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粮价飙升如海啸 我们准备好了吗?(续33期)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35期(总第859期)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分析
    粮价飙升如海啸    我们准备好了吗?(续)(续33期)
    粮价已经触顶了?
     国际米价在飙涨至历史新高后,从4月底开始出现回落。菲律宾5月5日宣布取消今年最大规模的稻米进口标购,想等价格跌深再买进。西班牙大米加工企业 Ebro  Puleva董事长表示,米价或已触顶,明年最低跌至每吨600美元,印尼贸易部长也称东南亚增产可助稳定粮价。行业分析师指出,目前迹象显示大米供应紧缩已获舒缓,米价在本季可望进一步走跌。
     据台湾《工商时报》5月6日报道,米价历经今年来强劲涨势后,不论是现货与期货价格都遭遇下跌压力。芝加哥期交所5月份糙米期货,自从在4月24日攀升至每百磅24.6850美元的历史高价后,到5月2日为止已经跌落17%至20.55 美元。此外7月份稻米期货价也从25.07美元的最高价走低至5月2日的20.945美元,跌幅逾16%。该期货合约价在4月28日到5月2日的一周里有连续四天出现跌停板。
     作为全球最大米商之一,西班牙大米加工企业Ebro  Puleva的董事长Antonio  Hernandez 表示,“我们认为曼谷的米价已经是极限了。”其所指的是泰国指标白米(注:B级,100%完整度白米)价格,最高触及每吨990美元。他说:“明年曼谷和印度的米价可能介于每吨600-750美元之间。”Ebro是全球最大的大米集团,其在北美和欧洲大米市场居领先地位。
     在米价开始走跌之际,菲律宾也取消今年来最近与规模最大一次的67.5万吨的稻米标购。菲国粮食局官员杰瑞纳表示,“我们将等到米价继续走跌,再择期举行下一次稻米招标。”菲律宾政府指出有可能到第三季才会恢复招标。菲律宾是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总部位于曼谷的交易公司 Riceland  International总裁邱吉特认为,“这对全球米价绝对是利空讯号。”他预估米价在本季将可能继续下跌。全球主要稻米出口国泰国最近也宣布,将于近日在国内开始释出210万公吨的稻米库存,以缓和不断上涨的米价。
     另据路透社4月29日报道,创纪录高位的玉米价格令消费者及肉食品企业痛苦难当,但小麦价格自2月以来下跌40%,在食品价格高涨之际缓解了一些资金压力。今年玉米播种因下雨而推迟,带动玉米价格4月28日触及纪录高点,而小麦价格因全球产量可能大涨而受打压。
     美国政府预计今年将有近25%的美国玉米将被用于生产乙醇,高于去年的20%,而两年前大约为14%。目前政府要求今年将90亿加仑乙醇添加到汽油中去,而 2015年前添加量将达到150亿加仑。谷物分析师认为,只要乙醇生产有利可图,且除非玉米价格超过石油价格,否则美国政府将不会改变其乙醇生产要求。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2009年7月玉米期货4月29日触及每蒲式耳6.51美元的纪录高位,当日大涨23-1/2美分,过去一年来价格已上涨约 50%。美国最大牛肉、猪肉及鸡肉生产商泰森食品表示,部分由于饲料成本上升,旗下鸡肉及牛肉部门会计年度第二季出现运营亏损。
     尽管玉米片、鸡肉、牛肉及猪肉可能更加昂贵,但全球小麦产量回升应能帮助缓解成本压力。今年预计中的小麦丰产应略微帮助降低玉米价格,因小麦已具有与玉米竞争的能力,并开始取代玉米成为一些家畜饲养所用的饲料。谷物分析师指出全球将不会缺乏小麦、玉米及稻米等食品成分,不过目前已出现对食品的恐慌性购买。
    粮荒来了?大丰收要来了!
     据星岛环球网5月10日报道,当媒体叫着“粮荒来了”的时候,分析师却说:“错,大丰收来了!”大家所预期的2008年粮食短缺情况将会很快结束。当某些评论家主张应该开始囤粮时,他们错过了这整件事情真正的重点。投资者跟评论家的最大不同,那就是投资者向前看,而评论家总是会事后诸葛。
     The  Street.com专栏作家西蒙·康斯坦贝尔(Simon  Constable)去年6月曾提到,粮价的高峰已然来临。去年9月,康斯坦贝尔预测说粮食的状况会影响到整个食品供应的状况了。但是,康斯坦贝尔现在认为,情况已经有所改变。
     从去年开始,本就已经不多的小麦库存预期在收耕后仍然有45天的存粮,但后来存粮竟然只剩37天。这使得冬麦粮价在去年3月创下了历史的新高,达到了每蒲式耳13美元。就是因为粮价飙高和粮食库存的减少,引发了大众对粮食短缺的恐慌,也引起了媒体一连串的报导。
     然而,  康斯坦贝尔指出,如果回头看的话,你现在所看到的只是去年农作物收成所造成的影响。交易商以及一些农业的专家指出,2008到2009年将会有破纪录的农作物大丰收。
     这解释了最近几个星期来小麦期货的价格直落的原因。9月份的交易价格已经低到每蒲式耳9美元,这比前几周所创下的价格新高已经低了将近1/3有余。交易商预期农作物将会大丰收所产生的效应,是此波价格跌落的主因。
     任职于John  Stewart  &  Associates的期货风险管理专家比尔·蒂尔尼(Bill  Tierney)指出,基于以上种种因素,粮食的库存将会大大的增加。这将不只是一个短期现象,而可能会成为未来两个农作物生产季节的一个趋势。
     这是一个说明资本主义的作用很好的例子——价格的飙高,却将会解决高价格所带来的问题。美国华府特区的农业部门粮食经济学家杰里·诺顿(Jerry  Norton)解释:“由于农作物的价格升高会吸引更多人投入该作物的生产。之后农产品增多会导致价格下降,到最后供需就会平衡。此外,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小麦的问题的话,也会改变世人对粮食问题的观感。”
     虽然农业经济学专家以及交易商已经对市场的这个趋势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股市投资者可不一定,他们受到粮食危机说法的影响,到现在还在脱手食品产业类别股票。因为居高不下的小麦(小麦是烹饪面包以及比萨的必需品)价格以及节节高升的能源开销反应在餐厅的利润上,而使着利润渐渐缩水。而且,如果想要做面包以及比萨的话,小麦以及能源是两项必要的成本开支,因为需要用到热能以及运送食品原料。
     市场策略研究机构Cantor  Fitzgerald专家马克·帕多(Marc  Pado)指出,如果成本的增加无法藉由调高价格来舒缓的话,利润将会受到影响。这就是去年市场上所发生的事情。由于一般的餐厅无法像高级餐厅一样借调高售价来维持利润,因此一般餐厅的利润相对而言短少许多。
     但帕多也提醒投资者必须要谨慎而且有耐心,因为成本并不会立即反应到价格上,有的时候需要六个月以上的时间。如果小麦价格之后下跌,就算成本降低,也不会这么快的就反应到产品的售价上。这将会为成本以及利润的关系带来不同。成本的降低而产品的售价并未立刻跟着降低,会使得公司利润连带着成长。因此芝加哥  Harris  Bank的投资顾问杰克·阿宾(Jack  Ablin)建议,未来短期内可以考虑投资以小麦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公司。
    粮食危机症结  土壤持续恶化
     据美联社5月9日报道,科学曾通过新式的生物科技和老式的杂交技术产生超级作物种子,帮世人填饱肚子。但如今种子愈来愈好,却愈来愈多人饿肚子。科学家说,问题出在好种子撒在什么样的土壤上。想解全球粮食危机,关键在能不能改善土壤的质量。
     全球五分之一耕地的土壤正在恶化。根据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数据,土壤质量恶劣,造成全球粮食减产约六分之一。科学家说,这是一场慢性灾难。
     根据世界农业机构大会2008年3月的报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将近259万平方公里耕地“一贯大幅恶化”。专家表示,当前全球粮食危机的肇因,一般人认为在市场力量、投机和囤积。其实除了这些经济因素,还有干旱与洪水、植物病害问题,更重要的是土壤贫瘠。
     一个世纪以前,通过作物品种改良,地球粮食产量爆炸,通称“绿色革命”,不少人认为喂饱世界肚子永远不成问题。真相是,研发“魔术种子”是小事,大事是哪里去找沃土?瑞士籍1995年“世界粮食奖”得主赫林说:“头号要事是土壤要好。最好的种子撒在沙石上也没用。”
     联合国和世银资助的“国际农业知识、科学、技术发展评估组织”4月公布一份2500页的报告,里面就强调必须改善世界土壤。基因改良的玉米在非洲每英亩照理可能有4100公斤产量,但实情只有227公斤,因为非洲耕地多年来地力消失殆尽,而人民贫穷买不起肥料。菲律宾“国际稻米研究所”秘书长塞格勒说,人人认为好的作物种子能带来奇迹,因此各地政府和慈善机构乐于资助这类计划,但更根本的土壤改良无人理会,申请不到经费。
     土壤改善,效果如何?非洲小国马拉威三分之一人口靠粮援度日,全国2005年生产120万吨玉米。三年前新总统拨8%预算帮小农买肥料,每户两公斤。2007和2008年,全国生产玉米340万吨,今天的马拉威已是粮食出口国。
    如何迅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鲍勃·戴维斯在《华尔街日报》撰文(Four  Ways  To  Ease  Global  Food  Crisis  Over  Next  Yr)指出,大力加强增加农田产量的研究,增加水利及农村交通方面的投入,以太阳能和风能为非洲农场提供电力,以不可食用的作物代替玉米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这些措施最终都会有助于缓解全球粮食危机,但没有一个能在未来一两年就见效。以下则是一些可以快速见效的点子:
     1.停止囤积。当前的危机代表了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崩溃。高涨的价格当可推动粮食生产,并可运送至全球。但如果各国囤积粮食供应、限制出口,上述情况就无法实现。中国、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约40个国家都在采取这样的措施。
     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囤积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它限制了国内的粮价,令忧心忡忡的选民安心。但在国际上,这样做无异于灾难。人道主义呼吁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因此世界银行诉诸经济利己主义。
     世行让乌克兰政府相信:限制粮食出口是在破坏其全球粮食供应大国的名声,从而促使乌克兰取消了粮食出口限制。(乌克兰一度有“欧洲面包篮”之称,也愿意重夺这个称号。)乌克兰总理对世行帮助解决通胀问题的举措感激不已。乌克兰想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这种想法很正常,因此乌克兰知道需要让自己的名声更响亮。世行行长佐立克表示,可以说服一些国家,让它们相信如果它们成为不可靠的粮食供应国,他们的品牌就会受损。
     他以美国为证。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为了抑制国内通胀而禁止大豆出口,最终令巴西和阿根廷极大地增加了大豆产量。现在这两国成了美国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但它们对于使用这一手段一直犹豫不决。他们可以将禁止囤积当地农产品作为申请紧急贷款的条件。IMF高级官员马克·普朗特(Mark  Plant)说:“我们试图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而不是胁迫他们。”
     2.当地采购。美国通常会提供大量食品作为援助。另一方面,欧洲则提供现金,用以在当地采购食品。在缺乏本地种植的粮食的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成品粮对于供给饥饿人群很重要。但在其他地方,直接提供粮食会损害当地农民的利益。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说,应当综合利用现金和开发援助,促使交易商马上出售库存,而不是储存粮食以期日后获得更高价格。他说,现金收购会令价格暂时走高,而增加长期供应量的举措会令囤积以待来日的战略无利可图。他说:“需要采取的措施是让将来的价格较当前下降。”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orld  Food  Program)负责人乔塞特·希兰一直在尽力争取更多的现金援助。布什总统也试图从旁相助,提出他最近承诺的7.7亿美元食品援助中的四分之一以现金形式提供。但这一计划或许会因国会中来自农业州的议员反对而无法实现。
     --规定补贴指标。在粮价飞升引发骚乱之时,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国政府都愿意对粮食收购提供补贴。但亚洲、非洲和拉美曾经有过教训:补贴数额太大,给经济造成了破坏。关键问题是:弄清“贫困” 和“中产”之间的区别,在印度、中国和整个非洲,每周薪水达到100美元就可以算中产阶级了。大约30个国家采用了所谓的“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贫困家庭可以得到补贴,送孩子上学、给他们接种疫苗以及符合其他的条件,具体取决于所在的国家。这类计划始于墨西哥和巴西,靠社区来确定符合当地贫困条件的家庭。
     这类计划可用于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食品。在牙买加,一项新的世行贷款将被用于将家庭福利增加25%,同时还会扩大福利计划,将该国 14%的人口纳入其中,这个比例差不多涵盖了牙买加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世行还想加强其他一些国家的这类计划,比如埃塞俄比亚的一项计划为当地人提供现金和食品,让他们去修建灌溉渠。虽然埃塞俄比亚的这项计划听起来像是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小说里的内容,但它切实照顾了人们的需要。
     3.向日本施压。自3月中旬以来,由于恐慌性的抢购和囤积,大米价格剧涨了大约85%。日本可以极大地缓解这一压力。日本拥有150 万吨大米的库存,绝大部分进口自美国。日本不让这些大米流入市场,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美国农业部的一份报告说,其中一些库存大米已经是几年的陈米,有的被拿来当作料。
     每年交易的大米大约在3000万吨左右。日本每年以人道主义援助的形式出口20万吨大米,但它有能力提供更多。中国也一样,其去年出口了130万吨大米,但现在对出口加以限制。在这样一个交易不活跃的市场,只要能增加几百万吨的供应量就会造成价格大幅下跌。弗吉尼亚州亚力山德里亚的大米市场专家汤姆·史莱顿说,在大米市场,产量并不是唯一的问题,政治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中国需要担心粮食吗?
     4 月28日,FT中文网发表了特约作者艾冰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的采访记录,就中国目前有四五千万吨的粮食储备的问题,吴国宝表示,我个人感觉这个数字总体来说还是可信的。换句话说,国库里的粮食跟现在报上来的数字可能差不多,差别不会太大。因为现在对国家储备粮收购有很多支持政策,储粮企业与其他有关方面,在利益上应该是没有太多损失的。但我绝对相信,这些年农民自己家里面的储粮应该是大幅度减少的。按照中国以往的储粮结构,一般来说农民——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家里储粮占的比例实际上是非常高的。农民更多的是靠家里的储粮,而不是靠国家储备来应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的市场冲击的。但根据我们在一些地区实地调研的情况,最近几年农民家里的储粮大幅度减少了。
     所以,中国的粮食储备也要分两部分来看,国家储备那部分总体上是比较可信的,但是农民的储粮肯定比以前要少得多。这样的话,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粮食储备应该是说比以前要少。农民家里储粮减少是因为种粮的比较利益低。不用和外出打工相比,就是与在当地从事一些临时性的打工,比如在村里打工相比,种粮食的比较利益都是很低的。
     在农民种粮意愿下降这个问题上,吴国宝说,农民不愿种粮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实际上过去四五年这个问题都存在,相对来说,最近两三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有所回升的。这两年有粮食补贴和其它惠农政策,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应该是有所改善的。不过,相对于其它物价的上涨幅度,粮食补贴数量很有限——现在农民种粮不是绝对不赚钱,至少是相对不赚钱的。
     他还指出,粮价放开会导致其他与粮食相关的一些产品价格的上升,这就是过去几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后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其实并不太多的原因。在中国,真正的问题是仅仅放开粮价未必能保证利益最终流到种粮人手里去。
     对于中国能否逐渐放弃粮食95%自给自足的政策,进口更多的粮食的问题,吴国宝认为,如果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这个观点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中国可耕地面积少,在粮食生产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近半年来,很多国家,比如印度越南,都对本国粮食出口进行限制。也就是说,如果粮价在国际上大幅波动,粮食问题很可能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从目前来看,进口更多粮食很难说是更好的选择。
     就国家在粮食问题上应采取的措施方面,吴国宝认为,粮食问题的核心在于国家的粮食战略。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该把粮食的自给率控制在什么样的水平。如果中国认为粮食安全比较重大,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现在比较低迷的,或者不是特别正常的,粮食生产状况有所扭转。这样的话,经济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无非两种。一方面是从生产方面采取措施。除了现在的直接粮食补贴以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种粮人能够从粮食生产中获得更高的比较收益。另一方面,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中国就需要对中低收入进行财政补贴。但从长期来看,很难说一直补贴下去对中国是有利还是不利。
     对于政府控制粮食价格的长期影响上,吴国宝认为这牵涉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放开粮价,对粮食的长期增长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二是放开时机的选择,是现在放开好还是今后放开好。从长期来看,如果中国做好准备了,对于放开粮价产生的尤其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冲击有所保证,从制度安排上保证粮价上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影响能得到控制,现在放开应该是一个好的选择。反之,如果放开粮价以后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现在放开粮价就不仅仅是一个粮食增长的问题了,甚至可能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限制粮食价格,在某种特定的时期有它积极的作用。在找不到更好方法的情况下,短期实行粮价控制至少没有太多坏处,但是从长期来看,这肯定不是一个办法。长期控制粮价肯定对市场和国家的长期经济利益是不利的。从结果上来看,我个人认为粮价放开是一个好的政策。(完)
    (编写、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35期(总第859期)  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粮价飙升如海啸,我们准备好了吗?(续33期)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