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美国如何避免“失去的十年”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49期(总第1171期)  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
                               经济热点分析
                     EQ2临近结束    美国经济复苏艰难(二)
     [上接第45期。]
    QE2吹起的一个大泡沫
     布莱特?阿兰德斯在Smart  Money网站上评论“第二轮量化宽松”(QE2)的效果时指出,这项规模庞大的财政刺激方案原本是用于拯救经济的,但伯南克推出的花了纳税人6000亿美元的政策效果是否真的有如预期?
     事实证明,QE2或许创造了70万个全职工作机会,相当于每个职位的成本约85万美元。
     房价比QE2推出之前的水平低,经济增速放缓,通胀走高。
     QE2造就了股市的巨大繁荣。普通投资者又开始大举涌入股市。但即使是股市也并非像看上去的那么繁荣。一项分析表明,受QE2影响而大幅上涨的标普500指数其大部分涨幅其实是作为美股计价币种的美元贬值造成的。
     所以真相是,QE2给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新泡沫。从美股到黄金均是如此。与此同时,其对实体经济并未产生明显效果。
     看看就业数据。据美国劳工部透露,自2010年8月至今全职工人数量仅仅增加了70万人,从1.118亿上升至1.125亿。按6000亿美元的代价计算,创造就业的平均成本高达85万美元。与此同时,兼职工人的数量下降了60万人。换句话说,我们只不过将60万或70万兼职工人转变成了全职工人。这么看净增的就业量少得可怜。如今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8.4%,低于去年8月58.5%的水平。全部劳动力中,实际在工作的人口比例(即劳动参与率)下降了半个百分点。
     房价倒是跌了不少。据美国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透露,去年8月QE2开始前成屋均价为17.73万美元。而如今均价为16.37万美元,跌幅为8%。
     但经济增速已经放缓。去年夏天增长率为2.6%,但现在只有可怜的1.8%。与此同时通胀率却上升,从QE2开始前的1.2%上升至现在的3.1%。
     或许没有QE2经济的表现会更差。但以上数据却戳穿了一个谎言,即这些经济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宣传的一样好。经济学家对未来的前景感到越来越失望。
     与此同时QE2却给所有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催生了一个完全人造的泡沫
     看看股市。自2010年8月27日伯南克在怀俄明州的杰克逊城(Jackson  Hole)宣布他的QE2计划以来,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了26%(至5月25日)。
     但真正的情况是美股的计价货币美元的价值正在下跌。若以硬通货衡量,当前股市就远没有这么繁荣了。以瑞士法郎计价,2010年8月27日至今标普500指数仅仅上升了8.4%。若以瑞典克朗和澳元计算,升幅就更小了。若以黄金计价,标普500指数仅上升了4.5%。
     阿兰德斯在另一篇文章中进一步分析道,“量化宽松”计划带给华尔街的好处是大大的。廉价资金洪流让华尔街大银行轻轻松松捞到了利润。大宗商品投机者已经富了起来。股市一片繁荣,至少按账面来看是这样的。
     但普通投资者见到了多少好处呢?为了对此有所了解,我联系了共同基金行业组织投资公司协会(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他们全面监测有关普通投资者投资共同基金数额的数据。结果如何呢?过去10个月,普通投资者并没有买进以参与华尔街的所谓繁荣。他们一直在变现。
     这段时期内,他们总计从美国股票型共同基金撤资520亿美元。他们与最丰厚的收益失之交臂。最大规模的撤资(约占撤资总量的一半)是在最初的几周,刚好是股市真正开始快速上扬之前。
     如果这还不够的话,那就再举一个情况。当投资者重新参与这种繁荣当中的时候,他们也并不总是能选准最佳时机。比如他们在2月和4月买入了大量股票,而当时正是股价见顶回落的时候。他们在这些交易中亏了钱,因为目前的股市已经低于上述两个月时的行情。
     8000多万进入老龄的婴儿潮一代都希望在退休之前减轻在股票方面的敞口。关于QE2的作用,最多也只能说它通过抬升股价,帮助部分婴儿潮一代以稍微高一些的价格变现了手中的股票。
    QE2功过几何?
     约恩?希尔森拉斯6月23日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说,美联储(Fed)几个月来一直警告说,对于境况不佳的美国经济来说,他们去年推出的6000亿美元债券购买计划不是万能药。这是一项美联储官员看来做对了的预测。事实证明,QE2既不是美国经济所需的万灵药,也不是其批评人士所说的万恶之源。
     美联储官员们于2010年11月推出了这一项目,他们希望该项目能阻止美国当时非常低的通货膨胀率诱发日本式的通货紧缩,也就是总体消费者价格指数下跌拖累经济下行。
     他们当时还寻求通过拉低长期利率、提振股价以及企业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来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官员声称,这一项目推出后就业将实现更快增长。他们通过该项目虽然成功消除了通货紧缩担忧,但美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却比这一项目推出时还要慢,就业市场形势在经历快速好转后又变得疲软起来,而该项目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一直好坏参半。股价上涨了,企业债券的收益率降低了,这有助于经济增长。但石油、谷物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则大幅飙升,这给消费者造成了痛苦。
     QE2 的另一个后果有可能是美元汇率的持续下滑,虽然美联储官员们没有说这是他们预设的政策目标。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既有好处也有坏处。美元走弱会使美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变得便宜,从而有助于增加美国的出口,却也会增加美国的进口成本,因此会推高通胀率。美元汇率在美联储推出QE2之前就已在下跌,目前它仍处于下跌通道上。
     总体上看,美国经济今年上半年按年率将增长2%,这是本轮经济复苏开始以来最慢的半年增速。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经济学家詹姆斯?汉密尔顿说,谁也不会骗自己说美联储有某种解决美国所有问题的力量。
     QE2在美国国内和国外都产生了副作用。批评人士说,由于美联储向金融体系注入了太多资金并且削弱了美元,大宗商品的价格因而被推高,而这又进一步推升了全球的通货膨胀率。
     这类批评当中,有些可能言过其实。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于2010年8月在杰克逊城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有意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此后原油价格有一个月都徘徊在每桶75美元的位置。仅仅是在今年初中东出现政治动荡后,油价才飙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美联储官员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全球需求的推动,特别是中国等快速增长经济体的推动。
     按照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计划,它将在去年11月至今年6月期间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购买过程其实就是向金融系统注资的过程。美联储官员坚持认为,通过削减私人投资者手里持有的长期债券,国债购买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长期利率,使金融环境变得宽松。
     据美联储官员估计,购买国债产生的影响相当于下调联邦基金利率0.75个百分点,这是美联储官员控制的一种短期利率,可影响美国整体经济中其它借贷成本。若在平时,下调短期利率属于积极举动,但美联储现在不能这么做,因为该利率目前已被调低至接近零的水平。
     美联储官员称自己有功,因为他们成功阻止美国经济滑向通货紧缩。据巴克莱资本估计,在伯南克发表有意推出QE2的讲话时,期权市场的价格走势表明,投资者认为美国经济2011年发生通缩的可能性接近40%。如今,这一可能性约为10%。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文斯6月初接受采访时说,曾出现过反通胀风险,但后来就把它从工作表上勾掉了。
     量化宽松计划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股价。伯南克在Jackson  Hole发表讲话的前一天,标准普尔500指数收报1047.22点。此后一周时间里,该指数便涨了4%,一个月内大涨了10%。但股价上升可能应更多地归功于美国公司,因为即使美联储未做出提高其股票估值的努力,这些公司2010年实现的企业利润也同比大涨29%。
     一般情况下,美联储政策通过作用于房地产等利率敏感行业而发挥效力。而今,其政策给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好处较少,因为该行业已经债台高筑。2010年8月以来,美国新房开工量按年率计算已从60多万套降至56万套,房价按S&P/Case-Shiller住房价格指数计算又下跌3%。
     Fastenal  Co.是一家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威诺娜的公司,主营螺栓、螺丝和螺帽的销售,其首席财务长弗洛尼斯说,量化宽松没有让该公司受益。他说,如果一个不错的企业需要贷款并值得得到贷款,我认为无论是否有量化宽松政策,它们都能得到贷款。
    美国复苏不会一帆风顺
     从一些评价中看到,QE2的实际效果并非政策制定者所预计的那样有效,那么,美国的复苏前景将如何呢?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克莱夫?克鲁克分析,在经历过一场衰退之后,美国经济通常会让人们很快重返工作岗位。但此次有所不同。这方面的进展非常缓慢,在很大程度上,目前不在于美国何时回归充分就业,而在于 “充分就业”出现时将意味着什么。
     美国政府认为,复苏很快将提速。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复苏步伐的停滞称作是“道路上的坎坷”。其他人则认为,经济放缓将持续下去,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人们的担忧无法消除。一种令人忧虑的可能性是,以往美国籍以推动增长的特点——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及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或许已经成为问题。如果美国不走运的话,曾被视为明显优势的那些特点,如今已变成了弱点。美国有可能像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一样,面临一个经济停滞的“失落的十年”。
     主流观点较为乐观,具体内容如下。今年上半年的复苏势头疲弱,但这要归咎于特殊因素或暂时因素:糟糕的天气状况、国防开支的时机选择、财政支持的逐步退出、日本地震、油价飙升以及对欧洲债务问题的担忧等等。这些因素加总在一起,可能会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拉低1.5个百分点,使增长率降至乏力的2%——这一增速过于缓慢,无助于缓解减少。
     其中一些因素应会在下半年逐渐消失,这将令经济增速反弹至3%至4%之间。这将令人感到失望,因为有很大空间需要弥补——不过失业率将会下滑,尽管相当缓慢。即使是乐观主义者也承认,消费者将债务降至让人放心的水平、地产市场重新走稳、以及解决大萧条其它“余震”的影响,都需要一段时间。但最终,美国经济将实现复苏,并弥补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
     强劲的生产率增长,反映出了美国经济尽人皆知的迅速削减就业的能力,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尽管实际产出和就业状况跌跌撞撞,潜在产出正在增长。乐观主义者承认,眼下这种情况是有害的,但当情况好转,员工们将重新获得聘用。摩擦较小的劳动力市场在招聘和解聘方面同样迅速,一旦情况允许,美国企业将迅速收紧。最终,美国劳动力市场例外论将与以往一样,实现新的就业和强劲增长。
     但果真会如此吗?这一次,有两点不同于以往。首先,由于衰退异乎寻常的严重,同时复苏异乎寻常的缓慢,美国正经历着前所未闻的长期高失业率。地产价格暴跌以及随之而来的负资产问题,将加大失业者找工作的难度,从而加剧失业状况。长期失业将削弱人们的技能和就业能力。结构性失业肯定会缓慢逼近欧洲的水平。美国以前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近期所指出的那样,在经历了此次这种衰退之后,你有理由欢迎较低的生产率增幅——如果它能让更多人保住工作的话。他辩称,最好通过短期工作分散这种痛苦,而非削减就业。在最新一篇论文中,西北大学的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的观点基本上与此相同。他表示,在过去的25 年里,美国劳动力市场已明显变得更为特殊,在“临时工”方面更有组织性。管理思想和工会日渐式微令劳资摩擦越来越小,而同时,就业补贴和监管却让欧洲劳动力市场变得更难对付。大萧条以及美国长期失业率飙升,是对曾被视为美国经济独特优势的严峻考验。
     第二个危险也是通过生产率发挥作用,但它源自于债务在这一周期中所发挥的作用。在类似今天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正努力削减债务,利率水平为零,经济的表现方式可能很奇怪。在去年的一篇论文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以及纽约联储银行的高迪?艾格特森关注于“劳工悖论”(paradox  of  toil)的可能性,这类似于“节俭悖论”(根据这一理论,如果所有人都希望节约更多,经济和总储蓄规模也将收缩)。劳工悖论的逻辑十分简单。假设劳动力供应增加,或生产率上升。最初,价格往往会下跌。如果名义利率一直维持在零水平,那么实际利率和债务负担都会上升。这会让负债过度的消费者更大幅度的削减开支。需求方面的回应不仅缓慢:经济还会出现萎缩。
     这是一个奇怪的世界,生产率上升将削减产出;接受降薪的意愿将加剧失业(克鲁格曼和艾格特森称之为“弹性悖论”)。认为轻松的招聘和解聘可能总会提高长期失业率的想法并不那么奇怪,但这不是美国过去需要担心的问题。
     复苏逐步改善将让一切走上正途。美国的优势将重新成为优势。但在消费者仍然负债的情况下,旷日持久的经济放缓可能会自我强化。有些人会说,这一过程已经开始,因此才出现了停滞。乐观主义者却予以否认,说还没到那一步——但愿他们是对的。
    美国仍需一剂“猛药”
     Evercore  Partners 董事长,1993-94年担任过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的罗杰?奥特曼在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分析文章中认为,美国即将向削减其危险的长期财政赤字迈出重要的一步。就在半年前,这还被视为不可能的事情。但随着今年夏季公众对赤字的反感愈演愈烈,加之对提高联邦债务上限的强烈反对,形势发生了变化,令美国国会陷入困境。美国国会必须提高债务上限,以便使政府能够继续举债,避免灾难性的违约。因此,出于政治上的保护,国会议员目前希望政府同时宣布一项庞大的债务削减方案。在8月2日调整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之前,谈判的焦点集中于在10年内削减1万亿至2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面。谈判可能会拖到最后时刻,但达成协议是有可能的。
     国会和白宫必须就各部门的债务削减达成一致意见。仅仅制定未来的目标,将难以取信于人。美国还应采取广泛方式,包括削减税收支出和津贴。但是,即便就1万亿美元的债务削减达成协议,不过才代表着最终稳定债务/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并解决赤字问题所需资金总数的四分之一。关键在于,它将让所有人相信,美国正采取措施以解决这个威胁如此之大的问题。这样的一个协议将是一个明确而重要的告诫。
     也就是说,本已乏力的经济复苏近来进一步放缓。这方面的证据确凿无疑,这也是股市为何连续下跌的原因。这种疲弱对于参与赤字谈判的人来说有三方面的含义:他们仍应努力争取达成协议;应该从2013年、而非明年起开始削减赤字;此外,应该把去年12月出台的三项刺激措施延长一年时间。
     这种新的经济疲弱有多严重?最新数据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制造业增长放缓,消费者信心回落,住房价格继续下跌。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市场正丧失其一度获得的有限动能。5月,仅新增 5.4万个就业机会,失业率飙升至9.1%——在经济复苏两年之际,如此高的失业率令人深感不安。
     其中也涉及到一些临时性因素,比如汽油价格上涨,以及日本灾难造成的供应链影响。但是,这些因素不太可能完全解释最近的放缓。
     这不应减缓削减赤字的谈判速度。美国有必要达成赤字削减协议,以避免预期中非常高的债务比率——这可能引发另一场金融危机。它还会提振企业和投资者信心,最终将转化为更高的投资组合和固定资产投资,从而促进增长。
     但这个即将达成的协议应包括两点特征——而直到不久前,还没有这种必要。首先是应该延迟削减赤字的起始时间。由于预期届时经济发展将更为强劲,从2013 年、而非从现在开始削减赤字有其道理。其次,应该把去年冬季特别国会会议通过、为期一年的三项刺激措施再延长一年。
     第一项刺激措施是削减雇员的薪资税,临时将税率从6.2%降至4.2%。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刚刚说过的那样,这是一项不错的政策,因为它主要惠及消费倾向很高的个人。第二项措施是允许企业将今年的资本支出百分之百地抵税,而有别于通常时间更长的折旧期。企业投资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表明此项措施起到了效果。最后,将针对某些人临时延长至99周的紧急失业保险,继续延长至2011年全年。由于就业增长仍相当疲弱,许多接受救助的人如果没有这种救助就无法消费。
     美国应该最后一次延长这些措施,因为其疲弱的经济需要推动。特别是2009年庞大刺激方案的逐步退出,目前对经济的拖累相当于GDP的2.5%。这种影响是巨大的,但分成三部分、总额2000亿美元的注资将减轻这种影响。理想情况下,预算谈判者目前将支持延长这些刺激措施,并发出积极信号,即便这些措施直至年底才到期。
     打造一个为期10年、却在初期加大刺激力度的赤字削减方案是否合适?不会不合适。这意味着帮助美国经济重新获得足够的动能,随后再从容地削减赤字。削减赤字将是永久性的,而刺激措施仅涵盖2012年。这在经济学上是一种好做法,在政治上也将是可取的。
    美国必须制定应对新危机的政策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克莱夫?克鲁克在另一篇文章中表示,美国必须制定应对新危机的政策。他指出,华盛顿有关提高债务上限的谈判再度陷入僵局。和往前一样,胶着点依然是税收问题。共和党人拒绝提高税收,民主党人则坚持增税。这一戏剧性冲突和数名共和党议员退出谈判,只不过是这出戏的一部分:两党在8月2 日的最后期限之前仍有很大可能达成某种协议。至于这项协议对于整个国家是否有利,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利的协议指的是,在短期内避免突然的财政紧缩——伯南克已强调了这一点——同时将长期公共债务置于控制之下。这些论点已尽人皆知,虽然美国的政客们一直无视它们。然而,人们对另外一个话题却毫不在意,尽管其重要性相对上述论点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话题即财政能力问题。
     我这里说的不单单是让公共债务回归可控范围内。公共债务重新可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在下一次经济衰退期间仍可以将逆周期财政政策当作一种选择,债务比率就必须降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刚刚估计,若现有政策不变的话,到2020年前后,美国公共债务相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将达到100%,之后将继续上升,令美国不可能再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民主党人从一开始就应该用这个理由来为财政控制辩护,但他们到现在仍未这样做。
     但控制债务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虽然降低债务比率、由此改善财政政策以供未来之需很重要,但财政能力(即用财政对策来应对经济低迷的能力)的问题还不止于此。
     衰退引发的财政反应一部分是自动出现的(随着经济逐渐萎缩,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转移增加),还有一部分是酌情为之的(降低税率,上马基础设施项目,对各州提供额外帮助等等)。这两个因素都削弱了美国的自动稳定机制。首先,美国政府的规模很小,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波动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其次,各州都必须遵守预算平衡规定。在衰退期间,美国大部分州政府都不得不遵循顺周期财政政策——即削减支出并增加税收。
     这让酌情性政策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仅仅是为了抵消各州自动紧缩的影响,就需要大量额外的联邦刺激措施。若想提供净效应为正的酌情性刺激,华盛顿方面就必须采取非常激进的行动。 2009年大规模联邦刺激计划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奥巴马的推动。从联邦政府的税基(衡量财政努力的一个指标)来判断,他带来的影响相当之大,没有其它任何一个富国接近这一水平。尽管如此,根据当时各州实施的严厉财政紧缩,联邦政府其实原本有理由出台规模更庞大的刺激计划。
     不幸的是,奥巴马输掉了舆论之战。整个美国都认为他的刺激计划已经失败,这可能会给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做法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现在华盛顿讨论的焦点是过早收紧政策,以及同样令人头疼的、旨在限制未来财政酌情处置权的新预算规定。在自动稳定机制相当疲弱的美国,政府居然在讨论限制自身酌情处置权的办法——就好像嫌当前的瘫痪局面还不够彻底一样。这可能制造出一场新的灾难。
     进行债务上限谈判的议员们正在研究税收和支出的“目标和触发因素”。这些目标和触发因素有助于稳定和降低公共债务,但前提是必须谨慎设定,以免在下次衰退期间采取顺周期的财政政策。设计糟糕的预算平衡规定,将让联邦政府陷入与各州政府一样的无助境地,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除了要避开这种后果,美国还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增强自动稳定机制。目标应该是在衰退期间增强财政刺激,在扩张期间抑制刺激,并在整个周期中减少对国会所实施干预的需求。人们对这个一盘散沙的机构要求得越少越好。
     有哪些办法可以实现上述目标?以下是三点想法——即使不考虑它们在稳定财政方面的优势,这些想法本身也都是相当可取的。
     首先,出台一项全国性销售税。此举可以创造美国所需要的新财政收入,但这不是要点。在经济周期中,由于消费波动大于收入波动,因此,将部分税基从收入转向消费,会在繁荣期增加财政收入,在衰退期减少财政收入。如果国会还懂得逆周期调整税率,那就更好了,但我们还是不要太异想天开了。
     其次,大力反对为借贷提供税收优惠。在由信贷推动的经济繁荣期,对扩大抵押贷款额和其它种类的债务进行减税会减少财政收入。而在衰退期,偿还债务却会让人们的赋税增加。这是一种“顺泡沫”而后“顺衰退”的政策。还有什么比这更愚蠢?
     第三,通过扩大贸易调整援助计划(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加大对失业者的帮助。这项计划为受进口商品冲击而失业的劳动者提供了再培训、搬家安置费及其它福利。但这一计划太过狭窄和复杂,应予以简化,与失业保险合并,并将覆盖面扩展至每一位失业者。
    美国如何避免“失去的十年”
     英国《金融时报》特约编辑,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6月12日发表在《金融时报》上的文章说,即使2008-09年的政策努力成功阻止了金融崩溃,美国现在也仍走在通往“失去的十年”(lost  decade)的途中。过去五年,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不到1%,与日本当年泡沫破裂时的情形差不多。与此同时,美国就业人口比例从63.1%降至58.4%,就业人数减少了1000多万。报告显示,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
     除了缺少就业机会和收入,一个经济体的产出若长期低于其潜能,是不会有未来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们现在搬回去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在过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美国各地资金拮据的学区正在砍掉数学和科学高级课程。收入和税收减少是目前及未来美国出现不可接受的预算赤字的最关键原因。
     如果诊断不准确、对病因不了解,你就不可能对症下药。高失业时期(就像现在)的问题是企业不需要员工,而不是员工不愿工作。这一点几乎是不言自明的,我们从以下三点就可以看出:工人辞职意向和就业机会均接近历史低点;各类人群的失业率均已走高;利润率不断上升,薪资增长率却不断下降,这表明,在几乎所有市场拥有影响力的是雇主,而非工人。
     一个受到需求约束的病态经济,其运行方式完全不同于正常经济。通常可以促进增长和就业的措施几乎起不到什么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当经济受到需求约束时,增加潜在供应不会有什么效果。在衰退期间,如果更多的人寻求减少借贷或加大储蓄,需求就会下降,就业机会也会随之减少。为增强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工作动力而设置的培训项目或措施,可能会对那些有工作的人产生影响,但不会对需求约束型经济中的总就业人数产生影响。在总产出水平依然受到需求约束之时,提高生产力和效率的措施如果不能同时还转化为需求增长,那么它们实际上可能就会起到减少就业人数的作用。
     传统而言,经历衰退的美国经济会随着需求迅速恢复而强劲有力地走出衰退、实现复苏。在一战结束后的那段时期内,美国只发生了两次严重衰退。而在这两次衰退之后的两三年里,美国经济的增幅达到了6%或以上,这在今天似乎是不可想象的。原因何在?
     通胀态势是决定传统美国战后商业周期的主要因素。经济持续复苏,有时甚至会加速增长,直至被以控制通胀为宗旨的美联储所扼杀。在通胀放缓后,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由利率大幅下调和积压的递延投资推动的快速复苏。
     我们目前的形势则完全不同。由于采取了更审慎的货币政策,经济扩张不再因通胀上升和美联储踩刹车而中断。自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在上世纪80年代重新掌控住通胀以来,美国经济出现的三次扩张全都持续了很长时间。这三次扩张走到尽头之前,市场都曾出现一段时期的过度自信,推动资本性资产价格升至过高水平,而表面上的财富增长则催生了过度借贷和支出。
     在泡沫破裂之后,我们看到的不是受到抑制的投资意愿,而是由市场过度自信时期的过度投资导致的资本过剩——住房空置,商厦没有商户,工厂没有客户。与此同时,消费者们发现,他们的财富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么多,可用来借款的抵押品也少了,而债权人向他们施加的压力也比预想的大。
     结构性改变加大了私人支出承受的压力。以出版业为例,随着街边书店让位于大卖场,大卖场让位于网络零售商,网络零售商让位于电子书籍,发生了两件事情:经济的产出潜能得到提升,创造需求的能力遭到削弱——因为资源已从愿意高额消费的中产阶级零售工人和批发工人,转移到消费意愿低得多的那些人。
     那么,我们要做些什么?现在不是宣扬宿命论或传统政治议程的时候。金融危机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危机是由过度的自信、借贷和支出造成的,但解决危机的办法只能是增加自信、借贷和支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其它政策最多也只能算是徒劳无功——无论它们在平时看起来多么吸引人或有效。
     当下的财政辩论必须承认一点:我们信誉度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经济增长长期迟缓。在讨论中期紧缩的同时,有必要关注近期的增长。如果没有去年秋天谈判达成的工资税削减和失业保险方案,我们现在可能在考虑双底衰退的可能性。在2011年底大规模退出财政刺激计划是草率的。刺激计划不但应该继续实施,而且还应该扩大——在向雇员提供工资税削减的同时,也要向雇主提供。将工资税削减幅度从2%提高至3%也是可取的。这些措施提升了未来几年经济表现大幅改善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推迟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换是一种“假节约”。我们应当利用10年期利率低于3%、建筑业失业率逼近20%之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
     现在就把金融政策从确保充足需求转向防止未来的泡沫和可能出现的通胀,还为时太早。基础通胀率仍在下行,借贷和投资不足问题的严重性要超过过度自信问题。《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是对防止2008年事件重演这一艰巨任务的大体上正确的回应。该法案需要得到切实的执行。但现在,信心不足(而非过度自信)才是问题所在,它有必要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
     其它方面的政策也应留意到需求不足的问题,这是现阶段美国经济的决定性特征。奥巴马政府正在做的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出口控制现代化、向外国推介美国产品、以及缔结和强化贸易协定,来促进出口增长。它还可以做更多工作:通过改变签证政策来促进旅游、教育以及医疗服务出口。奥巴马总统近期关于减轻不适当监管负担的命令也应得到严格执行。
     或许,美国最根本的力量在于它的适应能力。我们在2008-09年采取果断措施,避免了萧条。现在,通过正视经济现实,我们也可以避免经历“失去的十年”。                  (完)
                                     (摘编、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1年第49期(总第1171期)  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    传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美国如何避免“失去的十年”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