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数量与技术经济学 >> 正文

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状况的比较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纵横》(长春)2013年1期第21~31页 刘伟/蔡志…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分别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国际地位/国际比较作者简介:刘伟,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北京100871;蔡志洲,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871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巨大成就,1978-2011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89%,而2000-2011年,年均经济增长率更是达到10.36%。而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的前提下,稳定性也大大增强。高速的经济增长改善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也为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等)、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各种发展中的矛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纪前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将这一目标调整为人均GDP翻两番。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2011年的GDP总量为2000年的2.95倍,这一期间的GDP年均经济增长率达10.36%。也就是说,由于在前一阶段中国取得了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因此在2011-2020年里,中国只要再实现3.4%的GDP年均增长率就能实现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而从目前的增长趋势看,保持当前或稍低一点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做到的。进入2011年,虽然中国的短期(季度)经济增长率有所回调,但无论从经济增长动力还是长期趋势看,中国经济增长仍可能保持相对较高的速度。与其说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放缓问题,不如说是如何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问题。中国要保持长期、稳定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地关注改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与GDP的增长相比,1978-2011年我国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相对较慢。在1978-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消除了价格变动后)的年均增长率为5.86%、6.83%和9.66%,长期年均增长率为7.3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92%、4.50%和7.04%,长期年均增长率为7.3%。①而这期间我国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为8.79%,居民人均收入的长期年均增长率比人均GDP增长率低1.5个百分点左右,这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在分配经济增长成果上的特征,就是将更多的成果用于积累、进行投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图1对改革开放后的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率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曲线之间是发散的,各阶段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逐步提高,由居民收入增加导致的内需增加有可能为中国经济增长增加动力。
     
     
    图1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实际收入增长比较
    二、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总量及其占世界份额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迅速提高。从表2可看到,1978年中国GDP总量仅为1 500亿美元,仅占世界GDP总量的1.8%,排名第10位,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000年,中国虽然取得并保持了经济高速增长,但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只有3.7%,落后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传统发达国家,排名第6位,排名虽然提前了4位,但国际影响力仍有限。进入新世纪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于发展基数已大为提高,再加上强劲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的GDP总额达到5.93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比重达9.4%,成为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大国。同样,对外贸易也呈现了这样的特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出口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到2000年,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份额提高到3.9%,在全球排名第七位;2010年,中国出口在全球所占的份额提高到10.4%,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②可以说,进入新世纪后的10年,是中国历史上国际经济地位改善最为显著的10年,并由此带动了其他方面地位的提升。
     
    表2列出的是2010年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20个国家过去三十多年按汇率法计算的GDP总量、份额和排序情况,直接影响其排序变化的因素有三个,即实际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水平和汇率,而经济增长率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长期发展的观点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的通胀程度和汇率间通常存在反比关系,即通胀程度越大,本币的贬值程度往往也越大。因此,按汇率法对各国GDP的长期变化进行横向比较,能说明各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变化。从表2还可看到过去三十多年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总量和份额的变化情况。
    (一)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总量份额的变化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和英国属于前20年所占份额提升、近10年下降的国家;加拿大属于前20年份额下降、最近10年份额略有提升(由2.2%上升到2.5%)的国家;而德国、法国、意大利属于份额持续下降的国家。
    美国和日本是两个经济总量最大的发达国家,但情况有所不同。1978-2000年,美国经济总量所占的份额在已达到27.1%的情况下,2000年更进一步提高到30.7%,新技术革命、金融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但最近10年,美国经济虽然还在增长,但所占的份额却下降到23.1%,下降了7.6个百分点。日本的GDP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1978年为11.7%,2000年则提高到14.5%。但事实上,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经济增长就已明显放缓,所占份额的提高主要是受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的影响。日本为这一升值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使已经放缓的经济增长更进一步陷入困境。最近10年其所占的份额又从14.5%下降到8.6%,下降了5.9%。
    从30多年的份额变化看,七国集团的所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都是下降的。其中,美国下降了4%、日本下降了3.1%、德国下降了3.3%。而中国在这一期间所占的份额提高了7.6%,超过了与中国经贸关系最为密切的美国、日本的份额变化之和,而这种变化主要是在最近10年发生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现在受到发达国家较大关注的原因。
    (二)新兴国家经济总量份额的变化
    发达国家经济总量所占份额的减少,是与新兴国家经济总量所占份额的提升相对应的。虽然除中国外,其他国家份额提高的程度都不算大,如位居份额变化第二名的印度,在过去30年中仅提升了1.1%,但这些国家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明显,近年来纷纷走上了经济增长的快车道,这就导致最近10多年世界经济格局的明显变化。而在这种经济格局的变化中,中国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过去30多年来世界各国实际经济增长比较
    一国在世界经济中份额的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增长。那么,在过去30年中,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表现出哪些特征呢?表3分别列出1980-2010年和2000-2010年这两个时间段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长期实际经济增长③(即不包含价格变动和汇率因素的影响)状况,从中可从长期(30年)和近期(10年)两个角度看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表3是按照1980-2010年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来排序的。在这三十多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全球最高的,年均增长率为10.06%;而在2000-2010年的11年中,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低于缅甸,居世界第二位。但缅甸是一个后起国家,起点低、经济规模小,这10年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实现了高增长,中国则是在已经高速增长20年的基础上继续增长,难度要更大。从发展阶段看,中国仍处于高速增长期,近10年的年均增长率(10.48%)④还略高于过去30年(10.06%),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好阶段。正是这种高增长导致中国国际地位的巨大提升。
    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并不很快,从表3的100个国家和地区看,只有10个国家或地区的年均增长率超过5%,20个国家在4%~5%之间,17个国家或地区在3%~4%之间,29个国家或地区在2%~3%之间,24个国家在2%以下。高速经济增长并不是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普遍状态,中国能保持这样长期的超过10%的年均增长,确实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逐步向亚洲转移。过去30多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8个国家全部在亚洲,分别为中国、新加坡、缅甸、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其中的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都是人口过亿的大国。年均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是中国,超过10%,最低的是印度尼西亚,为5.26%。中国、印度、缅甸这三个国家近1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过去30年,经济增长保持上升势头。尤其是印度,过去1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7.67%,步入了高速经济增长阶段。印度尼西亚的增长率基本持平,作为一个拥有2亿人口的大国,连续30年保持5%以上的经济增长,也相当不容易。其他4个国家经济增速则有所放慢,新加坡和韩国最近1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已回落到5.59%和4.15%,他们已经走出高速增长期。日本近30年来,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年均经济增长率由高增长时期的10%下降到1.96%,而最近1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更是下降到0.7%。这种停滞为日本解决国内问题带来了困难,同时也降低了它在亚洲和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从发展趋势看,中国正在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重要主导力量,而亚洲新兴国家的发展,则对促进亚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整体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经济加速增长的势头,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的格局更加明显。在年均经济增长率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中,大部分国家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如,南亚国家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历来属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且增长缓慢的国家,现在经济已开始提速。非洲的很多国家(尤其是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年来经济也走出了停滞状态,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尤其应注意的是,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较多、领土较大)的经济增长在好转,如金砖国家、印度尼西亚、一些拉美国家等,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不是很高,但已走出低位徘徊的局面,出现或重新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互相合作和支持,实现共赢。这使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明显的新变化。
    第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开始明显放缓。在七国集团中,虽然各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有一定变化,但相互间的排序关系没有变化,仍然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等二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也都进入稳定发展期。七国集团国家最近10年的GDP增长倍数,日本最低,为1.07倍(年均增长为0.7%);德国次之,为1.10倍(年均增长0.94%);加拿大最高,为2.2倍(年均增长1.87%)。而从1980-2010年的增长状况看,德国最低,为4.6倍(年均增长1.74%);英国最高,为6.9倍(年均增长2.24%),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都属于较慢的经济增长。美国近10年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6%,而在1980-2000年期间则是3.34%(过去30年为2.75%),近10年比前20年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在近10年来明显放缓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共同特点,不但下降的幅度大,而且实际的经济增长率相当低,如日本和德国几乎就是零增长。这也从某种意义上为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复苏迟缓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做了解释。在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来后,发达国家的传统比较优势(如金融、技术、资金、装备等)必然会有所减弱,这就要求他们在新的领域中有所突破(如上世纪70年代的新技术革命),开创和发展新的优势。如果不这样做,经济增长就有可能出现停滞,而没有经济增长也就没有了解决各种发展中矛盾的基础。
    发达国家的经济放缓和中国的加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也是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升的直接原因。但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是互相影响的。一方面,随着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综合实力的提高,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关系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很多方面已从互补关系发展成为竞争关系,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在很多领域替代了原先由发达工业化国家(如德国、日本等)所从事的生产。这对中国来说当然是好事。但从另一方面看,发达国家由于竞争力减弱所造成的经济放缓以及购买力的减弱,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对他们的出口,如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都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冲击。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经济发展出现的失衡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可能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按照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随着一个国家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逐步减缓,但这种减缓往往是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发生的,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外部冲击(如世界大战),即使出现了世界性金融危机、巨大自然灾害等,高速经济增长也不会突然中断。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在达到了新世纪前10年的新高后,可能会逐渐回落。但只要我们像过去30年那样,能够较好地处理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即使下调1~2个百分点甚至更多,仍然可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好的国家。我们虽然在经济总量和增长率上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无论从工业发展阶段和科技发展水平上,还是从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上,都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有很大差距,这是我们继续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潜力和动力。
    四、以当前价格反映的经济增长比较
    表2表示的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历年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和排序的变化是以按汇率法反映的现价GDP表示的。而各国之间的横向比较不仅仅是历年经济增长的比较,还与各国价格总水平、汇率的变动相关。表4反映的就是包括了这些因素的世界上20个主要国家2000-2010年以美元计价的名义经济增长率的比较。从表4可看出,加上了价格和汇率因素后各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与表3有很大不同,中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都明显快于其经济增长速度。以中国为例,这一时期中国名义增长率为17.22%,仅次于俄罗斯位居20个国家中的第二位。其中,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0.48%,价格总水平的年均增长率为4.09%,汇率水平的年均增长率为1.93%。一般地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初级产品的价格(如蔬菜)相对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工业制成品价格相对较低,这是一些学者及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利用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进行国际比较的重要理由。但应看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与发达国家人均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小,其购买力平价与汇率间的差别也就越小。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汇率的逐步提升,事实上也是其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但也应看到,发展中国家汇率的短期提升,将影响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其货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进而对其未来的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如前所述,日元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幅度升值曾大大提高了其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份额,并使日本的名义人均GDP有很大提升,但由此导致的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最终使日本在国际上所占的份额重新降下来。
     
    五、人均GNI水平的国际比较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得到巨大提升,但从人均GNI(人均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⑤看,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发展水平仍不高。表5列出的是世界银行公布的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NI。⑥从表5可看到,在列入2010年统计的213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人均GNI为4 260美元,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排序,则列118位)。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属于中等收入国家。这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经济增长,我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但我们还应看到,这个中等收入是从排序上看的(排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间位置),从实际收入水平上看,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水平(9 097美元)的一半,与高收入国家接近4万美元的水平差得更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还需要实现进一步的经济增长。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是7%,但从前面进行的比较看,在未来1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即使从10%以上的增长区间上回落,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仍有可能保持在7%以上。也就是说,有可能用十年时间使中国的GDP和人均GNI再翻一番。综合考虑世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和汇率等方面的因素,大约用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人均GNI就有可能达到或超过那时的世界平均水平。
    注释:
    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居民收入数据综合计算而得。
    ②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资料分析计算。
    ③不包含人口在200万以下的国家,也不包含缺乏连续时间序列的国家和地区。
    ④这里的世界银行数据和国内数据有微小的差异,以世界银行数据为比较标准,下同。
    ⑤GNI和GDP的差别在于“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因为人均水平的比较更加重视“收入”,所以在人均水平的国际比较中更为常用。就中国而言,这两个指标之间的数值差别不大,从2007年起,GNI略高于GDP。
    ⑥一些较小经济体的数据未列入此表中,但在排序中没有排除。^

Tags: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状况的比较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