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数量与技术经济学 >> 正文

我国农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及其结构分解的实证研究(下)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学家》2012年第11期 刘长庚 王… 参加讨论82

表3和图1、图2的计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一是2003—2010年期间,农民纯收入差距总体上稳中有降,基尼系数由2003年的0.3074下降到2008年的0.2957,2009年又上升到0.3063,2010年再次回落到0.2967。这一结果表明过去8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差距整体上没有扩大,而且还表现出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向。这也说明,农民收入差距不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更多的是因为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情况证明,我国大力支持“三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没有扩大。

二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工资性收入的基尼系数由2003年的0.3690逐年下降到2010年的0.3125,转移性收入的基尼系数由2003年的0.4005逐年下降到2010年的0.2521。这一结果说明目前我国农民工工资差距在不断缩小,国家对农民的转移支付更加均等化、制度化、规范化。尤其是转移性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了很多,这充分说明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农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表2 农民纯收入和各类收入基尼系数计算数据(2003—2010年)

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全国

A0

68190

68190

68190

68190

68190

68190

68190

68190

B0

4.10

4.08

4.08

4.05

4.03

4.01

3.98

3.98

低收入户

A1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B1

4.61

4.60

4.58

4.58

4.57

4.54

4.48

4.52

C1

0.0722

0.0755

0.0721

0.0730

0.0725

0.0702

0.0668

0.1712

D1

0.0529

0.0555

0.0580

0.0603

0.0608

0.0621

0.0593

0.0614

E1

0.0861

0.0885

0.0808

0.0817

0.0794

0.0726

0.0684

0.0758

F1

0.0486

0.0483

0.0557

0.0448

0.0528

0.0491

0.0348

0.0498

G1

0.0640

0.0815

0.0930

0.0971

0.1031

0.1115

0.1099

0.1064

中低收入户

A2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B2

4.34

4.34

4.35

4.32

4.31

4.32

4.27

4.25

C2

0.1983

0.2057

0.2017

0.2023

0.2035

0.2010

0.1945

0.2009

D2

0.1562

0.1629

0.1732

0.1803

0.1851

0.1846

0.1801

0.1838

E2

0.2314

0.2360

0.2232

0.2212

0.2186

0.2123

0.2049

0.1791

F2

0.1189

0.1233

0.1338

0.1140

0.1323

0.0747

0.0984

0.1277

G2

0.1587

0.2006

0.2134

0.2261

0.2334

0.2539

0.2456

0.2431

中等收入户

A3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B3

4.11

4.10

4.10

4.08

4.05

4.07

4.05

4.0

C3

0.3673

0.3779

0.3742

0.3754

0.3780

0.3775

0.3698

0.3768

D3

0.3172

0.3226

0.3416

0.3515

0.3598

0.3624

0.3581

0.3640

E3

0.4109

0.4208

0.4035

0.4014

0.3997

0.3730

0.3852

0.3927

F3

0.2210

0.2249

0.2395

0.2179

0.2355

0.1913

0.2034

0.2485

G3

0.2893

0.3472

0.3629

0.3762

0.3821

0.4206

0.4051

0.4060

中高收入户

A4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B4

3.90

3.86

3.86

3.83

3.81

3.76

3.75

3.71

C4

0.5936

0.6048

0.6022

0.6049

0.6081

0.6121

0.6031

0.6094

D4

0.5511

0.5528

0.5756

0.5875

0.6025

0.6053

0.6060

0.6096

E4

0.6372

0.6506

0.6327

0.6317

0.6267

0.6197

0.6150

0.6219

F4

0.3734

0.3824

0.4128

0.3892

0.4062

0.3670

0.3658

0.4208

G4

0.4867

0.5437

0.5591

0.5769

0.5825

0.6267

0.6120

0.6142

高收入户

A5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13638

B5

3.54

3.50

3.48

3.46

3.40

3.37

3.35

3.30

C5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D5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E5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F5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G5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说明:1.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0年相关各期整理计算得来。2.A、B分别代表调查户数、平均每户常住人口;C、D、E、F、G分别代表累计到n组(n=1,2,3,4,5)人口总纯收入占全部人口总纯收入的比重,累计到n组人口总工资性收入占全部人口总工资性收入的比重,累计到n组人口总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全部人口总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累计到n组人口总财产性收入占全部人口总财产性收入的比重,累计到n组人口总转移性收入占全部人口总转移性收入的比重,累计到最后一组时该比重就为100%;0、1、2、3、4、5分别代表全国、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

三是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基尼系数由2003年的0.2538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0.2922。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因为国家鼓励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后,土地逐步向农业经营大户集中,农业规模化经营加速推进,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户收入必然要比散户的经营收入要高,从而带来家庭经营纯收入差距的扩大。

四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在总体缩小的趋势中出现反复和波动,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基尼系数由2003年的0.4952下降到2007年的0.4693,2008年又大幅上升为0.5190,之后又逐步下降,2009年为0.5190,2010年下降为0.461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形势对财产性收入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经济形势恶化,居民财产性收入就会加大波动,财产性收入差距也就随之扩大。2008年和2009年是我国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时期,受经济下滑的影响,这个时期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也比较大。

五是在农民各类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差距最大。从表3和图1都可以看出,财产性收入的基尼系数是最高的,遥遥领先于其他收入的基尼系数。这说明农民财产性收入分布的贫富差距比其他各类收入都要大,农民之间财产性收入分布很不均衡。这一结果也证明了财产性收入“马太效应”的客观存在性,具体表现为富裕的群体积累了更多的财产,获得了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与低收入群体的差距不断拉大。

六是农民纯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差距二者贡献的,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农民纯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比较小。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基尼系数相对较低,但二者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比重比较高,从而放大了二者对纯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可以预见,随着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比重的扩大,二者对纯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将随之不断扩大。

七是农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三类收入差距对农民纯收入差距的贡献率逐步上升,2003—2010年三类收入差距对纯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分别由0.4204、0.0404、0.0481上升为0.4326、0.0532、0.0650,这主要是由于这三类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在持续提高,从而带动贡献率提高。家庭经营纯收入差距对农民纯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稳中略降,由2003年的0.4853下降到2010年的0.4713,主要是由其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下降造成的。

表3 农民纯收入基尼系数及各类收入基尼系数及其结构分解(2003—2010年)

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纯收入

基尼系数

0.3074

0.2944

0.2999

0.2978

0.2952

0.2957

0.3063

0.2967

工资性收入

比重

0.3502

0.3400

0.3608

0.3836

0.3855

0.3894

0.4000

0.4107

基尼系数

0.3690

0.3625

0.3406

0.3282

0.3167

0.3142

0.3186

0.3125

贡献率

0.4204

0.4186

0.4098

0.4228

0.4136

0.4138

0.4161

0.4326

家庭经营纯收入

比重

0.5878

0.5945

0.5667

0.5380

0.5298

0.5116

0.4903

0.4786

基尼系数

0.2538

0.2416

0.2639

0.2656

0.2702

0.2810

0.2906

0.2922

贡献率

0.4853

0.4879

0.4987

0.4798

0.4849

0.4862

0.4652

0.4713

财产性收入

比重

0.0251

0.0261

0.0272

0.0280

0.0310

0.0311

0.0324

0.0342

基尼系数

0.4952

0.4844

0.4633

0.4936

0.4693

0.5272

0.5190

0.4613

贡献率

0.0404

0.0429

0.0417

0.0464

0.0493

0.0554

0.0549

0.0532

转移性收入

比重

0.0369

0.0393

0.0453

0.0504

0.0537

0.0679

0.0772

0.0765

基尼系数

0.4005

0.3308

0.3086

0.2895

0.2796

0.2349

0.2510

0.2521

贡献率

0.0481

0.0442

0.0466

0.0490

0.0509

0.0539

0.0633

0.0650

说明:1.表中数据是根据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利用表2数据计算得到;2.“比重”是指农民各类收入占农民总纯收入的比重;“贡献率”是指农民各类收入差距对农民总纯收入差距的贡献率。

图1 农民纯收入及各类收入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说明:横轴1到8分别表示2003年至2010年;纵轴表示各类收入的基尼系数;系列1至系列5分别表示农民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图2 农民各类收入差距对纯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变化情况

说明:横轴1到8分别表示2003年至2010年;纵轴表示各类收入差距对纯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系列1至系列4分别表示农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五、结论

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0年按收入五等份分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的有关数据,计量测算出农民各类收入的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和贡献率情况。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尤为迅速,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据了绝对份额;农民收入差距呈现出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农民工资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家庭经营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财产性收入差距在缩小的总体趋势中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出现反复;各类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差距最大,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基尼系数相对较小,但对农民纯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农民纯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则相对较小。

本文给出的政策建议为:一是在短期内,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要继续逐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努力提高农产品单产产量,以量价齐升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二是从长远来看,增加农民收入要突出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要创造条件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财产,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三是从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增加农民收入要注重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要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民的转移性支付力度,保持农民转移性收入长期平稳较快增长。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动态跟踪和效果评估研究”(12&ZD049)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详细内容请参见张建华著的《经济学——入门与创新》,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253-254页。

②本文的推导过程与迟巍、蔡许许的推导相似,关键的区别在于他们用的是协方差形式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进行推导的,除此之外推导原理和过程都是一致的,具体推导过程可以参见迟巍、蔡许许(2012)。

③迟巍、蔡许许(2012)的研究表明,1988—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由0.245增加到0.368,这说明过去20多年里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显著扩大了。

参考文献:

[1]KNIGHT, J. and SONG, L. Increasing Urban Wage Inequality in China: Extent, Elements And Evaluation [J].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2003, vol. 11 (4): 597-619.

[2]曾国安,胡晶晶.2000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J].财贸经济,2008,(3):53-58.

[3]李实,魏众,B.古斯塔夫森.中国城镇居民财产分配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0,(4):16-23.

[4]梁运文,霍震,刘凯.中国城乡居民财产分布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0,(10):33-46.

[5]万广华.中国农村区域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5):36-41.

[6]ROZELL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Inequality: Emerging Patterns in China Reforming Economy[J]. Journal Comparative Economics, 1994, vol. (19): 362-391.

[7]刘纯彬,陈冲.我国省际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地区分解与结构分解:1996—2008[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2):67-72.

[8]PYATT, G. CHEN, C.N. and FEI, J.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y Factor Component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0, vol. (95): 451-473.

 

责任编辑:夏雨


    

Tags:我国农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及其结构分解的实证研究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