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关于中美经济“脱钩”的讨论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18期(总第842期)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分析
    关于中美经济“脱钩”的讨论
     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步入下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但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经济将与美国经济走势“脱钩”,这种观点引来了多方的关注和讨论。
    高盛:中国经济将与美国走势脱钩
     据2007年8月23日的《财经》网络版报道,在8月22日发布的一篇评估近期美国信贷市场危机及美国经济潜在放缓趋势对中国影响的报告中,高盛亚洲研究团队做出了这样的结论:“有确凿的理由可以证明,中国经济将与美国的走势脱钩。”
     高盛认为,中国经济自2006年起就已经逐渐与美国经济脱钩。其证据有三:第一,增长态势迥异。在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上升至过去十年的最高水平,而美国经济同比增幅从2006年上半年的3.2%至3.3%放缓至1.5%至1.8%,比其潜在增长率低1个百分点左右;
     第二,利率走势相左。中国央行2007年以来四次加息,而美联储则调低了贴现窗口借款利率,且在高盛看来,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几乎已成定局”;
     第三,汇率变化相反。人民币贸易加权指数(TWI)在2007年上半年上升1.8%,而美元贸易加权指数下降了3.5%。
     据此,高盛预言,美国经济放缓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严重放缓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在美国经济迅速恶化且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而“只要美国经济不陷入衰退,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就可稳定在10%或更高的水平”。
     高盛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外部需求的放缓实际上“恰好”帮助中国减轻了总需求过热的压力。
     具体而言,出口需求的放缓一方面给中国的供应满足国内需求增长留出了更大空间,从而降低了实施果断的政策调控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增长的放缓减弱了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可能会改善中国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在政策层面,梁红分析了两种不同的可能情形。第一种情况,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则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可能倾向于更加谨慎的立场。尽管外部需求的显著下滑可能引发逆周期的刺激性政策(例如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所幸,中国目前稳健的财政状况为此提供了强力支持。另一种情况,则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仅导致外部需求疲软,而非显著下滑。对此,中国仍有抑制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仍是最好的政策调整措施,因为这有助于降低中国对外部需求的依赖性同时保持自身国内需求的强劲。”梁红称。
     在金融领域,由于中国对短期资本流动实行严格的限制,中国国内资本市场没有受到全球市场动荡的冲击。因此,高盛认为,如果全球股市进一步走软,中国金融状况可能也仅出现有限的收缩。在出口方面,高盛认为,主要受负财富效应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中国的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电子消费品等行业的制造商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
    美林:全球经济正脱钩美国走向再平衡
     2007年12月6日,《证券时报》报道,美林证券12月5日发表研究报告展望2008年全球经济。报告表示,即便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仍将保持活跃。美林一直认为,全球经济正在与美国经济“脱钩”,并走向“再平衡”。
     美林认为,2008年即便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仍将保持活跃。即便美国经济增长率从原来的2.2%下调至1.4%,扣除美国后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仅从原来的6.0%下调至5.6%。
     美林非常关注由美国经济拉动的、美国以外其他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所面临的风险,包括美元危机、紧缩性政策以及通胀带来的负面影响。美林认为,尽管2008年部分国家可能出现上述风险,但这并不会影响全球经济的整体表现。
     美林认为,美国的消费状况正徘徊在紧缩的边缘。美国的消费将受制于能源价格高企、就业状况恶化、地产价格下降以及信贷收紧。到2008年底,美国经济可能会走出一个经典的泡沫后的U型复苏轨迹,而出口则仍将是阴霾中的一个闪光点。
     至于欧元区,美林表示,尽管面临强欧元、高油价和信贷收紧等一系列问题,但考虑到该地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然保持宽松,而且并没有出现失衡问题,因此,美林认为,尽管该区经济增长将放缓,但仍会保持平稳增长,与此同时,通胀也存在向上风险。
     而日本则由于小企业的利润率受到挤压,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不过,日本经济可能在2008年年中,伴随着工资的回升以及日本央行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而走出谷底。
     至于亚洲新兴市场,则将有充足的流动性,但可能出现资源短缺。拉丁美洲则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通胀及资产价格将面临上升风险。
     美林认为,全球经济将走向“再平衡”。美林认为,全球失衡已持续了几年,在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再平衡”现象。“再平衡”的出现,意味着投资者应该增持美国一些出口导向性企业,以及其他地区的内需导向性企业。美林还表示,“再平衡”与经济“脱钩”是两回事。
    《经济学家》:亚洲经济与美国“脱钩”的含义
     台湾《天下杂志》2008年1月出版的第390期杂志编译了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08年1月24日一期发表的分析文章:An  independent  streak。文章中写道:
     脱钩(decoupling)一词是个误称──让人以为美国衰退对亚洲不会有任何影响。事实上,出口与获利肯定受害;日本更可能因此重回衰退。
     对亚洲新兴经济来说,脱钩真正的意义,是指他们受到的冲击,不会再像以往那么严重。亚洲股市无法脱钩,并不表示亚洲经济一定会跟着美国,跌到谷底。
     美国衰退不但影响出口,也冲击亚洲的金融市场。比起美国与欧洲的银行,亚洲金融业在次贷风暴中的损失还算少,但即使这样,中国的银行股还是大跌,因为传出持有次贷抵押债券的几家银行,增加了注销亏损的金额。假如股价继续下跌,恐怕将浇熄亚洲企业与消费者信心。
     东亚各国中,新加坡、香港与马来西亚等国,由于对美出口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受到的冲击最大(不像中国只占8%,印度更少,仅2%)。新加坡 2007年对美出口衰退了11%,马来西亚更大减16%。幸好对欧盟与其它新兴国家的出口增加,星马两国的总出口都增长了6%,但已经比2006年逊色不少。
     中国对美出口也在大幅放缓,2006年底还有20%以上的增长率,2007年12月却只有1%(按人民币值计算),还好当前为止,对 GDP的影响不大。1月24日公布的统计显示,中国2007年第四季GDP增长率高达11.2%,只略低于第三季的11.5%。一般都预料,2008年中国的增长率将减缓至9-10%。
     就算出口都不增长,中国经济大概还是会有8-9%的增长率。2001年那次的美国衰退,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影响,反而是香港、新加坡、台湾与马来西亚跟着陷入衰退。这回,美国的情况恐怕会比上次更严重,加上亚洲与全球经济愈来愈集成,悲观派人士因此断言,这些国家只能“坐着等”。
     其实,亚洲经济大有值得乐观的理由,因为这些国家的内需(消费支出与投资)依旧强劲,政府也有更多弹性来因应美国的经济风暴。
     亚洲早就与美国脱钩了,汇丰银行经济学家普里奥万德斯福一针见血指出,以马来西亚为例,尽管对美出口锐减,它的GDP增长率还是从前年底的5.7%加速挺进,去年第三季达到6.7%。
     出口减缓,确实将影响国内消费。但东亚各国的总经基本面比以往健全许多;大量外汇存底有助支撑经济波动;政府多半收支平衡、甚至有盈余,也增加了端出财政方案、刺激增长的筹码。
     从这些理由来看,即使亚洲出口不能与美国脱钩,经济上的冲击也会比过去来得小。渣打银行预测,亚洲新兴经济今年的平均增长率约6.4%,略低于去年的7.8%,但在2001年却是整整掉了三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重感冒,亚洲当然也跟着打喷嚏,但这回,可别把病情给夸大了。
     2008年: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的脱钩年?
     据“德国之声”2008年3月3日文章分析,美国经济的衰弱或衰退对世界会有多大影响。有一种看法是,有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取代美国的火车头作用,影响不会很大。于是人们进一步关注,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会有何影响。对此,专家们的看法很不一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的话近日来引起正反方的热烈讨论。他说:“工业国和新兴经济体就象是套在一起的两匹马,如果其中一匹马累了,另一匹马必然会感觉紧绷,而如果一匹马停下来了,那另一匹肯定也跑不远了。新兴经济体一定会感受到影响,或早或晚而已,而且,或许早点比晚点好。”
     中财网记者在美国组织了几位专家讨论。中国社科院专家宋泓认为:“美国经济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并没有卡恩说的那么大。以中国为例,美国经济每衰退1%,至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不超过0.06%;如果将间接影响也考虑进来,这种影响也不坐超过0.13%。对于印度以及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则还要比对于中国的影响小一些。”
     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盖保德认为不能笼统地谈新兴经济体,因为他们不同质,“一些国家有着开放的金融体系,对欧美外贸依赖严重,美国或全球经济减速速将给这些国家带来严重冲击。而另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的GDP需求由内需主导,且独立于世界金融体系,因为不会受到经济衰退的严重冲击。此外,如果全球经济减速,将导致中国进口商品,如能源、设备、化学原料以及管理和技术人才价格的降低。这将有利于中国的持续增长。”
     德国专业股市平台“新兴市场交易”(Emerging-Markets-Trader.de)的专家们2008年2月底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题目就叫“中国与美国衰退脱钩”,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不会受美国衰退多大影响的前景,并正好与美国经济脱钩。
     文章指出,由于美国需求的下跌,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虽然从2007年初的28%降至第四季度的22%,但中国的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只略降至11.4%。 China  Quartaly  Daily甚至估算:中国出口增长的净贡献只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占了0.4%,而10.8%的贡献是由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做出的。即使今年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也没有问题。
     专家认为,今天中国的繁荣已经不是靠出口廉价商品取得的了。“新兴市场交易”认为,中国经济的起飞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主要由出口促进了增长;然后是投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今天由国内消费接过了舵。中国零售总额从2003年前低于10%的增长率,到2006年初超过13%,到2007年12月超过20%。
     “新兴市场交易”的专家们认为,即使美国经济衰退的程度超出预料,中国也有好几个稳定因素(“拯救锚”)。一是中国的国债特别少,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大大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77%;二是中国的财政收支情况相当好,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估计,2007年的中国财政收支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虽然政府发布的是-1%,但显然没有把国有企业的利润计算在内。三是,由于国内财政收支情况那么好,在一旦出现景气下滑的情况时,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来减轻压力。四是,中国有目前已超过1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而且,专家们的看法是,中国一般来说也根本用不着使用这些备用手段来“救急”,因为,如果经济增长率只是被压低到8-10%之间,“中国甚至欢迎美国危机。因为这是一个增长纠偏器,”它可以让多年来存在的过热现象得到缓解。
     这些专家的结论是:中国加速的消费繁荣表明,一旦出现美国衰退,亚洲将由此而与美国经济脱钩。
    经济脱钩与金融脱钩相辅相成
     “德国之声”的文章说,美国专家盖保德认为,由于一些新兴工业国有着开放的金融体系,对欧美外贸依赖严重,它们就有可能受到美国较大的冲击。而“中国比大多数新兴经济体更绝缘于国际金融体系。”
     这里点出了两点:一是金融体系的依赖性会导致经济状态的密切影响,也就是说,金融方面依赖性不强者不受密切影响。二是中国本身就“更绝缘于国际金融体系”。这主要是指:人民币汇率始终是控制汇率;中国股市跟外界没有直接联系等。但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结构的,这一点恐怕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德国德累斯顿银行称,总数近6万亿美元的世界外汇储备中,75%在新兴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央行手中。
     德累斯顿银行对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改变或曰脱钩作了一番研究。该银行的专家们说,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从来没有公布过,但可以看到中国改变储备战略的一些迹象。第一个迹象是,中国在2005年7月宣布解除单独挂靠美元的体制,此后一直在向一个一揽子货币结构发展;第二个迹象是,美国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在最近几年里有所下降,而目前美国经济不景气更增加了这个趋势;第三个迹象是,中国近来几乎没有扩大对美国政府债券的持有量。
     如果说上述第一个迹象没有透明公开的数字支撑,那么第三个迹象则是有的: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数字,2007年9月时中国持有的美国政府长期债券和国债券为近4000亿美元,只比一年前同时增长了2%。但就在到那时为止的一年里,中国的外汇储备猛增了45%,达14360亿美元。
     德累斯顿银行专家们因此断定,虽然中国没有对美元的国债储备动手术,但在整个这段期间把新的投入方向转向了其它货币,“应该主要流向了欧元”。“由于中国外贸和资本往来主要以美元来兑现。所获得的外汇储备量中国央行接下来就转化为其它货币。”由此这些专家还断定:“从而也增大了欧元对美元的升值压力。”
     文章最后总结了有关中国经济的十个观点:
     一、即使美国经济真进入衰退,对中国经济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二、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将加速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的脱钩。
     三、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将加速中国人民币与美元的脱钩。
     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取代美国经济对世界景气的“火车头作用”,这个取代速度也将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中国周边国家,而且全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都会不断增加。
     五、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总体规模赶超美国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如果美国经济的不景气状况持续几年,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中国经济总体实力赶上美国的时间可能会大大提前于现在一般估计的2030年。
     六、在美国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中国已经开始的向内需为主的结构转变的过程将会进一步加快。这一点也是年初以来中国官方所反复强调的,估计也会是两会上一个提法。
     七、中国现在面临的经济问题中,最大的是与社会心理相关的一些,也就是说,如何既保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又避免社会过度的不安,这是最大问题。包括物价、股价、房价三大因素。这是对中国政府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而这个考验在两会上就应该能看出初步的方向来。难点是:既要推动内需,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不能让股价跌得太大,又必须有效抑制物价。两全其美,是很难的。
     八、还有一个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也是与社会心理相关的。种种报导表明,台湾、韩国、日本等企业撤出中国的步伐在加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逐渐成为了一个“普通投资方向国”,就象美国那样:原来对外企的税收等优惠没有了;更关键的是,中国员工的工资水平增长很快,劳动力已经贵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也是很难“处理”的问题。但这恐怕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过程。有出必也有进。中国有些条件“退化”了,但有些条件同时在进步。这本身不是特别需要“处理”的事情。但是,对于中国那些还刚开始发展的地区(中西部)来说,却增加了起步的难度。这些地区是否能享受一些已经全面废除的优惠政策呢?恐怕也是两会和政府今后要讨论研究的事情。比如成都、重庆两大新“特区”,去年夏天宣布成立后,几乎就再也听不到什么声音和动静了。虽说对这些“新特区”有这种那种优惠,但这些优惠显然不明显,几乎没有引起什么注意。
     九、 2008年年初,中国遭遇了特大雪灾,究竟雪灾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多大损失,怎么克服这些损失,可能也会在两会上讨论。应该也会公布一些具体数字。关键是,雪灾对2008年经济发展有多大影响,将采取什么措施,是防冷还是防热。上述这些,可能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反而会大于美国经济的影响。
     十、奥运以后中国经济的走势。林毅夫说不会在奥运后塌陷。这其实完全是可信的。因为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全国、全面、全方位的发展,奥运带来的推动虽然还没有实际数字,但显然不会太大。值得关注的倒是奥运结束后是否会在股市上产生一种心理,即许多人估计股值会在奥运后大跌,结果就有可能真跌。这方面如何“预防”,大概也是个课题。还有,北京房市也许在奥运后会跌,这是以前奥运主办国的经验。如果真是如此,倒不是什么不好现象。因为老百姓希望的房市走向不是无限快速向上,而是稳定和适当向下。                          (待续)
    (摘编、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18期(总第842期)      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关于中美经济“脱钩”的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