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经济重回复苏轨道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2年第86期(总第1308期)    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本期要点]:中国经济重回复苏轨道    警惕财政悬崖成美经济慢性病    2013年黄金行情谨慎乐观    发达经济体未来或进一步分化    经济转型为中国银行业带来挑战
    经济热点
    中国经济重回复苏轨道
     中国经济近期触底回升信号日趋明显。摩根士丹利驻香港经济学家乔虹就此指出,中国在发生一些重大变化,投资者应加以关注。
     首先,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乔虹表示,很明显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回升,并且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亮点。她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7.5%,明年加快至7.9%。她指出,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反弹并不是大规模财政或货币政策刺激的结果,而是源自自身的动能。四年前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向已然过热的经济注入了人民币四万亿(合6400亿美元)的天量流动性。随后由于担心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政府又被迫突然收紧货币政策。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的放缓主要是因为信贷收紧及其他一些限制政策。乔虹表示,中国不需要新一轮刺激措施,政府也不会推出新一轮刺激政策,因此我们不会看到任何大规模的刺激举措。相反,她预计,相对于以往所采取的反周期性政策调整,中国新的领导人更有可能推进意义重大的结构性改革,其中包括进一步开放金融领域以及进行税收体制改革。
     在过去四个月中,投资者已经注意到近期经济可能出现的回升,推动上证综合指数走高。尽管如此,中国股市估值水平仍低于亚洲其他市场,排在韩国之后,应该加以注意。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水平仅为10倍,预期市盈率为9.2倍,而市场普遍预计明年上市公司利润将增长11%。投资分析师们大多看好未来股市发展,并对铁路类股票依然看好。
     星展银行分析师黄明发在《联合早报》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年初就明确提出“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但受到欧债危机恶化,以及美国面临财政悬崖或美国可能再陷入经济衰退等一系列不利外围环境下,令外界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忧虑一直挥之不去。
     然而,从10月份的经济数据,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外贸均好于预期。其中,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创五个月新高,投资和消费增速亦均创七个月新高,且三个主要数据的月环比均为正增长;10月出口则同比增长11.6%,重返两位数增长,延续9月以来外贸复苏势头。
     目前来看,市场对于这种担忧似乎已不存在了。而此前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八大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十二五”规划执行的较好,虽然今年经济遇到困难,但相信仍能够完成年初的目标在7.5%以上应不成问题。另外,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物价也能够保持稳定,处于33个月低点水平。
     在经济回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再出台大力度政策刺激举措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具体到货币政策而言,鉴于降存准率或降息的政策冲击力太大,因此业内人士预计,央行将倾向通过正逆回购方式来调节流动性,效果会更佳。
     据《联合早报》另一篇报道,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认为,估计中国的政策方向不会改变,也会继续努力使年经济增速保持在7%以上。标准普尔认为,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的决策者会继续努力使年经济增速保持在7%以上。中国可能会继续采取措施深化金融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实现这一相对强劲的经济增速。瑞穗证券公司发表的研究报告也认为,短期而言,由于中国领导层强调平稳过渡,故不预期会有任何显著偏离目前政策的举动。预期在即将来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审慎的货币政策,将继续是官方的立场。
     瑞士银行发表的研究报告则认为,中国面对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挑战及政策方向,已经在“十二五”规划中列出。中国政府现时要确保经济复苏,未来要处理经济失衡问题。而近期数据反映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复苏中,预期第四季的GDP增长将会较第三季强劲,部分是由于较强劲的净出口。报告指出,今年中国GDP增长有望高于7.6%,2013年有望达8%,而中国的贸易顺差似乎较2011年显著上升,未来数季投资也可能超出消费,看来中国的经济再平衡还要再等一段较长时间。
     香港最大房地产商新鸿基地产集团代理执行董事苏仲强认为,中国新一届政府尚未公布对楼市的新政策,但当局的楼市宏观调控已经实施两年,成效逐渐显现,北京当局近日也表示满意市场当前状态,他相信有关政策会稳定进行。苏仲强指出,近期中国大陆楼市成交健康,楼价趋于平稳,集团对中国大陆的楼市长远发展有信心,未来会继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物色适当地块进行收购。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警惕财政悬崖成美经济慢性病  
     香港《商报》评论员张介岭撰文分析说,随着布什减税政策失效及自动减赤程序启动时间临近,“财政悬崖”问题如同一颗定时炸弹,成为奥巴马总统年内亟待解决的最大难题,也是美国国会复会后民主、共和两党讨论的最重要议题。11月9日,奥巴马在胜选后首次公开讲话中表示,愿就“财政悬崖”问题与共和党达成妥协。不过,他在呼吁立即给大多数人延长减税优惠的同时,坚持要向年收入逾25万美元的富人群体征税。另一方面,共和党态度虽有所缓和,但在原则问题上未作让步。众议院议长博纳在响应总统讲话时再次强调,提高税率对小企业不利,影响就业。他在一次电话会议上强调,共和党不想画线设杠,同时,亦不想让白宫为所欲为。不难看出,奥巴马虽成功连任美国总统,但大选结果未能改变美国的力量平衡,两党分掌参众两院的格局,制约了总统的施政空间。在政治环境两极化的情况下,奥巴马只能寻求与共和党进行建设性对话,达成妥协。
     “财政悬崖”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更大的不稳定。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警告,美国经济正在迅速滑向“财政悬崖”,如不及时采取措施,2013年美国实际GDP将下降0.5个百分点,上半年美国经济或重陷衰退。明年第四季度,美国的失业率将增至9.1%。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斯托克顿的预测更为悲观,他认为,美国跌入“财政悬崖”后,情况将比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评估更糟糕,至少还会被耽误若干年时间。
     “财政悬崖”亦将逆转全球经济复苏势头。11月9日,IMF在一份新发布的报告中警告,华盛顿在“财政悬崖”问题上政治扯皮,与欧元区危机同为全球经济的最大风险。IMF的报告并非危言耸听。美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0%,一旦跌入“财政悬崖”,增减效应迭加,全球经济亦将出现紧缩。在投资者恐慌,西班牙、希腊失业率高企,中印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财政悬崖”一旦导致财政过度紧缩,全球经济将雪上加霜,经济信心亦将受到重挫。
     美国掉入“财政悬崖”的可能有多大?IMF预测,这是一个中等概率事件。标普则乐观一些,认为只有15%的几率。其实,从技术层面看,这样的预测意义不大。“财政悬崖”确系严重的经济问题,但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作为经济问题,“财政悬崖”并非无可救药,不过是平衡利益、制定新立法的问题。美国的困境在于,民主、共和两党的财政政策驴头不对马嘴。两党都承认现行的财政政策不可持续,必须减少赤字,但在实现目标的手段上却相去甚远,前者主张多向富人征税,少减政府开支,后者则正好相反。一段时间来,政治僵持,重复博弈,使增税减支立法步履维艰。
     “财政悬崖”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已开始冲击投资和就业。国际社会期望华盛顿年底前尽早就此达成协议,避免财政出现剧烈收缩。虽然奥巴马和博纳的立场尚未出现根本性松动,但从表态基调看,双方态度似有所缓和。妥协历来是美国的政治传统,何况“财政悬崖”关系美国自身利益,我们没有理由怀疑美国政治家在惊险一刻来临前“悬崖勒马”的政治意愿,关键要看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化险为夷,将“财政悬崖”改造成“财政缓坡”。
     眼下距离“财政悬崖”仅剩六周时间,美国国会又值“跛脚鸭”会期,在这种情况下,要彻底解决“财政悬崖”问题希望渺茫。今后一段时间,奥巴马与国会的谈判重点可能会侧重短期解决方案,通过暂时延长现行政策以解燃眉之急,具体的中长期财政巩固方案则要等新一届国会上任后,再讨价还价,达成所谓的“大交易”。美国的财政失衡问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人们担心,“财政悬崖”临时解决方案只是姑息疗法,有害全球经济。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增税和减赤问题上的博弈不会停止,今后数月,美国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将不同程度地持续,不能排除这一顽疾迁延日久,再度出现新的“财政悬崖”的可能性。麻省理工学院已故经济学家鲁迪?多恩布什有句名言,危机来临的时间往往比经济学家预测的要长,但一旦发生,其速度要比经济学家预测的要快。“财政悬崖”问题处理得当,有助于全球经济走出增长乏力重围,否则,可能将全球经济重新拖入衰退的深渊。
    (香港商报,2012.11.14)
    2013年黄金行情谨慎乐观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香港参加黄金行业最大规模年度会议的银行家、交易商和投资商一致表示,在毫无亮色的2012年即将收尾之际,全行业对来年市场行情持谨慎乐观态度。
     彭博社报道称,本周出席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年会的700多名代表预测,到2013年9月下次年会召开时,金价将涨至每盎司1849美元。上述预测值比当前每盎司1729美元的价格高出7%,对于未来一年的金价走势,这可能是全球黄金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交易商和投资商达成的最广泛共识,但这个数字还是比上一年的预测值逊色了许多。LBMA的与会代表去年预测2012年金价将达到每盎司2019美元,就在做出预测之前的几周里,金价于去年9月份创下过每盎司1920美元的名义纪录。但自去年9月以来,金价一直在每盎司1530美元和1800美元之间上下波动。参加LBMA香港年会的代表在离开之时,已不像刚刚抵达香港时那么乐观了。年会开始之际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这些代表预计明年金价将涨至每盎司1914美元。
     在中国,金价波动性加大致使人们投资黄金的热情有所消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中国工商银行贵金属业务部总经理郑之光表示,今年迄今,该行实物黄金销售额与去年同期持平。而工行2011年的黄金销售额同比几乎翻了一番。
     目前,国际金价已稳定在约每盎司1730美元,去年曾三次有望在每盎司1800美元上方站稳,但功败垂成。“金价的走势可能是略微上涨,”瑞士信贷分析师汤姆?肯德尔对彭博社表示,“必须有新的刺激措施出台,或者发生新的国际地缘政治重大事件,投资者才会再次追捧黄金。”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世界黄金协会11月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印度黄金需求同比增加9%,至223.1吨;珠宝首饰需求增加7%,至136.1吨;投资需求增加12%,至87吨。上述数据较第二季度出现反弹。受印度卢比疲软和围绕国内税收增加的担忧影响,印度第二季度的消费需求下降38%。郑良豪表示,上述数据表明印度的黄金需求已经触底反弹。第四季度历来是消费高峰期,也将对黄金需求产生影响。受排灯节(Diwali)等节日期间互送礼物的需求提振,第四季度印度的黄金购买量将增加。报告称,中国第三季度黄金需求减少8%,至176.8吨,其中珠宝首饰需求下降6%,投资需求下降12%。
     世界黄金协会远东区董事总经理郑良豪表示,需求下降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投资者在中国领导人换届之前保持谨慎,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但近期中国零售额增加表明消费者信心有所回升。中国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4.5%,增幅高于9月份的14.2%。
     郑良豪认为,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是全球黄金需求的两大引擎。过去几十年来,印度和中国的黄金需求迅速增加。中印两国的黄金消费量目前占全球的58%,50年前这一比例为35%。这种局面还将持续十年。2011年第四季度,中印两国的黄金需求量总计363.9吨。
    (综合消息)
    发达经济体未来或进一步分化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经济学家们表示,由于美国经济增速加快,而欧元区国家和日本正在努力摆脱经济衰退,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未来的发展道路可能会出现多年来程度最大的分化。
     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继第二季度下滑0.2%后萎缩了0.1%。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在截至9月份的三个月中也萎缩了0.9%,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则增长0.5%。  
     伦敦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11月16日发布新的预测报告称,如果美国政府能够避免大幅加税和减支措施明年生效,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可能将继续分化,且分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大。牛津经济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由于欧元区和日本还在努力摆脱经济衰退,而美国经济已开始接近趋势增长水平,因此与过去一段时间相比,发达经济体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周期可能会进一步趋于分化。
     这与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Conference  Board)11月13日作出的预测一致。该机构也得出这样的结果:美国消费者似乎更加愿意而且能够增加消费支出,美国的经济状况可能好于其他发达经济体。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发达经济体的命运紧密相连,经济发展方向也基本一致,都经历了衰退和复苏。但由于欧元区面临如何化解财政危机的挑战,而日本也努力在日圆升值的情况下实现出口增长,未来可能将不再是这种情况。
     牛津经济研究院表示,除消费支出加速增长外,如果美国国会和政府能够达成协议避免美国跌落财政悬崖,美国投资支出的增速可能也将超过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如果欧元区危机能够很快得到解决,将推动欧元区投资支出增长,但短期来看的这种可能性要小得多。
     伦敦的咨询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指出,第三季度全球经济产值出现增长。该机构根据美国、中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数据估计,在截至9月份的三个月,全球经济产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5%,高于第二季度2%的增幅。凯投宏观表示,全球经济复苏继续呈现显著不平衡态势,美国是全球金融危以来唯一实现经济稳定复苏的发达经济体。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略微加快,美国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定,但日本经济将继续衰退,欧元区经济将进一步萎缩,英国经济也已再次陷入停滞。
     全球各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分化表明,决策者们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努力方面未能成功的进行相互协调,这也意味着,以历史标准衡量,未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势头仍将较为疲软。而与金融危机前一样,全球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似乎仍可能要依靠美国的消费者支出。
    (WSJ,2011.11.16)
    国内与港台经济
    经济转型为中国银行业带来挑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共十八大选出的新一任领导班子的一个关键任务是,让中国经济恢复均衡发展,使经济摆脱对银行驱动的投资的依赖,转向消费驱动型的增长。银行驱动的投资让银行和国有企业获得了巨大利益,而消费驱动型增长将惠及普通百姓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的私营企业。
     按照这一计划,中国的银行体系将面临着一场革命,在过去10年,中国的银行体系主要实施由政府控制的利率体系。中国央行负责设定贷款的最低利率和存款最高利率,允许银行享受息差带来的稳定收益。
     批评人士说,央行对利率的控制让银行无需承担为吸引借贷者而竞争的压力,伤害了小型借贷者,也让存款者处于不利地位。中国政府希望这些存款者成为更加积极的消费者。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报告显示,这四家银行第三季度的总利润为人民币1900亿元,几乎是美国最大的四家银行总利润的三倍。
     中国资产第二大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周日在中共十八大会议间隙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因为建行现在的总资产当中50%以上是信贷资产,由于利差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以后将要多做一些其他方面的业务,包括信用卡业务、金融市场业务、信托业务、保险业务、租赁业务、贵金属交易、国际业务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收益,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利率自由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最近,这一进程的步伐已经加快。
     实施利率自由化的风险很大。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如果这一过程陷入混乱,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脱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一些国家对利率自由化的不当处理导致了经济危机,比如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如果允许银行拥有决定存款利率的自由,银行将需要为吸引存款而竞争,由于银行成本上升,他们将面临把新的存款作为贷款发放出去的压力,因此放贷的门槛也会降低。
     据穆迪参股的数据公司ChinaScope  Financial提供的数据,在中国,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中所占的比重为56%,而美国和巴西则分别为43%和41%。
     银行业利润增长速度有可能大幅下滑
     北京已经在改革银行业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中国央行今年6月和7月连续两次降息,并扩大了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这些举措推出后,银行利润增长可能大幅下滑,竞争可能更加激烈,促使中资银行开始调整业务。分析人士说,这些举措代表着朝打破缺乏弹性的利率机制迈出了一步。
     7月降息后,一年期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降至3%和6%。按照央行允许的做法,很多银行将存款利率定在比基准利率略高的水平,但银行在央行允许的范围内降低贷款利率方面则一直较迟缓。中国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丁宝华说,随着基准存贷款利率及利率浮动范围的调整使银行贷款利差收窄,商业银行不得不思考如何调整商业模式以便保持盈利。
     央行的举措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银行可能更多地强调业已激增的“理财产品”,也就是银行声称能够替代存款、低风险高回报的短期投资产品。在存款争夺战中,理财产品对银行来说变得非常有价值,但银行间的极端竞争开始推高它们必须提供的回报,导致银行越来越多地将房地产或公司贷款等高风险资产打包进这类理财产品。
     对于四大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来说,朝着消费推动的经济模式转型以及相应的金融改革将无异于是对未来几年它们信贷和资本弹性的一种考验。标准普尔分析师廖强说,它们会发现,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信贷损失大幅激增,保持足够的利润难度增大。
     随着中国经济在经历了10年的飞速增长后有所放缓,银行普遍已经面临潜在的信贷风险。据标普说,中国50家大银行的问题贷款一直在堆积,截至6月底在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3%。今年第三季度,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增加。
     不过,遭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那些规模较小的银行,因为这类银行的贷款高度集中在房地产开发等风险较高的贷款中。廖强说,在这个领域,随着信贷质量恶化,可能会出现一波整合潮。一些小银行一直在努力通过更多地服务于私营部门而将自己与较大的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主要放贷机构民生银行的副董事长梁玉堂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一个银行业论坛上说:我们的重点不是做大,而是在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和高净值客户中找到小众市场。
     不良贷款问题可能比预想严重
     中国不良贷款问题可能比预想的严重,这是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10月份出炉的一份报告的研究结果之一。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项研究调查了发起、处理、买进和持有中国不良贷款的公司。
     调查是在6月15日至30日之间进行的,基于的是210份完成的调查表,其中有52份来自银行,50份来自投资者,50份来自中国各地资产管理公司的办事处,58份来自律师事务所等服务提供商。
     据该报告说,有65.39%的银行家说,不良贷款的真正水平比银行账簿上反映出来的水平要高。调查说,没有受访者认为不良贷款比声称的账面价值低。
     中国银监会官方数据显示,银行业不良贷款在未偿贷款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当被问及所在地区的不良贷款水平时,57.69%的银行家认为不到3%(但高于1%),32.69%的人认为在3%至5%之间,不到10%的人认为在5%至10%之间。该报告说,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金融风险──特别是不良贷款风险──开始出现。报告说,钢铁、造船和太阳能业的信贷风险相对较高,出口导向型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商的信贷风险不容忽视。
     自2006年以来,中国一直没有一个特别活跃的不良贷款市场。2006年,大型银行将最后一批主要不良贷款卖给了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用债务去换股权,索要抵押品或把贷款再卖给投资者。但经过2009年和2010年中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之后,投资者开始预测很快将形成又一波不良贷款潮,从而向问题债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机会。
     不过,调查中有67.3%的银行受访者说,他们预计2012年处理掉的不良贷款只会比去年多一点点,虽然全部受访者中有不超过50%的人认为,今年与去年相比将会有更多投资不良贷款的机会。当被问及中国不良贷款市场为何没能更活跃时,一半以上投资者给出的理由是投资不良贷款的监管和法律环境不够理想。
     调查发现,34.9%的受访者认为房地产业2012年将成为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26.3%的受访者这么认为)以及出口导向型企业(13.4%的受访者这么认为)。
     当被问到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哪里的信贷风险最集中时,65.38%的银行受访者说,小额贷款公司、信贷担保公司以及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试点的其他类型小规模金融企业最有可能出现信贷风险。
     略多于25%的受访者说最可能出现信贷风险的是信托公司。理财产品也被受访者特别提及,大多数银行受访者说,他们预计自己所服务的银行今年新获得的资金中有超过10%来自出售理财产品的所得。这对银行来说是一个重大转变,直到不久前中国银行业的资金还几乎全部来自存款。
     报告说,鉴于理财产品在银行业全部未偿贷款中仍然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理财产品在银行业新发放贷款中所占的比例则要高得多),它们不会对银行的融资成本或不良贷款生成产生显著影响。不过报告也指出理财产品的情况需要予以关注。
     报告说,商业银行使用理财产品来扩大信贷投放,间接引发了货币供应量的过分扩张。此外,银行来自理财产品的成本要高于传统贷款……,这意味着信贷风险会首先出现在这里。报告说,有鉴于此,理财产品需要被密切关注,表外不良贷款会被迅速纳入表内。
    (综合信息)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2年11月16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2588.31↓;纳斯达克:2853.13↓;标普五百:1359.88↓;英国FTSE100:5605.59↓;法国CAC40:3341.52↓;德国DAX:6950.53↓;日经225:9024.16↑;上证综合:2014.73↓;香港恒生:21159.01↓;台湾加权:7130.07↓;新加坡海指:2945.63↓;越南指数:385.71↓;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32612.45↓;巴西BVSP:55402.33↓;印度BSE30指数:18309.37↓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2年11月16日收盘价(伦敦铜期货价为11月15日数据):
    欧元/美元:1.2743↑;英镑/美元:1.5879↓;美元/日圆:81.3200↑;美元/人民币:6.2356↓;美元/港币:7.7524↑;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2年12月):1714.7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2年12月):86.67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7615.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2年12月)8.375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1036.0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2年第86期(总第1308期)        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中国经济重回复苏轨道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