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数量与技术经济学 >> 正文

吴要武 赵泉:高校扩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

http://www.newdu.com 2018/3/11 爱思想 吴要武 赵…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在“控制-干预”的框架内,利用双差分模型及其扩展形式,评估了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新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尽管这个期间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但扩招还是导致大学新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小时工资下降。
    关键词:自然试验;三次差分模型;劳动参与;失业;工资
    *吴要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732,电子信箱:wuyw@cass.org.cn;赵泉,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037,电子信箱:zhaoq@th.btbu.edu.cn.蔡教授、张车伟教授、朱玲教授、魏众教授、朴之水教授、米建伟博士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报告会参加者为本文的改进贡献了有益意见,在此一并致谢。匿名审稿人在本文的模型设定、篇章结构和文字表述上,都贡献了重要的改进意见,在此特别致谢!作者文责自负。本文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的资助。
    一、引言
    从1999年开始,中国以每年40万-50万人的速度扩大高校招生。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上升到2008年的607万,10年里增加了近5倍。在今天往回看,高校扩招目的有两个:(1)推迟年轻人口队列进入劳动力市场,减轻就业压力。中央政府将这个期间的就业困难归结为三个原因: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市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寻求非农就业;城镇下岗失业者寻求再就业(吴邦国,2002)。“三碰头”都在增加劳动力供给,而高校扩招能直接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数量。(2)积累人力资本,应对产业升级。虽然当时并未明确提出这个目标,但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劳动部门把就业压力区分为“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是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长效办法。另一方面,政府预期,经济高速增长会持续下去,一段时间后,剩余劳动力会被耗尽,工资水平会上涨,那么,产业结构就会升级。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相当于为即将到来的产业升级提前做准备。
    2003年,中国城镇就业压力开始缓解。2004年,以“民工荒”为表征的非技术劳动者短缺从沿海爆发并迅速蔓延到中西部地区。与非技术劳动者短缺相伴随的是工资水平迅速上升:农民工的月工资从2002年的大约600元,持续上升到2008年的约1700元。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工资非常敏感,产业升级的压力因此增大。2003-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10%,这一方面固然需要更多的非技术劳动者,另一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这意味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进入市场时,正面临着非常有利的市场环境。尽管如此,中央政府从2002年开始,就在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了。这个现象自然引起人们的思考: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与扩招是怎样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建立在严谨规范的经验分析基础上。
    这次高校扩招,可以看作一次覆盖全国的自然试验,在不长的时间内急剧增加的大学新毕业生供给,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分别收集于扩招前后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数据,为评估这次扩招的效果提供了可能。本文在一个“控制-干预”(control-treatment)框架内回答这个问题。
    …………
    五、结论
    将1999年的高校扩招视为一个自然实验,本文在一个“控制-干预”框架内,评估了扩招对大学新毕业生市场表现的影响,发现扩招的确给大学新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困难,这主要表现为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小时工资有下降的态势。但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之间存在显著的收入差距,“上大学”仍是一个获利丰厚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尚难断言现在的招生规模是过大还是仍然不足。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不断进入市场,给城镇劳动力市场带来一个不小的冲击,也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广泛的影响。中国经济如何对这种影响作出调整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档

Tags:吴要武,赵泉,高校扩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