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走偏”的经济学——经济学发展须回归学科本质要求 内容摘要 强有力的经济研究工具的广泛运用,并没有带来经济学的真正繁荣发展。当前经济学发展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原理性经济理论没有明显进展,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之间质的不同被忽视,经济问题的研究片面寻求“捷径”,经济研究工具被滥用,经济学术论文出现“八股文”写作模式,时代背景的重大变化被忽略而简单套用经典理论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妨碍了经济学的健康发展,经济学理论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经济学发展应回归经济学的本质要求,加强对经济原理的探究。
关 键 词 经济学 自然科学 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 原理性经济学 工具性经济学
作 者 李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北京 100732)
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13JZD005)、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展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以分析经济现象与问题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学遂成为十分重要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学发展得到越来越强有力的研究工具的支持,经济学发展进入新阶段。然而,强有力的经济研究工具的广泛运用,事实上并没有带来经济学的真正繁荣发展。在我们的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对现行经济的理解并没有因为经济学的发展而变得容易,相反,有关的困惑却越来越多。最直接的表现是,当前经济学理论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特别是原理性经济理论发展非常不够。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经济,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把控。例如,2008 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由此导致世界经济陷入持续低迷,至今尚未复苏。而主流经济学家们既没能在事前给出成功的预测,也没能在事后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经济学理论的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当前经济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如韦森教授(2015)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越来越数学化、导致百分之八十以上乃至绝大部分经济学论文只求逻辑上自洽(self-consistent),数理上严密和数学模型优美,变成了经济学人内部互相欣赏、只供少数同行和专业小圈子内部互相讨论而与现实经济运行已经没有多少关系的一种智力游戏(mental games)。张五常教授(2016)认为经济学理论需要摒弃华而不实的复杂模型回归实证,唯有简单的理论方能解释复杂的世界。国际上,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以来,英美等国学生曾多次发起抗议,核心是抗议现行大学经济学课程难以应对全球经济发生的问题,认为大部分经济学课程主要是关注经济学家运用的工具,而未解决学生对经济的疑问。然而,或许是因为当前经济学科体系如此庞大,个体的经济学者通常只能专注经济学中的某个特定领域,因此目前有关经济学整体发展状况评论的文献尚较少,多见于零散的观点。尽管如此,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是:现行经济学理论离实际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当前经济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如韦森教授认为,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经济学越来越数学化、导致百分之八十以上乃至绝大部分经济学论文,只求逻辑上自洽、数理上严密和数学模型优美,变成了经济学人内部互相欣赏、只供少数同行和专业小圈子内部互相讨论而与现实经济运行已经没有多少关系的一种智力游戏。[韦森 . 中国理论经济学的现状与问题 . 凤凰网财经首届思想中国论坛,2015.9.11.]张五常教授认为,经济学理论需要摒弃华而不实的复杂模型回归实证,唯有简单的理论方能解释复杂的世界。国际上,自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以来,英美等国学生曾多次发起抗议,核心是抗议现行大学经济学课程难以应对全球经济发生的问题,认为大部分经济学课程主要是关注经济学家运用的工具,而未解决学生对经济的疑问。[张五常 . 经济学为何失败 . 张五常教授 2016 年4月 20日在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演讲 . ]然而,或许是因为当前经济学科体系如此庞大,个体的经济学者通常只能专注经济学中的某个特定领域,因此有关经济学整体发展状况评论的文献较少,多见于零散的观点。
总的看,目前经济学发展呈现这样的倾向:研究经济的方法与工具越来越多,研究经济的手段与技术不断出新,但是能够告诉人们道理的经济原理却没有取得明显进展。在经济分析中,研究者通常注重的是经济变量间表面的数量关系,却淡化了对变量间内在基本逻辑关系的探究。重方法、轻原理,重计量、轻逻辑,这种局面反映出经济学发展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问题一:原理性经济学的发展滞后于工具性经济学的发展 当前经济学的主体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原理性经济学与工具性经济学。原理性经济学指以揭示经济事物的原理、机制、机理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学理论,是重在“讲道理”的经济学。例如,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理论揭示了市场价格的形成机理,即属于原理性经济学范畴的内容。工具性经济学指以提供研究经济的有关方法、技术与手段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学,是重在“讲方法”的经济学。例如,有 A 与 B 两个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不论 A 与 B 两个变量是否有实际的因果或逻辑关系,利用计量经济方法总可以进行两个变量间数量关系的估计。其估计方法以及实现手段,即属于工具性经济学范畴的内容。
经济学之所以有用,关键在于它可以告诉人们有关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解释有关经济现象,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更好地发展经济。工具性经济学的根本意义,是为原理性经济学提供有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因此,原理性经济学是经济学体系中的本质与核心内容,原理性经济学发展水平是总体经济学发展水平的真正标志。而工具性经济学的有效性,主要看其对原理性经济学的发展是否有真正的帮助,工具性经济学自身的发展并不是根本目的。就此而言,发展原理性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发展之本。
然而实际情况是,市场上有关工具性经济学的书籍层出不穷,而原理性经济学的书籍则是内容多年不变的几样传统教材。告诉人们如何研究经济的方法与工具越来越多,而对现实经济现象与问题进行有效解释的经济理论却未有明显的进展。学习经济学的学生,普遍热衷于学习研究经济的工具,而对经济原理的学习通常不求甚解。因此,如果说当前经济学有较大的发展,那么主要是工具性经济学的发展,而非原理性经济学的发展。这实际上是经济学发展的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具性经济学的发展已有脱离原理性经济学而独立发展之势;与此同时,一些工具性经济学的发展与现实经济渐行渐远,甚至毫无实际意义。
事实上,原理性经济学与工具性经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工具性经济学的发展为原理性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如果缺乏必要的研究方法与工具,对一定经济现象与问题的认识就难以深入,从而难以认清问题的本质,由此原理性经济学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原理性经济学的发展,为工具性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与应用方向。如果脱离了原理性经济学理论的指导,工具性经济学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工具性经济学的真正价值也难以体现。同时,如果原理性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于滞后,运用工具性经济学的成效性必然受限,或者说工具性经济学的“用武”空间必然有限。
因此,原理性经济学与工具性经济学应彼此协调、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目前原理性经济学发展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妨碍经济学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也是经济学理论远不能满足现实经济分析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