余是经济学家用来衡量中国贸易差额的一个宽泛衡量指标。
     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在研究报告中说,中国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证实,这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是稳定的,但由于出口和房地产建设预计会放缓,未来的经济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威廉姆斯说,据凯投宏观计算,中国经济今年第三季度的增速折合成年率大约为8.4%。该公司在计算中国经济增速时参考了货物运输量和发电量等指标。
     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软着陆”?
     中国经济到目前为止,呈现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放缓态势,对于中国经济是否“软着陆”的问题,很多经济分析家都做出了分析。
     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据路透社报道,路透社采访的经济学家们对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进行了解析:
     华融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肖波认为,从数据看,GDP按照调控的方向运行,目前经济总体可能还将保持缓慢调整的态势,第四季GDP或降至9%,或者低于9%附近。消费增速比上月有所回升,预计现在货币政策不松动的话,消费可能仍在较弱状态,下月将是回落的状态。新加坡Forecast经济分析师 CONNIE  TSE也指出,迄今为止,放缓速度都有节制,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此外,多位分析师也认为三季度GDP数据呈现出经济软着陆的态势。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预期四季度经济增速会有所趋稳,可能还会小幅下滑至9.1%左右。因目前已经看到有些因素在好转,如PMI指数在回升,生产和订单的分项指数显示总体趋稳。另外,汽车消费已有所恢复,显示刺激政策的退出已经在被消化掉。
     Market  Watch 网站报道,分析者说,中国这样高的增长率足以避免出现任何重大混乱。环球通视(IHS  Global  Insights)驻北京中国分析师桑顿(Alistair  Thornton)说,在中国硬着陆的风险随发达经济体的疲弱而不断增加之际,经济将继续朝着软着陆的方向前进。
     英国《金融时报》  乔希?诺布尔10月19日撰写的报道说,中国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呈现出一些积极的迹象。通胀继续下降。而尽管对欧洲的发货量锐减,但整体而言出口并未大幅下滑。
     在全球大环境扑朔迷离之际,9.1%的增长率不容小觑。况且,中国领导人正希望国内经济增长“缓缓”减速。而且经济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第三季度零售额增长17%。汇丰称,随着中国人的收入不断增加,零售将保持强劲。“消费者消费的弹性,得到仍然较快的实际收入增长的支持:城市家庭可支配收入在头三个季度同比增长7.8%(而上半年同比增长7.6%);农村家庭现金收入在头三个季度同比增长13.6%(而上半年同比增长13.7%  )。”证明这一点的迹象是,汽车销售在9月份回升,强劲增长18%。但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飙升,第三季度同比增长近25%。再平衡看上去还是一个遥远的目标。
     更大的问题是,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瑞士信贷的陶冬是抱持不那么乐观态度的中国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中国的整体经济增速将继续下降,在2011年第四季度和 2012年第一季度降至8%至9%之间。尽管这可能足以惊吓到海外投资者,但它不会是2008年局面的重演。正如汤森路透的图表所显示的,2011年的中国经济放缓看上去比2008年的更加可控。
    末日博士:中国经济不可能软着陆
     据英国《金融时报》10月19日报道,世界上两位最知名的经济评论人士从地球的两侧对中国及其增长前景发表了悲观言论。
     在赫尔辛基17日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态度悲观的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形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软着陆堪比“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纽约举行的一场会议上,对中国持悲观看法的基金经理吉姆?夏诺斯(Jim  Chanos)称,硬着陆已经开始。
     去年,夏诺斯发表了一些看空中国的言论,他形容中国的楼市泡沫“比迪拜糟糕1000倍”,还表示中国经济“正站在通向地狱的跑步机上”。当时,多数全球投资者不认同这些观点,视之为哗众取宠。但在过去两三个月里,投资者似乎改变了念头,他们对中国的信心笼罩在一股极度悲观的情绪中。
     在外国投资者能够自由买卖中国上市公司股票的香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自8月1日以来累计下跌25%,而空头与多头头寸之比达到两年半来的最高位。与此同时,离岸交易的中国主权债务信用违约互换(CDS)本月达到208个基点的两年高位,而两个月前只有大约70个基点。
     这种转变似乎并不是基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因素的任何重大变化。与夏诺斯的断言相反,中国经济很可能正在走向政府引导的软着陆:增长放缓,通胀降温。即便出口需求随着欧美再次陷入衰退而剧减,中国目前的减速在很大程度上也仍是政府收紧措施的结果。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第一季度的9.7%,降至第二季度的9.5%和第三季度的 9.1%。这意味着,如果有必要的话,北京方面在未来几个月能够通过放宽货币政策和取消住房限购措施来提振经济增长。
     即使在最景气的时期,解读中国经济也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多元化的区域经济,而且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经济数据也被当作国家机密。还因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看法往往会剧烈摇摆,在短短几周内就从极度乐观摇摆到极度悲观,似乎根本不把基本面因素当一回事。当然,反过来也是如此。尽管全球投资者现在对中国的短期前景变得过度悲观,但就在不久以前,投资者的共识看法还是,中国永无止境的增长奇迹拯救了世界经济。
    但是,中国政府也承认,其由信贷和投资推动的金融危机应对措施,加剧了本来就在困扰国内经济的许多失衡,并且很可能最终造成大量资本配置不当、投资不具成效、国有银行受累于不良贷款。
     在常驻中国、成天分析中国形势的经济学家中,多数受尊敬的人士都倾向于对中国的短期前景感到相当乐观,但对长期而言将发生什么就远没那么有信心了。许多人相信,中国通过放宽偏紧的货币政策、也许再实施一套规模较小的以投资为重点的刺激计划,很可能能够再一次提振国内经济,但是,高增长、低通胀的时代即将告终。
     如果你抛开鲁比尼那些耸人听闻的悲观言论,你会发现他的预测与此类似。鲁比尼表示,投资过度必然会导致硬着陆,对中国来说,硬着陆很可能会在2013年或2014年到来,但中国将“尽其所能”保持明年增长率高于8%。如果他说的对,那么此前对中国的长期前景过于乐观的投资者,现在则对中国的短期前景过于悲观了——因为中国明年可能会迎来又一个投机泡沫。
     不应忽视中国经济减速
     萨拉赫?摩根(Sarah  Morgan)在Smart  Money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表示,投资专业人士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或许比人们可能意识到的要大。对美国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坏消息。很多美国投资者因持有外国股票基金而比过去更多地暴露在中国的风险中。据晨星公司的数据,就在投资者把 368亿美元撤出国内股票基金之际,今年以来投资者已经向国际股票基金注入152亿美元。今年9月,新兴市场基金吸引了流入国际股票基金的大部分资金,注入国际股票基金的32亿美元有27亿美元流入了新兴市场基金。
     此外,这些基金在中国的投资一直在增加。据晨星公司的数据,中国目前平均占了新兴市场基金的14%以上,较2007年的水平增加了一倍。尽管国际基金在中国的平均投资相对较小,却也增加了一倍──同期增至3%。
     一些基金经理开始在中国投入更大的赌注。比如,据晨星公司的数据,截至8月底,拥有4750万美元资金的 Dreyfus  Total  Emerging  Markets基金有约28%的资金投在了中国。一些大型国际基金甚至也比新兴市场基金更大的投资中国:比如,据晨星公司的数据,截至7月底,管理着4250万美元的Davis  International  基金有约22%的资金投在了中国。
     诚然,中国可能仍是一个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更好的投资地。中国公布的一份报告包含一些出人意料的好消息:9月份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化增幅为13.8%,增幅高于预期,且略高于8月份水平。Lee说,9月份工业增加值预示出,四季度GDP将有多强劲。他说,如果工业增加值增幅大大低于13%,则预示四季度会出现更大程度的放缓。
     但Lee说,一些投资专业人士担心,由于2008年全球衰退、企业疲弱期间,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造成房价飞涨,促使银行大量放贷,中国将遭遇一场国内危机。
     中国经济政策将如何调整?
     近期经济决策动向预测
     有学者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在10月可能仍然是观察期,不会过度放松货币和财政政策。若10月CPI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货币政策可能从准备金率适度下调开始有所松动。
     还有学者认为,近期没有降息空间,因为年初中国在利率政策方面就应采取更积极措施、物价压力仍成问题,再加上经济并未出现硬着陆。即使全球形势恶化,也应该先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然后才去动指标存贷款利率。年底前当局将着重特定政策,可能不会调整指标存贷款利率。应该进行差别存准率、放宽中小企业贷款条件以及上调特定城市抵押贷款利率等暗示,中国已经接受对当前经济难题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观点。预期未来几个月中,当局将采取多种不同政策。
     华宝信托分析师聂文预计,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GDP将会继续回落至8.5%左右,一是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外需影响开始明显;二是民间借贷出现问题,银行信贷收得过紧,民营投资将会下降;三是持续低迷的房地产销售,必将影响商品房的投资。政策将主要以观察为主,有可能率先下调中小银行的存准率,以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的状况。
     桑顿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转为中性,不过,在中央政府发出信号显示朝着更宽松的政策进行大幅调整前,大部分经济领域的信贷成本依然很高,可能不利于企业发展。桑顿说,国内领域也开始出现一些裂缝。最近中央政策扶持小企业的做法显示了形势的严峻,一些小企业因残酷的信贷紧缩之痛而不惜孤注一掷。
    中国经济政策能顺利“换挡”吗?
     汤姆?奥尔里克(Tom  Orlik)在10月18日的《华尔街日报》上指出,中国经济仍在前进,并无异常,但到北京改变政策以支撑经济增长的时候,人们应该预计到一些波折会出现,其中国际贸易就面临放缓的可能。
     但就在北京应对上次刺激的负面效应的同时,政府仍有财政火力和货币杠杆可用。今年前八个月的财政盈余为1.4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GDP的3.7%。把这个盈余变为赤字即可推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9月份新增贷款只有4700亿元,出人意料。银行贷款在第四季度一般会减缓,届时如果打破季节规律而大幅增加,那么也会对经济构成支撑。
     政府有政策工具,但这些工具的使用却比较复杂。财政政策方面,中国政府虽不惮于鼓励银行支持其基建项目,但如果要花自己的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连在2009年,经济的命运悬而不决、政府承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撑经济增长的时候,政府赤字也只相当于GDP 的2.3%。
     货币政策方面,由于政府自己没有解决实际负利率问题,中国的政策选择受到了约束。尽管政府设定的存款利率已经多次上调,储户仍可预料其定期存款按实际价格计算每年亏损2.6%。目前储户似乎正在用脚投票,第三季度的存款增长异常疲软。加上9月份似乎存在的热钱外逃,中国银行业用于放贷的现金就出现了短缺。
     这些问题没有哪一个是不可克服的。更加放心地从事公开市场操作,甚至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都会释放出用于放贷的现金。鼓励吝啬的官员花钱可能是一种更艰巨的挑战,但只要政府能够弄清怎样合理花钱,至少钱还是有的。然而要从当前对紧缩的注重转变为一种更加宽松的立场,并不容易。随着经济增长在第四季度开始放缓,在中国政策“换挡”的时候,路上遇到坎坷是可以预料的。
    中国正努力转型
     英国《金融时报》欧阳德(Simon  Rabinovitch)在10月19日的报道中说,中国过去30年倚仗的增长模式正在失去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即将结束。近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领导人们已经就新的增长引擎展开了讨论:提振内需,加大服务业投资和放开金融领域。问题在于,中国政府最终能否释放它们的潜力。
     全球金融危机延迟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促使中国政府加大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是旧模式的核心)来保持高增长。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再次放缓,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看到了再次依赖大举投资的风险,因此这次政府正更加认真地考虑推出结构性改革,这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向所必需的改革。
     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至关重要,因为人民币升值将鼓励企业把重点从出口转向服务行业,从医疗保健到会计服务。过去两年内,中国已经以其标志性的渐进方式,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在香港创建了离岸人民币市场,虽然该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它为人民币自由贸易提供了宝贵的试验。
     另一项关键改革是让市场决定利率,这将提高资金成本,防止浪费性投资,并让家庭储蓄获得更高的回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允许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出这种功能,实际与银行部门自由化的效果类似。
     第三,中国政府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在打破毛泽东时代的“铁饭碗”之后,中国正努力通过加大对医疗、教育和福利方面的投资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政府在这些领域增加投资,将让民众有信心更随心所欲地消费。
     从汇率到利率和储蓄率,中国政府的改革者正缓慢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们面临的挑战是,要在旧模式失效之前开启中国新的增长模式。
    (整理、编写、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1年第79期(总第1201期)    2011年10月19日(星期三)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  传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