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学学科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2012年,中国社会学会经济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经济社会学学术共同体的正式形成。而近年来的社会发展实践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研究素材。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桂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经济社会学正逐渐成为一个活跃、开放的研究领域,研究主题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结构到文化、从理论到经验等多方面的内容,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同时发展,甚至部分借鉴和引进了经济学的思路与方法。从主要的研究视角来看,可以看到“社会学的经济社会学”、“经济学的经济社会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的经济社会学”等不同研究路径都在发展,呈现出多向并进、百花齐放的格局。
反思国外核心议题和方法论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学在学科制度化发展上获得实质性突破,在学术研究上成就显著。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符平认为,中国学者对国外经济社会学的把握臻于理性、理解日益深刻,对国外相关研究的立场和态度开始进入基于反思性借鉴的扬弃阶段,初步建立起了学术对话意识。他介绍说,一方面,国内学者对于理性选择、嵌入性和社会资本等重要理论进行了充分探讨,对经济社会学中一些古典议题和方法论也进行了再研究;另一方面,经验研究的主题大为拓展,问题意识和规范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在市场与公司、产业关系、产权与经济组织治理等主要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中国的经济社会学已由初期的译介国外经典教材、理论和方法并将之用于解释中国实践为主的研究,逐步转变为以立足中国实践与经验对国外经济社会学的核心议题和方法论进行深刻反思、检讨为主的‘再研究’。”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王国伟这样表示。
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支撑
当代经济社会学关注的重点在社会经济变迁的理论构建上,集中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变迁所具备的心理特质、发展的指标体系、发展中的协调与失调等问题,回应了时代需要。
“经济社会学拥有‘边缘’性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学科视野和开放的研究心态。”桂勇认为,立足于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框架,经济社会学能够对中国的房地产、财政税收、金融化、经济增长等问题作出更深刻的回答,是可能给中国经济研究创造新价值的领域。
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市场或产业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造成了何种经济影响,是经济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符平表示,社会学视角有助于增进对市场或产业形成和演化的理解,对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经典问题进行社会学分析,也较大地拓展了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王国伟表示,经济社会学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中,注重讨论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制度规范等因素,这些研究将为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探索经济社会学研究新路径
我国经济社会学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理论框架,而深刻的社会变迁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经济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宽阔的舞台。王国伟认为,坚持理论自觉,立足中国实践和经验,不断反思西方经济社会学假设的局限性,才有可能发展和建构具有本土性和中国气派的经济社会学理论。
“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经济社会学学者提出‘社会学式’的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同经济学学者就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对话的能力。”王国伟表示,作为经济实践主体的中国“人”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异常丰富,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也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学应该重视探讨文化的经济社会学研究进路,这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学为世界经济社会理论贡献的重要增长点。
“在对当代经济制度与特征、重大经济问题的历史性梳理基础上,提炼具有一定抽象性质的概念与逻辑,拒绝以抽象理论或学术建构的规律来生硬解释现实。”桂勇认为,应发挥社会学整体性、综合性的特色,在具体、历史的情境下理解人们的经济行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不断探索经济社会学新的研究路径。
在符平看来,经济社会学面向时代提出大问题、回答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如何研判经济新常态中的变与不变,是值得经济社会学学界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学当下的新课题。此外,他还表示,在研究路径上,当前研究的结构分析和实证主义居于主流,缺乏综合视野特别是文化和意义视角的观照,且较少关注经济影响和建构社会的反向过程。这种反向过程,如经济变迁对环境治理、社会分层结构、底层境遇、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影响,理应作为经济社会学之有机构成部分加以系统研究。
Tags: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