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数量与技术经济学 >> 正文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基于动态面板的经验与证据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问题》2013年第3期 崔泽园 王…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基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统一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动态面板模型,对货币信贷政策、金融结构差异、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数据分析和实证结果证实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显著性,金融结构及区域差异性是造成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改善当前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金融结构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崔泽园(1980-),女,山西长治人,太原理工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发展;王书华(1979-),男,山东荷泽人,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发展、银行风险管理。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近期以来,物价波动、增长乏力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的争议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广受争议,探寻阻滞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因素已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事实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争议从未停止。20世纪中期以来,经济学对失踪货币、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争议持续了整个七八十年代,大量文献在货币供求问题上的讨论促进了经济学研究的进展。一般地,货币政策的效应研究多基于统一的经济框架和同质的金融结构,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上,区域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的差异已经对货币政策效应提出了重要挑战,统一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差异化的金融结构体系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弱化效果。
    Scott(1955)最早对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提出了研究,以美国经济数据为依托,发现公开市场操作在核心经济区与边缘经济区间存在着显著的时滞现象。Garrison和Chang(1979)对美国8个经济区货币政策影响效果的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对不同地区的制造业收入影响差异较大。Mundell(1961)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开创了区域内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化研究。Taylor(1995)以欧元区为对象,检验了跨国经济联盟单一货币政策的区域化差异。Ehrmann(1998)构建了欧元区各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各国间存在着区域差异。Peersman和Smets(2002)对欧洲7个经济区和11个产业1980-1998年的数据实证发现,无论是在经济萧条还是繁荣周期,货币政策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效应差异。Aarle、Garretsen和Cobbin(2003)的研究则进一步包括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对总需求、总供给冲击及产出、物价的影响来看,货币与财政政策变动所引起的欧元区各国经济的调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Ahavilla(2000)以欧元区国家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欧洲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进行了实证分析。Ramaswamy和Sloek(1997)运用三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欧元区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了考察。Taylor(1995)、Ganley和Simon(1997)对欧元区成员国企业层面的研究也证实了Altavilla(2000)关于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区域差异的结论。Britton和Whitley(1997)利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数据进行相关研究。Geortopoulos(2003)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缩小,集中考察了一个国家(加拿大)内统一货币供给特性。Carlino和DeFina(1997)利用美国48个州的数据,研究了货币供给的差异。
    对于单一国家内部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既有文献已表明这种差异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Feilding,Shields,2005;Owang,Wall,2004)。Owang和Wall(2004)从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认为产业结构、金融结构的差异导致了美国货币政策在各州之间产生了较大差异。Arnold(2004)指出,即使在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也较为明显,对5个成员国58个经济区数据的实证检验证实了区域分散化对统一货币政策效应的冲击。Feilding和Shields(2005)对南非共和国9个省1997-2005年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各地区相对价格水平的冲击和持续性存在差异。
    事实上,不但是经济区域较为广阔的大国在货币政策的效应上可能存在区域性差异,即使在一些区域较小的国家(或地区)内部也已证实了货币政策区域化差异的存在。既有研究大都是从货币政策变量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角度探讨产业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认为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成为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诱因。一些研究已意识到了金融结构差异对统一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但对区域金融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仍存在一定争议(Gedach,Smeets,1995;Barran,1996:Ramaswany,Sloek,1997)。
    文献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讨论大多从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开始分析,在货币供求函数的估计时,多数文献总是坚持货币供给外生的假定,忽略内生货币供给可能对货币需求、货币政策效应的冲击(Friedman,Hahn,1986);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种假定有助于简化实证估计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复杂的识别和联立性问题(Cooley,Leroy,1981;Hetzel,1984;Gordon,1984)。
    丁文丽(2005)通过协积检验,证实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中的区域差异性。宋旺(2006)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证实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中,政策冲击对东部的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林元辉(2004)认为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是导致统一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主因。焦瑾璞(2006)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地区差异是导致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根本原因。曹永琴等(2007)分析了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差异。王书华(2010,2012)以收入差距为视角,分析了农户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对金融供给带来的差异性。
    尽管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但对单一经济体内部统一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促使经济学家去探讨导致这一问题背后的经济原因,许多文献针对统一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问题,运用各种方法对其成因及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见表1)。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逐步加大,经济金融结构差异对统一货币政策的影响加大,统一货币政策的效率受制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日趋显著。为准确衡量不同区域经济金融结构差异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本文以我国各经济区金融结构差异数据分析为基础,对金融结构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动态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检验。
    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结构变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1978年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制度变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结构的组成日益多元和复杂。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对金融结构的非均衡变迁影响深远,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经济区金融资源、金融结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
    表2为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各经济区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从表2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7.31%、24.06%、18.63%,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远超中、西部地区之和。从金融业产值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69.15%、15.21%、15.64%,东部地区金融产值的比重进一步加大。
    
    
    
    表3给出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资源的变化,从数据的统计情况来看,不论是在绝对占比还是在相对比率上,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的存款资源以及贷款资源都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存贷款余额甚至占到了全部存贷款资源的2/3以上。从时间趋势来看,东部地区的存贷款额度所占比重在不断加大,而中西部地区的存贷款额度占比却相对下降,这种变化折射出我国信贷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日益明显。图1所示的各地区股本融资比率的情况也进一步证实了当前我国地区金融结构的显著差异。
    金融结构的显著差异将对统一货币政策的效应产生重大冲击。Arnold(1999)指出,当微观经济主体因金融结构区域差异而产生不同反应时,货币政策的效应将会出现明显不同。Bernake和Blinder(1988)发展的CC-LM模型也证实了金融结构区域布局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重要影响。
    因此,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对统一货币政策的效应具有重要冲击,不同金融结构体系下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率均具有不同反应。为准确衡量金融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基于我国各经济区金融结构的现实,本文构建了我国各经济区金融结构与货币政策影响机制的动态系统。
    三、金融结构差异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冲击:实证估计
    文献分析和数据事实证实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结构区域差异的现实。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金融资源分布的分析表明,我国三大经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较大,因此,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效应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
    为准确估计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对我国统一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构建了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区的面板动态系统。设定的模型为:
    
    其中,Y主要考虑我国的信贷供给、金融结构差异等,X为控制变量(这里以GDP衡量),考虑面板数据的特性。这里模型的估计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方法(GLS),对各时间序列平稳性及协积关系的检验证实了系统间协积关系的存在。
    为准确反映不同经济区金融结构差异对统一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我国各经济区的区域虚拟变量——West、Center,分别衡量西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金融结构影响的区域效应。
    表4给出了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回归结果;基于面板GLS(Period Fix Effects)回归,通过利用时期加权协方差(Period Weights),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回归分析表明,我国统一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较为显著。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尽管参数较小,但T统计量(及P值)较为显著,表明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较为明显;区域虚拟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证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东、中、西部经济区货币政策的效应差异较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区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我国统一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动态面板模型,对货币信贷政策、金融结构差异、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数据分析和实证结果证实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显著性,金融结构及区域差异性是造成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是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保证。金融结构及其区域差异对统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形成了重要冲击,消除区域差异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意味着必须正视我国经济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必须改善我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
    金融发展及其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上层建筑(Goldsmith,1969),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实质上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性特征,因而,改变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从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性入手。区域金融市场发展的均衡性离不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改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马太效应”,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改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要发挥政府在区域经济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在市场无法改变区域经济非均衡的现实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融资政策等手段拉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改变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性格局,不但要求我国重视经济产业布局的合理性,而且必须在经济发展布局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Mundell(1961)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以及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实践对货币区内统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提供了分析的基础。当前,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必须加强对我国各经济区域货币区的建设,降低统一货币政策实践的交易成本。一方面,政府必须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以提高货币区内生产要素流动的效率,减少对劳动力流动的制约,改善银行信贷资源的分配,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比重;另一方面,政府应逐步改善我国经济区域间巨大的金融结构差异,奠定货币政策高效传导的金融制度基础。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发展阶段的各经济区域,政府应尝试差别化的经济金融政策。在货币政策有效工具的选择上,对不同区域内的金融中介,货币当局可以实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并逐步改善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市场环境,缩小其与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扶植当地中小企业、中小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Garrison Charles,Chang Hui S.The Effect of Monetary Forces in Regional Economic Activity[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79,(19):15-29.
    [2] Merchant H,Fortes AF,Georgopoulos AP.Short-term Memory Effects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Two-dimensional Space in the Rhesus Monkey[J].Anim Cogn.,2004,7(3):133-43.
    [3] Taylor J.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an Empirical Framework[J].Journal of Eeonomie Perspective,1995,(9):11-26.
    [4]蔡继明.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J].经济研究,1998,(1):11-19.
    [5]曹永琴,李泽祥.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形成机理的理论评述[J].经济学家,2007,(4):76-82.
    [6]陈宗胜.关于收入差别倒“U”曲线及两级分化研究中的几个方法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2,(5):78-82.
    [7]何江,张馨之.中国省区收入分布演进的空间一时间分析[J].南方经济,2006,(12):64-77.
    [8]康继军,陈喆男,王  翠.各地区金融市场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空间分析[J].会计之友,2010,(8):35-38.
    [9]王书华,孔祥毅.经济增长,金融资源分布与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分析[J].金融评论,2010,(3):104-112.
    [10]王书华,苏剑.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效应对收入差距的影响[J].当代经济科学,2012,(2):25-36.
    [11]王书华,杨有振.供给领先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41-47.
    [12]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30-43.
    [13]尹恒,龚六堂,邹恒甫.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回到库兹涅茨假说[J].经济研究,2005,(4):17-22.
    [14]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J].中国人口科学,2011,(1):2-15.
    [15]周学.经济大循环理论: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和内不足的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0,(3):48-56.

Tags: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