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数量与技术经济学 >> 正文

对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展望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黄春松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可持续发展是复杂的系统过程,通过指标的组合——集成方式研究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的方法大致三种:指标体系法、核算体系法、数学模型法。三者都是测度、评价、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不可或缺。可持续发展指标所涉及的方法体系与传统的统计思维方法体系有所联系,更有所不同。建立一个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非均衡的系统发展和演化过程的科学的、健全的指标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理论研究课题和统计实践过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统计指标 指标体系法 核算体系法 数学模型法
    作者简介:黄春松,漳州师范学院经济学系,福建漳州363000
    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是宏观管理和决策的依据。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形成综合评价方案,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统计描述、监测和评价,可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旨在寻求可操作的、定量化的方法,以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或用于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展和效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资源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来监控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因为传统的国民经济衡量指标(GNP)既不反映经济增长导致的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和资源代价,也未涉及非商品劳务的贡献,也没能反映投资的取向,这些不利的影响将会削弱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而新的核算体系将促进更加合理和经济地使用自然资源,并改善长期和短期发展政策的协调,成为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有效手段[1]。
    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是对整个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大系统进行静态研究和动态分析的基础。测度可持续发展,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并研究发展的过程、发展的消耗、发展的效益、发展的分配等特征。任何单一指标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某个特征的一种度量。为了反映事物的综合、整体的状况,指标采取一定的组合方式,集成地反映事物的系统的特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过程,通过指标的组合——集成方式研究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的方法大致三种:指标体系法、核算体系法、数学模型法。
    一、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的比较分析
    (一)指标体系法
    指标体系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目标,选择相关的指标构成体系,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某种综合、整体状态和特征。采用这种方法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按照覆盖地域的大小可分为国家级和地区(包括城市)级。采用这种方法可结合命题和政策需求设计指标体系,其目的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强;也可结合政府或公众的关注的各种热点问题设计、选择指标,对客观事物的变化反映迅速、敏锐;而且可针对研究具体要求,或研究题目的某个方面,或实际操作的客观条件设计指标,指标的选择性余地大,操作灵活。但这种方法有指标设计的随意性大,指标的统计单位不统一,逻辑结构松散的局限性,依据同样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可持续发展状况方面缺乏可比性,反映、揭示可持续发展的力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指标体系由描述性指标与评估性指标两大部分组成。描述性指标适用于表示资源、经济、社会与环境四大系统的发展状况;评估性指标适用于评估资源、经济、社会与环境四大系统相互联系与协调度。
    (二)核算体系法
    核算体系方法是采用某种固定格式或根据统一货币度量单位测算价值总量,并反映各种因素、层次上的数量关系。这种方法是理论性强,对其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具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构造,客观性增强。在构造这种体系时,可以将某种感性材料加以系统整理,而且有些指标由于反映事物的某种特征或为中间变量指标,不易量化,通过体系的逻辑关系而填补空白项。但由于该体系逻辑系统严谨,格式化程度高,不仅需要有统一的计量标准和规范、完整的指标,而且由于核算对数据需求量大、质量高,所以具体实施的难度大;运用此方法核算周期的时滞长(通常为一年,投入产出表为五年),滞后于宏观和战略管理及决策的需求;规范化的逻辑格式伸缩性小,对新事物反映迟缓,或为了统一核算遗漏掉不易量化的因素。核算体系法包括一个自然资源的卫星帐户系统,将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扩展和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适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考虑环境与社会因素。
    (三)数学模型法
    数学模型方法能基于一定理论,揭示出指标、变量的深层次关系;所选择的指标和数据的余地较大,并可以避开数量繁多的信息和感性资料的干扰;并且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出有关信息,弥补某些不易量化的或欠缺数据的空白。但由于数学模型不同程度受制于某种理论的影响、束缚;并且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反映的变量之间的理想化的关系,易于与现实生活形成较大的差距。若理论不科学或前提假设条件不正确,将造成研究结论的失实。此外,数学模型法的定义域较窄,不易对复杂事物或现实过程作出综合的、详细的描述、评价。显然,这种方法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分析方法,它在模型构建初期要受到研究者对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系统关系认识程度的影响,而且它的评价结果也直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这种方法用于数据充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如某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比较好,用到其他方面就会遇到相当大的麻烦。
    从严格统计角度看,指标体系和核算体系属于统计范畴的二种方式,而数学模型一般来说属于数量经济学范畴。从指标组合——集成方式和方法论意义上讲,三者都是测度、评价、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不可或缺;无论那一种方式、方法,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可持续发展管理和政策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对整个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大系统进行静态研究和动态分析的基础[2]。
    二、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展望
    (一)关于统计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为了应用,在实际中可以方便地操作是其目的。人们利用指标体系就是为了对本来抽象的事物有一个明朗直观的认识,如果完全为了追求理论体系的完美反而造成在实际中难以应用,是不可取的。这一点与对各领域的核算方法还有所不同。核算方法的理论性强,相比而言要更严谨。
    加强可操作性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指标应该尽量量化,二是指标数量应该适中。指标体系本身应该是质与量的结合,离开哪一方面都是不可行的。人们利用指标体系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比较精确的认识,同时应能对不同指标进行综合,因此指标应该具有能够量化的特点。即使是主观指标,也应该找到误差程度最小的量化方法。目前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实物量指标,以及一些不能量化的主观指标,因此会降低指标体系的综合能力。同时指标体系中所包含的数量应该适中,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更方便。前面我们提到,在目前已有的指标体系中,有的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指标数量太多,达到一百多个甚至几百个以上,反而不利于决策。
    (二)关于统计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重点性
    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理想的指标体系应该能够涵盖所有涉及到的领域。但是这样就涉及到了一个矛盾。如果为了实现“全面”的目的,就有可能会带来重复;如果降低要求,又可能会造成“遗漏”,二者经常会顾此失彼。在建立指标体系时,一般往往过分强调“全面”原则,面对“重复”不甚理会。但实际上,正象“遗漏”会损失信息一样,如果为了达到“全面”的目的而造成的重复也会损失信息,降低指标的解释效力。在指标设计中,应该求得“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一个平衡点,既兼顾全面,还要突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点。
    (三)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功能
    指标体系存在着“重描述、轻评价”的不足,以经济的可持续性为例,评价经济的稳定性及竞争性的指标较少,更多的指标侧重于反映经济总量、经济规模。而构造指标体系,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分析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对策,而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事物面貌的了解,因此指标体系的评价功能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增强指标体系的评价功能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充实指标体系中评价性指标的份量,多开发一些评价性指标;另一方面是对已有的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方法,仅仅依靠指标体系所反映出的零散的信息,可能无法对同一主体在不同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进行评价,而且也可能无法对不同主体在同一时间内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多指标综合评价,已经研究出了不少方法,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也是以后研究的问题。
    (四)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时空观
    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时空观,意味着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指标体系。当然指标体系的主体框架以及核心指标都应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基本不变,而一些具体的指标则应随着事物的发展适当作出调整。以反映环境可持续性的指标为例,在某一时间段内,有些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反映当前十分迫切的环境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这类环境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但可能同时又出现了新问题,这时指标就应该相应作出调整。
    同时,用相同的指标反映不同地区的情况,差异可能会很大。在一地区是非常严重的情况,而可能在另一地区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注重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层次性,也就是能为不同级别的政府提供评价的结果。随着地域范围的扩大,若干小区域构成大区域,若干大区域构成国家的可持续和全球的可持续。针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本身也就会形成具有层次性的结构体系,其评价的结果要能满足不同级别政府的需要,也能用于区域内不同小区域的比较,这样才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组织基础[3]。
    (五)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及复杂科学方法的引入
    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涉及两个重大问题,一是如何测量财富的增长和积累。财富不同于传统经济核算体系和计量经济学所测算的经市场交易筛选的生产产值和增加值,不仅包括生产资本,也包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二是如何测度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是传统统计所没有涉及过的问题,问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其研究方法的复杂。可持续发展指标所涉及的方法体系与传统的统计思维方法体系有所联系,更有所不同。可持续发展不再仅是传统统计所表述的四种时间路径:①波动且稳定,即以递减振幅的波动形式向某个固定的均衡值收敛。②波动且发散,即振幅不断递增的周期。③非波动且稳定。④非波动且发散。相反它还存在着混沌和极限环等的变化状态,反映出在随机过程中存在必然,必然过程中存在着随机的复杂现象。在可持续发展的非线形的系统变化、演化过程中,线形变化只是一种“特例”。
    在构造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时,也必须吸收国民核算体系及其它指标系没计的经验,例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格式化方式。如果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置没有采用复式记帐原则和四重记帐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就无法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筑也绝非是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形成的翻版。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骨架”难以容纳可持续发展的庞大“躯体”,如何协调线性格式的“骨架”与非线性系统“躯体”之间的矛盾,将贯穿着整个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过程。目前,依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方式构造《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派生体系,以及人口、环境等卫星帐户,都是可持续发展指标组合——集成的过渡性尝试,深层次的理论性和方法论问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不仅涉及理论问题,也涉及方法论问题,二者相辅相成,是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构筑指标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建立一个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非线形、非均衡的系统发展和演化过程的科学的、健全的指标体系,将是一项艰巨的理论研究课题和统计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谢洪礼.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述评[J].统计研究,1999,(1):63.
    [2]赵玉川.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的再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1卷2000,(6)(7):12~13.
    [3]朱启贵.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论[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3):20.
    
    

Tags:对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展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