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财政学、公共经济学 >> 正文

中国市场化、城镇化历史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与土地制度变革

http://www.newdu.com 2018/3/9 中国发展观察 贾康、梁… 参加讨论

    “土地财政”在现实中的扭曲主要表现为:伴随地方政府短期行为、征地纠纷、过度土地抵押融资、形成地方政府财力生成过程的不可持续、难以为继,等等。如果按照去伪存真、舍末求本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其背后“扭曲”的逻辑,便会发现:(1)转轨、赶超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政府事权范围比任何国家、任何历史时期都要广泛,这无疑对政府的支出责任提出了巨大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收支矛盾也异常尖锐,这是“土地财政”面临的最大的现实和前提;(2)在政绩考核、重视工业发展以及地方政府间竞争发展经济的驱动下,政府倾向于以零地价或低于成本价的方式出让工业用地,相应将工业用基础设施投入的成本压力转移给商用和住宅用地;(3)很长时间内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制度缺失,限制了政府融资的途径和未来预期,政府便想方设法通过“操纵”土地供应总量、结构以及时间窗口等手段最大化当期利益,最大化商用和住宅土地出让收入;利用土地作为抵押物作不规范融资,最大化“圈地卖钱”行为,忽视“养地升值”机制;(4)土地出让收入资金管理不规范导致资金使用随意、浪费,产生腐败;(5)民主化、法治化进程滞后,征地拆迁无统一规范、有法律依据的规则可循,“讨价还价”中往往征拆双方的权利和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局部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政府强拆、钉子户、被黑社会利用)被传播效仿,成为双方保证自身合理合法利益、争取“超待遇”的常态手段,其最终结果是征拆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均无法得以保障,不满情绪不断发酵并最终激化,酿成影响恶劣的一系列“社会事件”,并总体上“水涨船高”、“攀比”式推高土地开发综合成本。我们认为,上述五因是“土地财政”异化的主因。其中逻辑关系可用图4予以描述。
    
    实际上,在上述“土地财政”扭曲和异化中,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工业地价”倒挂带来的工业用地的浪费,进而对中国极其有限的土地资源配置的扭曲。“我国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比是1.5:1,许多城市甚至工业用地超过居住用地,而日本三大都市圈居住用地是370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是600平方公里,比例为6:1,法国大巴黎地区居住用地是110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是205平方公里,比例为5:1”。(华生,2013)目前国内各类工业园开发区遍地开花,大量工业用地闲置。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从图4中可以看出,造成“土地财政”扭曲异化的原因,一部分是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现实,如赶超战略、转轨经济和快速城镇化,一些是在逐渐完善中,如政绩考核和工业优先战略。还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有效制度供给而加以规避的,突出的和典型的就是财税制度供给,目前也呈现向好的发展趋势,如新修订的《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有限制地发债”和以财政部为主正在力推的PPP也大大拓宽了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新《预算法》明确预算编制的全口径和基金预算需报人大审批,并建立基金预算与一般性预算资金的协调使用等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当前较为迫切且能够有所作为的一大改革事项,是统筹房地产税费制度改革,整合、协调均衡在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交易、保有环节的各种税费。从减缓“土地财政”负面效果来看,房地产税更具有一种平抑地方政府“圈地卖钱”动机、激励地方政府“养地升值”积极性、进而提高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稀缺土地资源利用率的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它对地方税体系完善、改变土地利用粗放模式和提高直接税占比、缩减收入(财产)分配差距、培养辖区、社区层面的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机制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贾康 梁季 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Tags:贾康,梁季,中国,市场化,城镇化,历史进程,土地财政,土地制度变革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