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会走L形吗?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5年43期(总第1559期) 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
经济热点分析
中国经济会走L形吗?
[导读:近期,一些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经济稳增长政策正在逐步见效,增长态势有望企稳回升,下半年将有明显起色。但对全年经济走势,央行研究局马骏等人最近对GDP以及CPI的预测都做了调降。国家信息中心范剑平认为,在房地产调整到位之前,中国经济将走L形,至少要到2016年底。国研中心刘世锦则指出,经济触底的标志是:投资的增长速度不再下滑,企业的效益稳定,PPI开始回升或开始正增长。这几个指标出现以后,可能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这一轮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过程大体上结束。时间可能在今年比较晚的时候或者在明年,约两年左右的时间。]
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经济下半年将有明显起色
近期,一些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的前期稳增长政策正逐步见效,经济增长态势有望企稳回升,下半年将有明显起色。
瑞穗证券:中国经济可能在二季度企稳,上调全年GDP增长至7.2%。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6月1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近期对经济活动甚为关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管齐下,同时发力,不少项目已开工。政策的累积效应将逐渐明显。前段时间的降息和财政上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松绑已能提振经济,中国整体经济将在5、6月份企稳回升,下半年会有明显起色,上调全年GDP增长预测至7.2%。
高盛:政策持续放松下中国经济呈初步复苏迹象。高盛6月1日发布报告称,5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小幅上升至50.2;分项指数比总体指数表现更好,与工业增加值等硬数据的历史相关度较高的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反弹更为明显,分别上升0.4个和0.3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呈现出政策持续放松背景下中国经济复苏的初步迹象。但这些改善不足以改变整体政策方向,预计中国政府可能会在未来数月出台进一步放松措施。
摩根士丹利: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7%,没有“硬着陆”风险。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6月1日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目前中国经济状况是一个“昨日重现”的过程,也就是经济出现危机,政策开始反应,经济状况出现提升,这样的周期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都曾出现过,而现在也正处在这个周期的政策反应阶段。如果中国经济改善不是可持续的或者说不是非常明显,政策就会继续加码。维持2015年中国GDP增长7%的预测,预计2015年中国出口增速将从2014年的6.1%下滑至4.2%;CPI会在1.3%,低于2014年的2%。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或将进一步放松,并配合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摩根大通: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信心。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6月1日发表演讲称,“一带一路”、亚投行、“互联网+”以及新技术的发展等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持续动力。在政策驱动和影响下,国内外市场将逐步接轨,中国经济、产业和股市会进入理性投资和发展的轨道。同时,由于今年预算财政赤字目标将不能抵消地方政府预算外财政支出的下降以及土地销售收入的下降,中国2015年有可能遇到财政障碍。为了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中国央行可能继续推出货币宽松政策,预计三季度初将降准50个基点,6-7月可能还会降息25个基点。
野村证券:消费率上升带动中国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将进入内涵式增长阶段。野村证券6月1日发布报告称,消费率上升带给中国经济最大的影响将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的转型。消费率的上升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将从事消费品和服务的生产,企业的客户群体将从过去以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等为主转为由千家万户构成的消费者。消费者市场议价权利的上升,将引发企业竞争行为巨变,这将倒逼企业注重创新并提高质量。中国经济将从以量为主的外延式增长进入以质为主的内涵式增长阶段。
伯南克: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6月2日发表演讲称,随着中国经济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不太可能一直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经济放缓不可避免。但中国经济放缓不同于发达经济体由于货币财政政策导致的经济减速,而是由于中国改变增长模式所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化、基建、出口。但由于经济规模到达某个水平,原有的增长模式无法持续,必须转向内需和消费拉动型经济结构。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需要做的是简政放权、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即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架构来鼓励民营经济。而现在,中国正在朝着正确方向迈进,当下的发展仅仅是开头。
央行马骏团队调低今年经济预测
最近,央行研究局马骏研究团队发布了年中更新的2015年宏观经济预测,调低了全年GDP和CPI的预测值。他们认为,虽然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开始企稳,最近出台的稳增长举措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显现积极效果,以及世界经济也将有所复苏等因素,估计下半年GDP环比增速将会略高于上半年。预测2015年全年GDP增速的基准预测为7.0%,略微下调0.1个百分点,CPI涨幅预测下调为1.4%,下调0.8个百分点,对经常项目顺差与GDP比例的预测上调至2.9%,上调0.5个百分点。
一、GDP增速预测为7.0%
GDP增速的下行压力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今年1-4月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6%,增速明显低于去年全年的6.1%。第二,房地产开发投资减速快于预期。由于今年前几个月市场预期房价继续下跌,销售低迷,去库存压力加大,一些开发商面临融资困难。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为6%,比去年平均增速回落近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第三,部分行业出现银行惜贷企业慎贷现象。最近一段时期,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比例有所上升,银行贷款投放变得更加谨慎,尤其是针对产能过剩的煤炭、钢铁、建材等行业以及出口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企业自筹资金的投资增速下滑,表明企业投资意愿较低,贷款需求较弱。
在有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因素方面:其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有所加大。全国财政赤字率由2014年的2.1%提高至2015年的2.3%,2015年的财政赤字规模扩大至1.62万亿元。同时,考虑到中央财政动用上年度结转资金和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债务置换等因素,今年赤字率的实际上升幅度大于0.2个百分点。财政政策的积极变化有助于缓解基础设施投资减速等下行压力。其二,人民银行自去年11月下旬以来已经连续三次降息和两次降准。根据社会融资规模的权重估算,今年4月底企业平均融资成本比去年末下降了30多个基点,比去年同期下降60多个基点。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有助于缓解投资和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下行压力。其三,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态势。其四,结构性政策的作用。
展望下半年,估计环比GDP增速会比上半年略有回升。理由包括:第一,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在经过一段时滞后将发挥积极作用。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变化在6-9个月之后对GDP增长的影响达到峰值,但政策变化在4-5个月之后的效果就会达到峰值的60%左右。第二,一季度美国经济由于严寒天气和西海岸码头罢工等短期因素明显低于预期,但从二季度开始,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显示出复苏势头。如美国4月份的PMI指数开始企稳,欧元区与日本刚公布的5月份PMI指数分别环比上升0.4%与2%。彭博提供的一致性预测显示,经济学家们预计发达国家经济体环比年化GDP增速将从一季度的1.2%上升到二、三、四季度的2.2%左右。这个趋势将有利于支持我国出口回升。第三,我国房地产价格从4月份开始止跌回升,3-4月份的商品房销售的同比增速降幅开始收窄。根据估算,房地产销售经过在2-3个季度后将传导到房地产投资,因此估计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减速的势头将得到缓解。第四,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新开工项目的加速将有助于维持基建投资的较快增长,各项结构调整措施和推动创新、创业的政策也将支持经济新业态的较快发展。
二、全年CPI涨幅预测下调至1.4%
综合考虑石油价格和食品价格最新走势、宏观政策的变化和产出缺口等因素,2015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预测下调0.8个百分点,至1.4%;2015年PPI同比降幅预测由0.4%调整为4.2%。
下调全年CPI涨幅预测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去年底和今年年初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下降,市场对2015年全年平均布伦特油价预期从去年11月份的75美元/桶左右降低至目前的60美元/桶左右。第二,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由于美国和拉美农产品丰收等原因,4月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降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平均为171点,比2014年11月低21点(下降12.6%)。同时,我国农产品价格也逐步走低。5月份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99.1点,比2014年12月的水平下降2.6%。第三,PPI下降将进一步传导到CPI。与去年11月相比,钢材价格继续下挫,刷新历史新低,铜价在3月下旬上涨后再次下跌,天然气、煤炭和汽油价格跌幅扩大。PPI同比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经过一定时滞后会导致CPI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尽管过去几个月的PPI走势将继续对未来的CPI产生下行压力,但估计CPI同比涨幅有望从今年上半年的1.3%左右略微上升至下半年1.5%左右。理由包括:第一,3月份以来,由于国际上部分油田停产和低油价对石油需求的刺激,国际原油价格开始企稳回升。5月底,布伦特油价已经比今年低谷的每桶45美元反弹了近20美元。石油期货价格显示,市场预期今年年底布伦特油价有望上升到每桶70美元左右。第二,人民银行的三次降息和两次降准,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都将在一定时滞之后对CPI产生提升作用。第三,下半年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加大全球和中国的出现干旱和水灾的概率,影响农产品供给。
英国《金融时报》就此分析认为,央行(的研究)将通胀预测下调至政府目标水平的一半。此举暗示中国央行抗击通缩威胁的努力没有成功,就像它的全球同行已经发现的那样。
这不仅对于一个正绞尽脑汁刺激增长的国家是个坏消息,其涟漪效应还可能波及全世界:廉价的“中国制造”商品曾在世界各地遏制价格上涨,起到有益的作用。如今,在欧洲、日本和美国都在艰难应对物价水平停滞甚至下降之际,输入性通缩的“魅影”远非良性影响。
通胀预测与政府官方目标的差距似乎表明,官员们非常清楚:迄今采取的放松货币政策的措施,不足以使物价增速达到政府期望的水平。2008年发起的由信贷助燃的经济刺激的后遗症,仍在影响着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它们背负着沉重债务,而通缩将提高它们偿还债务和获取新鲜融资的实际成本。
据麦肯锡(McKinsey)估测,到2014年中期,中国非金融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已达217%,高于美国。公司债务占到中国债务总额的一半以上。而据汇丰经济学家们估计,2015年头5个月,制造业面对的经通胀调整的利率平均仍有10%,高于2014年平均水平。
在一些经济学家预测将有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的同时,一些经济学家正在质疑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能否起作用。他们警告称,中国面临滑入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在这种情形下,货币政策失效,因为企业负债极高,即便利率极低也不愿投资。
除了对全球物价水平造成下行压力以外,中国的通缩问题还可能加剧中国已经遭遇的资本外流,这是因为投资者会产生中国将降息的预期,从而在海外寻求更高收益率。
范剑平:2016年底前中国经济是L型走势
近期在上海召开的第七届富国基金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在论坛中表示,中国经济真正的要靠自发的力量走出回升的趋势,至少要到2016年,甚至2016年未必也能完成。现在能给出的预测,在2016年底之前,恐怕中国经济是个L型的走势,下半年不再下跌,未来基本在底部。什么时候能回升,我们还要找新的增长点未来更加积极的信息。
范剑平认为,中国最近的经济的减速分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的原因。短期下行压力来自于房地产的调整,中国目前所处的城镇化加速阶段,房地产占GDP合理的比重应该在8%。但是08年之后的刺激政策,房地产出现了一轮超常规增长,甚至可以说是过热过快增长。到2013年,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14.3%,比8%的合理比例高出了6.3个百分点,所以必然会带来调整。2014年,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2%。但这个比重没有回到8%之前,房地产始终会是中国经济下行的一个压力的来源,而且现在看来是主要的下行的压力。2015年一二月份,房地产调整的幅度明显加大,商品房销售面积的下降幅度达到了16.3%,销售额的幅度扩大到15.8%。使得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三月份以来,中央出台了一些稳定房地产的新政,一到四月份销售面积累计下降4.8%。
如果不能把房地产稳住,即使其他的增长措施再卖力,也稳不住。所以出台稳增长新政是完全有必要的,而且现在的效果也比较大,而且也绝不可能出现房价过快上涨。因为一方面库存非常非常大,另外未来中国的人口的变化将对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商品房的销售金额回到占GDP的8%,房地产就应该说调整见底了,那时候整个中国经济就见底了,而这个时间,从去年还占12%,要调整到8%,估计2015年不可能调整到位,所以2016年还要继续调整。
从长期原因来看,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三要素——劳动力、土地和资本已经开始从过去的廉价要素驱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已经结束了,我们必须要转向创新驱动的新的阶段。2013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中国总人口比重9.7%。一旦这个指标到了10%,就意味国家人口老龄化已经到了加速阶段。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会达到20%。到了2023年,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人。对于中国来讲,经济转型其实最关键的时刻就是现在到2023年这个阶段,因为2023年以后,中国所有的经济结构的指标都会完成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2013年第三产业开始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中国的第一大产业。
2012年出现了劳动力的历史拐点,劳动力总量净减少315万,从2012年的以后三五十年,每年都会减少几百万劳动力。这样的程度下,中国的工资成本明显上升,廉价劳动力没有了。
2010年之前30年,GDP平均增长9.8%,工资年均增长7.7%,2010年后4年,GDP年均增长7.7%,工资年均上涨8.1%,所以工资上涨快于GDP上涨。中国的资源环境,过去牺牲环境换取GDP的增长,现在环境成本大大提高。资金成本同样如此,中国虽然储蓄率还在50%以上,本来应该是资金成本很低的国家,资金价格应该便宜,但是由于我国的金融财政体制应该说改革不到位,现在中国居然是一个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资本成本最高的国家。这些高成本,相比过去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使中国依靠廉价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所以中国必须要转向创新驱动型的增长模式。对于中国来讲,我们这一次的经济转型,它就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多新的想象的空间。
中国在要素驱动型阶段,我们干的非常成功,32年年均增速接近10%,这个在世界上是个奇迹。在要素驱动阶段,别的国家能够连续20年经济增长高于9%的经济大国都很少,中国在这个阶段干得很不错。中国未来要在创新驱动阶段干得会怎么样。应该说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概率同样也非常大,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对于创业板寄于这么大的厚望,或者大家对于创新驱动这么大的期待,一方面中国别无他路,只有这条路,另外一方面中国确实有这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讲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非常的高。这些储蓄率过去可以用来干钢筋水泥,搞基建搞产能投资。未来这些钱如果能够转向科技研发,其中成功的科技研发将会大大的提高中国投资的回报率,这样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创新驱动。
怎么看待资金流入股市而不流入实体?在要素驱动阶段,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可以以银行融资为主的兼持融资模式就可以制止创新成功。但是到了创新驱动阶段,这时候用银行的融资方式就不合适了。凡是能成功的从经济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能成功完全转型的国家,要向直接融资模式转变。中国创新驱动的资金在股市上。过去我们的钱是流向银行,然后由银行作为资金配置的主要的场所,它向各个产业各个地区来配置,未来中国可能更多的资金是先流向资本市场,然后通过资本市场向那一些更有效率的行业和地区,向那一些好的上市公司去配置资源。所以我们现在资金流向股市和流向实体经济并不矛盾,就像资金先流向银行再流向实体经济并不矛盾一样,大家要对这种新的资金配置的这种整个大的金融转型要有一个新的眼光。中国要通过股市把钱配置到创新驱动上去。未来有更多的钱会沿着这条途径往科技创新方向配置。
另外,中国为创新驱动所准备的人才,已经做好了比较好的准备。中国的人口数量红利没有了。中国人口的质量红利还在增加。每年毕业六七百万的大学生,现在占同龄人的比重,80年的时候只占0.9%,现在到了26%。这个比重比法国比瑞士比很多欧洲国家都要高。这些大学生在创新驱动中得到利用,未来增长不成问题。中国为创新驱动所准备的人才是足够的。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将为我国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试错的机会,比别的国家可能会更多一点试错的机会。企业在创新驱动中有了高成长性,站住脚跟之后,将来就很容易。很多国外的高科技企业是非常羡慕中国如此大的市场,中国由于收入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是最快的,我们市场等于是人口乘人均购买力。中国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将是世界上增长潜力最快的一个市场,这个为我们创新驱动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提供了试错的机会。所以未来创业板上会有很多好的企业,是这样的一个市场,形成规模经济,让他们渡过初创时期的成长环境。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对中国经济长远来看充满信心。但是短期来讲,今年确实有稳增长的压力,由于房地产市场今年的问题,有的干部不作为,基建也下降。今年一季度工业增速才1.8%。税收里面的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根据现价结算,一季度是负的1.2%。进口关税也是负增长。再加上土地出让金,一季度负增长36%。所以今年的财政收入,税收,一季度非常不好。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是不能说仍然在合理区间运行。如果速度在7%,企业没有利润了,政府没有税收了,整个方方面面非常紧张,那这个7%也不是合理的。速度本身回答不了是不是合理的,速度必须要联系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经济增长的效率,才能判断得出来它是否是合理的。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还要加大稳增长的政策力度,努力使这个速度和效应和质量能够取得新的平衡,
今年我们政府的财政政策将会变得更加积极,或者说真正的积极起来。今年财政政策两个大的亮点,第一个就是要盘活存量,我们今年不仅预算内的财政赤字规模非常大,还有去年没有花出去的财政资金转过来的数量也非常大,可以使我们财政赤字率达到2.7%。这个2.7是史无前例的。另外还有一笔钱,2015年之前已经在银行里面到现在没有花的长期沉淀的资金,有2.7万亿左右。这些钱今年中央的政策是年底钱大家都要把它花到保民生保基建投资和支持新兴产业,把这个资金要用出去,用不出去的今年年底中央要收进来,而且不是今年一年,以后,从今年开始,以后凡是给你钱不花,贻误了稳增长的实质,还要追究你的责任。这部分钱可以减少负面影响,保证我们财政有足够的支出规模来稳增长。第二方面,今年地方政府有一批,大概有一万多亿甚至两万亿的资金到期需要还本付息。对于这部分还本的压力,今年中央推出了一个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计划。首批已经定期发行地方债,把这批债务借高还低,借长还短,优化债务质量。所以这个计划推出之后,地方政府可以更加专心致志的来稳增长。
货币政策,最近由于我们的物价仍然有下行的压力,经济仍然有下行的压力,虽然中国还没有到通货紧缩阶段,但是我们确实有通货紧缩的压力。所以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在放松的过程当中,我们工具箱里面工具还非常多,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M2的政策只有10.1%,离年初的目标12%还有距离。所以下一步降息降准和用其他的货币政策来稳增长,也有很大的空间。
中国经济短期内企稳,最早可能要到今年的下半年,见底企稳现在看来可能性逐步增长,三个理由,第一个是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之后,为我们经济企稳正在创造好的条件,其中经济要想企稳,很重要的我们利率必须要下来。利率下来之后,各方面的投资,包括房地产才能稳得住。此外还需要国际市场配合。第二,企业去库存,如果价格见底回升,企业就会补库存,据调查,2-4月,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是回升的,月环比也是回升的。所以即使将来不回升,也不再大幅下跌了,这有利于下半年经济企稳。第三个经济企稳的就是看房地产未来的走势。房地产调整往往是量在先,价在后,2014年1月份开始,商品房销售量负增长,到2014年9月份,全国平均房价开始下跌,滞后9个月。2015年4月份商品房销售量由负转正。而全国平均房价有可能在今年年底由跌转涨。如果形成这个走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慢慢的结束下行趋势。只要政策继续放松,房价就会回升。这些信号会使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慢慢企稳。但这一次企稳是短暂的现象,因为它还是靠铁公基这些大的工程拉动的。
真正的要靠自发的力量走出回升的趋势,至少要到2016年,甚至2016年未必也能完成。在这个阶段,可能在2016年底之前是L型的走势,下半年不再下跌,未来基本在底部。何时回升还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经济增长的底在哪里?
刘世锦最近在接受网易财经采访时,对当前的物价疲弱问题做了一番分析,他指出,现在的通缩,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通缩,它和西方国家出现的那种通缩有很大的区别。它的成因是30多年,尤其是过去10几年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所造成的。
过去30多年的高增长,特别是在21世纪前10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主要是靠房地产基础设施在带动的,需求端有一个高速的增长,拉动了供给端的像钢铁、铁矿石、煤矿、石油、石化、建材等等这些行业高速的增长。经济学上有一个原理,叫做重化工业的自我循环,增长的时候速度相当快,势头很猛。
现在已经到了另外一个过程,就是基础设施房地产这些需求的历史需求峰值已经出现了,开始回调,这次所谓的增长速度放缓,增长阶段转换是最重要的原因。需求端已经下来了,但是供给端调整得很慢,使供过于求的幅度相当大,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产能过剩,然后就出现了价格的长期的低迷。
而近期央行的降息降准对于这样的通缩是否不适用呢?刘世锦认为,仅仅把流动性释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相当大幅度的减少产量,比如减少10%—20%,通过大量的减少产能,使价格再回升,以量换价,量减价升。价格上升以后,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就可以恢复,也就可以开始恢复盈利了,当地的财政收入也可以增加。
如果产能过剩不能够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像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的PPI下降的幅度,是负的20%,整个工业是负的5%,这五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的下降,贡献的份额大概是70%以上。从2014年8月以后,包括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的实质就是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而如果把这五个行业去掉,其他行业的盈利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和去年的基本持平。
因此,现在所谓稳增长,核心的实际上是要稳效益,但地方政府要保GDP,要稳增长,而企业在亏损,稳增长则加剧企业的亏损,所以这个稳增长和稳效益是有矛盾的。刘世锦认为稳效益是现在的当务之急,稳效益要优于稳增长,稳增长要服从于稳效益。
对于本轮通缩会持续多久,消化产能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刘世锦判断,大概从2014年8月份以前,从2010年的一季度到去年头两个季度,这一段时间可以看成是一个转型,或者增长阶段转换的一个上半场。上半场的主要问题就是认识问题。从2014年8月份以后,这个下行的压力是在加大的,最重要的挑战是企业的盈利水平是在下降。
目前为止,所谓的中高速增长,底还没有探明的,而要探明这个底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高投资要触底,要调整到位。中国过去的高增长主要靠的是高投资,高投资主要是由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这三项构成的,这三项可以解释中国投资的大概85%左右。高投资,像基础设施应该说实际上它的峰值期出现在2000年左右,再下来就要看房地产,房地产应该说从2014年已经开始回落,目前正在调整的过程之中。如果房地产调整到位了,基本上高投资也就调整到位了。
第二个条件是严重过剩的产能调整要到位。
第三个条件就是要培育一些新的增长点,包括像服务业的发展,像提高生产率,特别是创新。
这三个条件如果实现了,应该说我们就会触底。
从时间看,这个过程不应该拖得很长,应该是在今年比较晚的时候,或者在明年,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面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底部。达到以后,它的标志是,如投资的增长速度不会再下滑。企业的效益也稳定了。PPI,已经不再下降,开始回升,或者已经开始恢复到正增长。这几个指标出现以后,可能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这一轮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过程大体上结束。
刘世锦展望,如果中国经济发展还算正常的话,应该是到2020年稍后的两三年的时间,按照现价美元计算的中国经济的总量应该能够赶上或者超过美国,到那个时候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会超过12000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就是跨越了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应该说这些目标还都是很重要的,也是能够鼓舞人心的,也是我们如果转型成功以后,也是有可能达到的。
(完)
(整理、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5年第43期(总第1559期) 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vip?163.com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 传真:(010)68032473
Tags:中国经济会走L形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