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数量与技术经济学 >> 正文

地区差异、收入不平等与城乡居民消费(上)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期 储德银 黄…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地区特征进行现实考察,然后从理论层面分析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机理,进而通过建立考虑地区差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采用GMM方法估计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在三大地区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正相关,但中部和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与居民消费需求负相关。另外,从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影响效应幅度的对比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中西部地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东部地区对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挤入效应相对较大。
    关键词:地区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消费
作者简介:储德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45,电子邮箱:anhuicdy @yahoo.com.on;黄文正,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赵飞,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力极大增强之余,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改善,然而与之同时,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些特有问题也亟待我们慎思和认真对待。在当前中国二元社会这一特有背景之下,收入不平等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层面的效率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层面的公平问题,因而其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尽管收入差距的扩大曾经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但由于市场机制伴随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纵深推进,在分配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呈现出一种全面扩大的态势,因此,国内学术界围绕收入不平等的成因、趋势演进及其影响效应迅速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导致经济粗放型特征及其负面影响不断凸显,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剧增;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与国际形势的动荡致使外需的进一步下降将不可避免,此时研究收入不平等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图1可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和居民消费需求呈现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负相关系数高达-0.9141。这说明在1978-2011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出一种稳定的联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率越低;反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居民消费率则相应越高。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1978-1983年和1994-1997年间略有缩小,而同一时期的居民消费需求也实现缓慢回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1983-1994年和1997-2009年间不断扩大,与之同时,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随后在2010和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稍有下降,居民消费率也相应由2010年的0.3494上升至2011年的0.3542。按照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以递减的速度下降,因而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会降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而抑制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正因如此,樊纲(2009)认为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不是消费问题,而是收入分配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注意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Cutler&Katz(1991)利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消费者调查数据发现,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之间存在几乎完全一致的线性相关关系,且收入不平等相对要大于消费不平等,这一结论与永久收入假说的观点保持一致。Shipp&Johnson(1997)利用美国1960-1993年间的消费者调查数据,发现家庭人口特征的变化对其消费支出的不平等有显著影响。此外,他们还发现尽管这一时期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程度均有所增加,但消费不平等程度已经低于收入的不平等。Pendakur(1998)利用加拿大1978-1992年跨部门收入和支出数据考察家庭收入分配变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时发现,虽然家庭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在这一时期不断扩大,但家庭消费不平等的变化程度相对小于收入不平等的变动。Zaidi&De Vos(2001)利用九个欧洲国家的收入和消费数据发现,消费不平等自1980年以来的变化相比同期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要平滑一些。Krueger&Perri(2005)利用美国25年的消费者调查数据发现,尽管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程度均有所上升,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致的变动趋势。Blundell et al(2008)利用美国1980年以来的数据实证考察了收入不平等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时,结果表明除了家庭劳动供给之外,税收和转移支付在确保永久收入冲击的变化程度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可以用于进一步解释所观察到的收入变化和消费不平等之间的联动关系。Gordon&Becker(2007)在考察收入不平等变化对美国消费分配的影响时发现,收入不平等会进一步导致消费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加剧。Jappelli&Pistaferri(2010)利用意大利1980-2006年家庭收入和消费数据研究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之间关系时,不仅发现消费不平等是由于收入不平等所引起,而且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要比消费不平等大且增长更快。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是在“收入分配差距(或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居民边际或平均消费倾向↓→居民消费率↓(或居民储蓄率↑)→制约消费需求”思路下研究收入再分配与居民消费。一般认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或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居民消费倾向降低,进而使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消费需求。其中,李光、梁嘉骅(2011)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数据探讨我国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对我国当前消费的影响,发现“三大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大约占67%左右。陈斌开(2012)使用1978-2008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生命周期框架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需求越低。
    然而就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而言,收入差距也并非越小越好。余官胜(2011)利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研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时发现,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则会减少居民消费需求。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各个地区的居民收入应该存在与实现消费需求最大化相匹配的最优收入差距。如果现实收入差距偏离最优收入差距,则需要调整,但并不一定就是缩小收入差距,关键在于其偏离的方向。如果是负偏,即现实居民收入差距小于最优收入差距,则应扩大居民收入差距才能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反之就会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抑制效应。杨天宇等(2008)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缩小收入差距甚至有可能抑制居民消费需求,并利用中国1985-2005年的数据估计出使居民消费最大化的城乡、城镇居民内部的一个最优收入差距,并认为我国城乡、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不仅高于最优收入差距,而且这种偏离正呈现一种扩大的趋势。虽然他们的研究在国内理论界具有开创性,但其在测算居民最优收入差距时,他们不仅没有考虑最优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而且还未考虑中国的地区差异问题。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实际上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具体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物价水平以及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在于:一是通过在实证模型中设置地区虚拟变量,从而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的背景下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二是从比较研究视角,实证考察了收入不平等对不同地区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三是本文利用中国三大地区1985-2011年的省、市、自治区的经验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GMM估计进行实证估计。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特征的现实考察
    如果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不能得以很好地解决,不仅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会造成“低收入者无钱消费和高收入者有钱却不愿意消费”的双重错位现象,并最终导致国内消费不足。根据图2可知,在1985-2011年间,虽然三大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但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差距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量来看,东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譬如以1985和2011年为例,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别为1.6295、1.7028、2.2402和2.5279、2.7287、3.4874。其中,2011年的东部地区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差距还略低于1978年的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差距2.5704,而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差距比1978年的全国平均收入差距2.5704高出0.9170。其次,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对变化来看,1985-2011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别扩大了0.8984、1.0259和1.2472,分别年均增加了3.3274%、3.7996%和4.6193%,东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速度最慢,西部最快。再加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本在1985年就是东部最小,西部最大,因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在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假如杨天字(2008)认为存在城乡居民最优差距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以扩大居民消费为目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就会可能不同,如果该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于最优收入差距,则应缩小收入差距,即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消费负相关,反之,如果该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最优收入差距,则应适当扩大居民收入差距,此时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消费正相关。
    
    
    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达省份基本上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决定和形成了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仅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之间,而且在城镇居民内部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正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是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85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08.2482元、646.6467元、705.0422元,其中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分别为161.6015元和103.206元,与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相对较大。然而到了2011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396.5982元、18170.8789元和17083.73元,其中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分别为6225.7193元和7312.8682元,另外与1985年相比,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分别扩大了6064.1178元和7209.6622元,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速度相对更快。二是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85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01.9100元、380.3222元和317.0111元,其中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分别为121.5878元和184.8989元,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差距最大。然而到了2011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754.8745元、6726.2711元和4958.3356元,其中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分别为3028.6034元和4796.5389元,与东部差距最大仍然是西部地区。与1985年相比,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别扩大了2907.0156元和4611.64元。相比而言,地区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要较慢于地区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认为消费虽然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也就是说收入越高,边际消费倾向越低。尤其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高到一定程度时,收入的继续增加所能导致消费的增加是十分有限的。另外,由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还能进一步证明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需求不同。在我国,收入差距不仅是市场化改革的伴随产物,而且正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平均消费倾向降低。一方面,高收入者因其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趋势变化规律,“富人低消费”现象更加突出,反之,低收入者虽然消费倾向很高,但受限于收入水平以至无力消费,这种“富人低消费和穷人无钱消费”的双重错位现象最终导致整个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首先用C和Y来表示全社会的总消费和总收入。然后再按照收入水平将居民分为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并假设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和平均消费分别为Y1和β1,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平均消费分别为Y2和β2,其中β12。另外,∝=Y1/Y(0<∝<1)表示高收入群体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代表收入差距的指标,即∝越接近于1说明收入差距越大,反之差距越小。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然后将公式(2)和(3)代入公式(1),即可推导出:
    
    因为β12、Y>0,总消费C是居民收入差距系数∝的单调减函数,即在收入Y既定的情况下,总消费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减少,收入差距扩大对总消费具有抑制作用。
    根据以上公式,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收入在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效应。对公式(1)两边进行微分可以得到:
    

Tags:地区差异、收入不平等与城乡居民消费(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