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数量与技术经济学 >> 正文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谷永芬 安鹏 周方召

一、理论回顾

在财政学说史上,有许多关于财政收入、税收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从历史上来看,最先比较明确提出国家财政税收原则的是威廉·配第,配第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和财政理论的先驱,不仅在国家财政支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在国家财政收入理论上也有很多建树。在其代表作《赋税论》中,阐述了关于税收制度的建设和税收对于国家重要性的理论。配第十分重视国家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他在《赋税论》中,比较深刻地分析了税收与国民财富、税收与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关系。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综合了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和财政学说,主张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经济,政府应当减少干预或者不干预,政府只应作为“守夜人”存在。继斯密之后,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财政税收观点,瓦格纳在其代表著作《财政学》中提出了社会政策的财政理论。他认为财政政策原则即是税收能灵活地保证国家经费开支需要的原则。该项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即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收入充分原则是指赋税必须能够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收入弹性原则是指税收收入增长能够随着经济增长而自动的增加。哈勃格运用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计算了税收的超额负担,发现课税扭曲了课税商品与其他商品的消费选择。还有很多的经济学家从税收对储蓄、劳动、企业投资和收入分配影响的角度论述了国家财政税收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高培勇(2001年)认为,应当合理科学地确定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不能简单的量人为出;庞瑞芝、张志超(2002年)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由于我国税收弹性较低、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之间尚未建立起相依相存的长期稳定关系的结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根据税收的经济理论,在累进制的税收结构下,税收与国民收入呈正相关的关系。在现代西方国家的政府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政府财政收入总额的比例高达90%以上。我国当前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来源于税收,1991年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约是94.9%,1994年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约是98.3%,1998年的比重大约是93.8%,到了2001年这个比重大约是93.4%,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到税收仍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

(一)财政收入弹性分析

所谓财政收入弹性是指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用△t表示财政收入的。变化量,△g表示GDP的变化量,则Et=(△t/t)/(△g/g即为财政收入弹性的表达式。当Et<1时,说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即财政收入缺乏弹性:当Et>1时,说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存在着比较强的财政收入弹性(曲振涛,2002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有很多地方需要财政投入,这就要求财政收入也需要相应的提高,即财政收入弹性Et应该大于或者等于1。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职能的履行,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因此,从理论上分析,随着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也会相应的增长。由此提出第一个假设:

H1:财政收入与GDP呈正相关关系。

(二)经济理论和实际情况分析

经济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可以看作近似相等;从国民经济统计上看,二者可以近似替代。世界银行专家基恩·马斯顿通过实证方法比较了一些高税负国家与低税负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低税负国家人均GDP增长率、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及就业与劳动生产率都比高税负国家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们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税负情况作了调查,其分析的结论是:税收与人均收入、经济开放度(用进出口总额占GDP比率来衡量)、经济结构(特别是农业和采矿业产值占GDP比率来衡量)等有关。首先,税收比率与人均收入水平正相关;其次,税收比率与经济开放度正相关;税收比率与农业产值占GDP比率负相关。根据税收收入与国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经济理论,可以推出,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之间应该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由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H2: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三、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财政收入弹性及财政边际收入率分析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1985-1994年之间,财政收入弹性比较低。其中只有1993年的弹性值大于1,其他年份则普遍低于单位弹性。在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后,财政收入弹性上升。所谓财政边际收入率是指新增财政收入占新增GDP的比率,财政平均收入率是当年财政收入总额与当年GDP的比率。若边际收入率大于平均收入率,则表明财政收入有增长的趋势,反之则是下降的趋势。两项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财政边际收入率=(△CAI/△GDP)%

财政平均收入率=(当年CAI/当年GDP)%

其中CAI为当年的财政收入,GDP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代表新增量,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可以得到全国的财政边际收入率和平均收入率(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1995年以前全国的财政边际收入率多数低于财政的平均收入率,在1995年之后边际收入率高于平均收入率,表明财政收入有提高的趋势。财政收入弹性在1993年之后开始大于1,并且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也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也相应增长。

四、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和相关检验

(一)变量的定义

为了建立理论模型,本文首先对所使用的变量进行定义和分析。

1.解释变量的度量。

从经济理论和实践来看,经济增长可以用GDP来表示:同时从国民经济统计上看,GDP与GNP相差很小,所以本文以GDP的量作为解释变量。

2.被解释变量的确定。

本文以财政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解释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原始数据财政收入和GDP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3)和(中国财政统计年鉴2003),时间区间为1978年-2002年,模型采用的其他变量均为笔者通过对原始数据加工计算取得。

(三)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国际上一般采用回归分析来研究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建立如下模型:

F=α+βG+ε(1)

其中:F为各年的财政收入,G为各年的GDP,α为常数项,β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变量。

(四)相关性及检验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上述模型,回归结果见表2。从表2的结果看,方程的拟合度高,总体显著性较好。相关系数β=0.143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可增长1430万元。

                 

 

为获得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对原始数据取自然对数,再对变量进行一次回归,结果如下:

LnF=α+βLnG+ε(2)

 

                 

由表3可知,我国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为0.789,这与学术界普遍认为的0.7-0.8基本接近。这表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仅增长不到0.8个百分点。这一比值与美国(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税收弹性平均为1.2左右,90年代后期为1.42)和日本(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税收弹性平均为2.2左右)等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相比,显得过低。财政收入缺乏弹性是造成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1998年以前连年下滑的主要原因。

(五)进一步建模检验

模型(1)和(2)中的D·W值太小,表明存在自相关;因此,我们分别加入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因素,采用SPSS软件估计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同时逐次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得到结果如下(数据采用1978年-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LnF=0.364+1.137LnFt-1-0.35LnFt-2+0.583LnG(3)

此时,经过调整的R2为0.996,F值为833.1,D·W值为1.92,模型(3)表明,财政收入几乎全部可用自回归因素解释。通过Eviews软件对财政收入、GDP进行单位根检验,可知LnF和LnG为一阶单整变量,据此初步求出长期均衡方程为(如果存在):

LnF=1.7089+2.7371LnG(4)

式(4)所显示的长期关系是否存在,还需要采用协整模型(ECM)进行分析,求出ECM序列并对其进行单整检验(过程略)。

ECM=LnF-1.7089-2.7371LnG(5)

△ECM=-0.4602-0.0179ECMt-1+0.633711△ECMt-1  (6)

对模型(6)进行检验,取置信度α=0.05,单位根的t检验结果为:t=-1.2433,根据Mackinnon单整、协整检验临界值表,-1.2433大于EG的临界值-3.01,未通过检验,从而说明误差项μ[,t]未通过单整检验。模型(4)所建立的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不存在。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由于样本空间太小,还不足以建立起长期的协整关系;或者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税收体制变化较大,有关政策调整频繁,因此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之间尚未形成长期稳定关系。

同时,我们利用计量经济软件SPSS对GDP增长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的关系进行散点图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情况,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直观知道,直到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相依增长关系。

结论:

第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虽然我国财政收入随着GDP增长在稳步提高,但是财政收入对GDP的总体弹性在0.8左右,这一比值显得过低。

第二,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速度是比较正常的,在经济发展的时期,一国的财政收入增长会很快。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正是因为经济增长才发生的,同时由于我国近年来完善税收体制和加强税收监管力度,所以财政收入近年来增加较快;但是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还没有达到合适的比例,由于财政赤字还存在,财政收入还应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

第三,比较财政收入的滞后因素和GDP增长对本期财政收入的影响大小,财政收入的滞后因素解释力更强。近20多年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这反映了这20多年间我国财税体制变化较大的事实,导致我国还未形成财政收入随GDP相依增长的内生机制。

以上主要从总量方面分析了财政经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而实际上影响两者关系的因素还有很多。财政收入的增长与GDP的产业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有直接关系,这是因为不同的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同,从而导致不同产业的增长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同。因此,我们以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以财政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对1978-2002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3))进行一元回归,结果如式(7):

y=-0.982g1+0.125g2+0.706g3

R2=0.987(7)

式中y代表财政收入,g1为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2为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3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从上式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负相关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正相关的。在目前取消农业税的情况下,要想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就应该促进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把企业效益的提高当成财政收入提高的重点采抓。

 

来源:《财政研究》2005年第11期

责任编辑:奇奇


    

Tags: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