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95期(总第919期)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分析
世行: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二)
2008年12月9日,世界银行发布了《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Commodities at the Crossroads 2009)报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三、经济减速将更显著
过去十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力推动因素,尤其是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在欧洲和中亚地区。它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几乎达到 4个百分点,远远超过贸易的贡献率。但是,美国信贷危机的加深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获得的融资,对经济增长前景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取决于所在地区以及具体国别抵消危机对国内银行部门和更广泛的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的能力。
新兴市场公司借款人已经看到,息差大幅度扩大,越来越被拒于国际债券市场大门之外。银团贷款开始收紧(高收入国家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限制新贷款或收回现有贷款,改善资产负债表),关键的新兴市场企业不再上市。即使在伴随银行危机的信贷流动冻结之前,2008年前9个月,发展中国家整体资本流动比去年同期减少35%。
展望今后,最近的负面趋势预计将加深,推动因素包括发展中国家投资增长下降特别急速,高收入经济体进口需求下降带来的出口疲软,以及残存甚或是依然上升的通货膨胀。
预计发展中国家GDP增长2009年降至4.5%,比过去五年的平均值低3个百分点。没有任何地区或国家有可能逃过此次经济衰退。2010年经济增长率恢复到6.1%的前提是,高收入国家金融和经济增长状况较快改善,这种经济前景目前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预计2009年的经济增长结果在不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前存在很大差别,具体取决于它们对投资所需的外部流动和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与深受影响的高收入国家的贸易联系、对次贷抵押危机的直接和间接风险敞口以及外国银行在本国金融部门的参与程度。此外,对危机的政策响应在塑造近期经济前景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预计中的全球经济衰退和更低的商品价格,应有助于缓解2007和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暴涨。经合组织国家的总体消费者价格通胀率从2007年不高的2%上升到2008年三季度的4%年增长率,上升国家主要是美国(4.9%)、欧元区(3.9%)以及英国(5%)。尽管商品价格上涨高峰似乎已经过去,8月份美国总体通胀势头上升,达到8.5%,9月份才得到缓解,但在日本通胀率降到2.3%,欧洲降到3.6%。
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价格通胀率比发达经济体增速更快。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整体通胀率的上升大部分可以归因于商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效果;核心通胀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上升幅度则有限。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五年经济快速增长期间,通胀率保持较低水平,虽然2003年以来石油和金属价格大幅度上涨。但是,2008年上半年食品和燃油价格的急剧上升将发展中国家2008年7月的通胀率中值推升到12%,30多个国家面临着两位数的通胀率。
一个令人欢迎的发展是,通货膨胀中值此后已经在9月份下降到10%,商品价格回落改善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CPI。
许多经历过通胀率最快上升国家都处在食品和能源价格攀升以及信贷创造带来的国内市场总体从紧状况的一个危险组合。在过去一年来通货膨胀上升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的24个国家里,10个是欧洲和中亚国家;在这些国家,非常强劲的资本流入或繁荣的商品收入推动了通货膨胀。其他国内通胀压力大的国家包括玻利维亚、智利、菲律宾、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以及越南。整体通胀率最高的有些国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但其原因主要是在许多非洲国家,食品占消费的比例超过了 50%。
2006-08年商品价格上涨以及随之而来的通胀加速带来了困难的政策挑战。中东和北非地区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继续执行的政府补贴燃油和基本食品的做法,推动了财政赤字的扩大,缩小了政策制定者在其他领域的回旋空间,如定向收入支持、投资千年发展目标以及采取反周期财政政策。许多国家货币当局在支持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与通胀预期之间面临一个权衡问题。巴西、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菲律宾、南非和泰国的政策利率提高了25或更多个基准点。商品价格近期回落和全球经济减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缓解通胀问题;实际上,现在已经开始走向放松货币政策,减轻金融危机一部分抑制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世界贸易与商品价格
世界贸易额将收缩
世界贸易量预计将在2009年出现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滑。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高收入国家同时进入经济衰退,而发展中国家的增速也大大减慢,导致需求大幅减少。全球信贷紧缩可能会尤其给私人投资带来影响,而私人投资是GDP中最具周期性、在全球范围内交易最广的组成部分。同时,信贷紧缩还限制了出口融资。已经有例证表明,商业银行的进出口信贷正在枯竭,出口应收账款越来越难获得保险。同样,如果出口企业的信用额度越来越受限,那么它们将减少出运。最后,金融危机与前所未有的汇率剧烈震荡相结合,而这种震荡也对贸易不利。
一段时间以来,经济放缓的迹象已经很明显(美国进口需求在2005年已经减少),但减缓的步伐比2001年时要慢得多,当时,进口增速在一年之内从15%以上猛降至-5%。当前所发生的需求逐步下降意味着一些出口国还有时间转向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比如,当美国在印度的出口份额中从2004年的17.1%降到2007年的15.3%,中国在印度进口中的份额则从5.5%升至8.4%。
此外,因美国需求减弱而遭受出口下降的几个国家(许多都在拉美),也从商品价格上涨中受益。而且,主要由中国继续融入全球市场而拉动的东亚强劲贸易增长,也中和了世界贸易量受到的影响。中国的进出口在过去两年仍然保持了超过20%的增长;而在中国以外,出口增长也保持强劲。
这些能够减弱或者弥补影响的因素,却不可能在2009年仍然有效。高收入国家的进口需求会更快地下降,而可以让出口转移方向的增长中心却很少,商品价格正在下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将出现大量的、且并非短暂的减少。外汇储备不足以支持进口增长的国家将需要依赖本币贬值结合增长放缓来约束进口。
寄往发展中国家的汇款在2008年达到了2830亿美元(Ratha,Mohapatra, and Xu, 2008),但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减少,预计2009年会大幅减少。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高收入石油输出国的收入减少,以及作为移民目的地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放缓,都将使以移民所挣的收入(按移民所在国货币计算)受到挤压。对于汇往发展中国家的钱款数额,基线预测是下降幅度将达到汇款接收国2009年GDP的1.8到1.6%,各个国家下降的幅度将取决于汇率的变化。最近双边汇率变化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按所在国货币计算的汇款额的预期变化。未来的汇率走向仍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常项目余额将呈现非常明显的转移
全球经济衰退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减少和商品价格下降,将对经常项目余额产生非常大的影响。2009年,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贸易量缩减,日本和欧元区的顺差将分别增加到2400亿美元和1800亿美元。尽管美国的贸易条件有所好转,其经常项目逆差却仍可能在2009年从2008年的7700亿美元(占GDP的 5.4%)扩大到8300亿美元,占GDP的5.8%。全球贸易的大幅下滑对美国的冲击尤其严重:其出口量预计将在2009年下降2.6%,进口下降 1.1%。整体而言,高收入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将在今年减少1850亿美元,为3750亿美元。与发达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减少相对应,高收入石油输出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也减少了。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顺差预计将从2007年的最高点5000亿美元,即占GDP的3.7%,降到2009年的3330亿美元,即占GDP的2%。中国(因此也意味着东亚)的顺差将增加,其他地区的顺差预计则会减少,或者逆差增大。
全球衰退对经常项目余额所带来的正面的影响,可以从以原材料贸易为主的国家群体中看到(其中不包括中国,因为中国在2008年达到近4000亿美元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掩盖了小国的情况变化)。由于预计石油价格将下降26%,非石油商品将下降23%,这些贸易条件的变化将使石油和粮食进口国受益,它们已因高价而遭受了至少五年的损失。对于出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全球需求减少将既降低油价,又减少出口量(预计增长将从2008年的5.1%的水平降到2009年只有 0.3%),因此,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将从2008年最高时占GDP的6.4%下降到2009年占GDP的1.4%。相反,进口石油和粮食的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则会减少近一半,将从2008年最高点时占GDP的8.1%降到2009年占GDP的4.3%,因为商品价格降低了,而进口增速将从 2008年的8.1%降到2009年只有1.9%。全球形势变化的影响将从2010年开始消退,那时油价稳定,非能源商品价格只下降4.3%,而世界贸易开始复苏。
金融危机造成了2008年汇率的大幅波动。几乎世界上的所有货币都对美元和日元贬值了,这是因为对美国国债“择优而选”的态度,以日元为基准的套息交易的放开,以及银行和投资者的去杠杆化。在此期间,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升值超过了0.5%。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已平均贬值15%,但高收入国家的货币(日元除外)对美元也贬值了。总体上,美国、日本、中国(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以及实行本币钉住美元的国家,他们的竞争力将被削弱;而对美元贬值的国家在这些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提高。因此,纯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起到的推动作用可能将不如以前;与此同时,纯出口可能会支持许多发展中国家恢复增长。
大宗商品价格
从2003年开始一直处于上涨趋势的商品价格自2007年直到 2008年上半年持续大幅上升。从11月中旬开始,商品价格又大幅下降,丢失了在上半年上涨时所获得的收益。价格的突降实际上体现了商品对全球经济进入高增长末期的放缓做出的典型反应,同时,金融危机放大并且加速了价格的下降。以美元计算的能源价格在2008年夏季比一年前高出80%,而非能源商品的价格则上涨了35%。
2008年,几乎所有非能源商品的涨价都源自粮食(涨了60%),油脂(涨34%)以及化肥(涨140%)。金属价格在 2003至2008年间快速上涨,2008年上半年却只涨了8%。几乎所有的商品价格都在2008年初或年中达到了最高点。7月初,原油价格从每桶143 美元跌至11月中旬的每桶低于50美元。价格下降的原因是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实际需求减弱,美元贬值,以及在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市场对未来供给的担忧。原油价格的猛降也是造成其他商品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因为生产成本和生物燃料的发展已经把这些商品的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石油
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石油需求已经历了三年的下降,其中美国的需求下降最多,因为经济活动减速,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和汽油价格又使得消费受阻,这些都影响了美国的需求。2008年前十月,美国的石油需求同比下降了5.6%。汽油消费下降了3%,因为消费者减少了驾驶的里程,并开始转向更节能的机动车。欧洲的石油需求也下降了。预计经合组织的整体需求会在2008年经历超过2.2%的降幅,而2009年的降幅则预计不到2%。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需求则保持了 4%左右的增长,最强劲的增长来自亚洲和中东,在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在某些国家实行的燃油补贴和由此带来的低消费价格的拉动下,中东的需求增长一直持续到最近。
2008年上半年油价上涨时,欧佩克成员国都不愿大幅增加产油量,它们在2008年年中时增加了产量,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单方面在六月份宣布同意每日增加50万桶产量。伊拉克的产油量自2001年以来第一次突破了每日250万桶,因为针对其基础设施的袭击减少了。但海湾地区增加的产量却被尼日利亚减少的产量抵消了一部分,那里的石油供应仍然受到民间争斗的极大干扰。
非欧佩克成员国在供应方面对油价上涨所做出的反应是令人失望的。在当前这个十年中,石油产量一直受到好几个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成本和税负上升,以及经过多年开采的油田正在逐渐枯竭。尽管有这些限制性的因素,在许多地区,非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供应已经开始增加,并有望在2008年下半年和整个2009-2010年上升。由于需求减少,而预期供应将增加,油价预计会在2008-2010年达到每桶平均75美元(按名义价格计算),累计实际下降幅度超过30%。
金属和矿物
最近数月,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和供应前景看好,几种金属价格都大幅下降。镍的价格从2007年的最高点猛降了四分之三,部分是由于汽车和建筑行业不景气。价格甚至已经跌到高成本生产商的边际成本以下,有些工厂濒临倒闭,新项目被推迟或重新评估。锌的价格下降速度与镍差不多。因供应前景看好,铅的价格跌了60% 多。一旦新的产能启动,金属价格还将进一步下跌。
2008年上半年,铜是为数不多的几种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价格上涨的金属之一;拉丁美洲的罢工对生产造成了干扰,而一些新产能的启动又被推迟,这些情况维持了高铜价。但是,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环境恶化,导致铜价跳水。中国的进口需求在2008年一直较弱,而全球住宅建筑行业的放缓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了需求减少。不过,铜价还维持在高于生产成本的水平上,但可能会在2010年新产能启动后继续下降。
由于中国的产量增加,铝是在当前这一轮涨价中是惟一没有涨得太多的主要金属,最近的涨价是源于全球需求仍然强劲,电价上涨,而电是铝的生产中主要的成本。铝价的前景取决于新产能投资的速度(尤其是在中国和中东),以及能源的价格和电力市场放松管制的程度。即使新产能集中于能源供应缺乏、成本低廉的地区,比如中东,铝价下调的空间也不大,因为铝价是在接近于成本曲线的高位处波动的。总而言之,2009年的金属和矿物价格指数将比2008年下降25%,并在2010年再下降5%。
食品
按美元计算,2008年上半年,参与全球贸易的食品价格猛涨近60%,如谷物和油籽等主要的基础粮食品种涨得最多。小麦价格翻了一倍多,从2007年3月的200美元一吨涨到 2008年3月的440美元一吨,大米价格在2008年前4个月上涨三倍。大豆和棕榈油的价格从2007年到2008年间涨了44%。之后价格开始下跌。例如,11月份小麦价格跌到不足240美元一吨。谷物价格从2008年4月份的最高点降了30%多。对全球粮食供应和粮食出口禁令的担忧推动了2008年 4月和5月的涨价,但这一担忧目前似乎已消退;到11月份,粮价已从每吨接近1000美元降至每吨550美元。许多国家也取消了或通过双边协定部分规避了粮食出口禁令。例如,埃及在实行粮食出口禁令期间囤积了700万吨大米,可能会很快取消这一干预措施。同样,印度已经允许将非巴斯马蒂大米运往四个非洲国家。
油籽价格也明显下降。2008年11月份,棕榈油均价不到480美元一吨,而3月份曾高达每吨1250美元。大多数食用油也经历了同样的降价(同样的时期,大豆油从每吨1475美元跌至每吨835美元,椰子油从每吨1470美元跌至每吨705美元)。食用油的降价不仅是经济增长放缓的表现,也反映了供应情况好转,要求欧盟缩小规定使用生物燃料的范围,这样的压力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欧盟生产的大多数生物燃料都是生物柴油,其原料是菜籽油,它是棕榈油和大豆油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其他大宗商品
橡胶价格在2008年7、8月间开始下调,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橡胶价格是紧跟原油价格的(合成橡胶是由石油制成的)。饮料的价格下降趋势也十分明显,可可饮料的平均价格从6月份的每千克3美元降到11月份的每千克2美元。其它农产品,尤其是原料和一些食品,如香蕉和糖的降幅稍小,因为其价格原先的涨幅也不大,而且与能源价格的联系也不那么紧密。
2008 年,化肥是所有商品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从1月到8月,涨幅达到116%,这是由于强劲的需求增长(对应高粮价)、有限的过剩产能、与高能源价格相关的成本增加以及中国为维护国内供应而征收的粮食出口税。例如,2008年1至8月,磷酸盐(DAP)的价格涨了近110%,而尿素价格在四个月内(2007年 12月至2008年4月)翻了一倍。然而,原油价格的下降和需求减少也反映在目前的化肥价格上。比如,到11月20日,尿素已降至每吨250美元(是两年来的最低),而磷酸盐的均价也降至每吨不到650美元。
价格趋势
目前,粮食供应前景看好。在本农事年,谷物可增产约4%,油籽产量可望翻倍。尽管产量的增加有利于重新建立储备,但生物燃料导致的需求增长仍将对库存产生压力。2008年在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在这种作物的比例中可能升到33%,几乎是全球玉米消费增长量的一半,并造成全球玉米储量下降。与此相反,小麦和油籽的大幅增产则可以使储备重新建立起来。但储备仍会处于历史性的低位,而价格还将很容易受到供应干扰或需求上升的影响。
总体而言,谷物价格预计将在2009年下降28%左右,而在2010年则会回升3%。油脂类价格预计将在2009年下降27%,并在2010年再降5%。而饮料类则会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下降18%和4 %。尽管如此,食品价格却仍然将比20世纪90年代高得多,且比2003年的水平高出60%。
11月份仍然非常紧缩的信贷状况基本上将在 2009年一季度放松,加上本季的大量粮食增产,将可以保证粮价中期内不会涨得太多。但是,如果中高收入国家的农民不能为下一季的播种筹足购买种子和化肥所需的资金,种植面积可能会低于预期,那将导致农产品价格在2009/10农事年反弹。主要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农民,包括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美国和欧盟,都依赖于短期融资进行农业投入(如化肥)和长期融资来购买农业机械。短期融资的途径通常是将土地作为抵押,取得融资担保,或者更少的做法是在期货市场上对最低价格保证进行对冲(这种做法主要在美国用)。信贷紧缩加上商品价格下降,使得银行不愿意贷款。如果土地价格下降,或者信贷情况不能好转,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有些欧盟成员国已经出现了土地价格下降的迹象。同时,农民们似乎已经对对冲工具失去了信心。
预计会在2009年发生的商品价格下降,将会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带来重大变化。石油价格的下降可能会给大约30个国家带来超过1.5%的GDP。其中,塞浦路斯、圭亚那、牙买加、约旦、吉尔吉斯共和国、摩尔多瓦、尼加拉瓜、塞舌尔和塔吉克斯坦将从中获得超过2.5%的GDP。而粮价的下降也有助于改善许多世界最穷国的国际收支和财政状况(因为粮食补贴的成本下降了),这包括贝宁、厄立特里亚、加纳、几内亚、海地、马达加斯加、尼日尔、塞内加尔和多哥。
同时,石油输出国将遭受极大的贸易条件损失,安哥拉、阿塞拜疆、刚果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将首当其冲,其损失将超过GDP的10%。金属价格的下降将使智利、毛里塔尼亚、蒙古、巴布亚新几亚、苏里南和津巴布韦的收入减少量占到其GDP的2%。严重依赖粮食出口的国家很有可能会受重创。比如阿根廷(主要出口玉米、大豆、小麦)、玻利维亚(大豆)、冈比亚(花生)、几内亚比绍(花生)、圭亚那(大米)以及巴拉圭(大豆),其贸易损失将会占GDP的1.6%至9%,尽管石油价格的下降会抵消一些国家受到的影响。
考虑到商品价格下降对进出口的影响,在162个抽样经济体中,有一半国家的贸易条件会大幅改善,其中24个国家获得的增长将超过其GDP的1.5%。大约四分之一的国家,包括大多数石油生产国,首轮收入损失将超过GDP的1.5%。
五、关键风险及不确定因素
冻结的信贷市场,崩溃的股市,汇率和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加上前所未有的应对政策,共同给市场参与方和预测者制造了一个极度不确定的环境。在这样的时候,对全球经济前景的几种预测看似都有一定道理——甚至包括预测市场彻底崩盘能够避免。有理由预测2009年全球GDP的增长最高可达到1.4%,或者低至 0.4%,而本报告所设定的基线则是0.9%。
对2010年的预测则显示出信心上更大的差别。由于银行业的整合持续拖累增长,而信贷增长将会在几年之内停滞不前,因此产出将继续受到抑制,本应在基线上进行的周期性反弹将不能实现(见Hebling 200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08)。另一种预测是,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直接影响可能不会那么明显,因此,为应对危机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并采取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有可能使得全球经济在2010年更强劲反弹。这种情况有加速通货膨胀的风险,随后可能不得不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和富裕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都必须准备好应对最糟糕的情况,即增长可能比预测的还要低,包括全球GDP甚至可能出现二战后首次下降,或者财政状况难以为继,以致信贷流动突然停止,只有信用程度最高的借款人才能获得信贷。无论最终结果是哪一种,今后两年的环境都将与仅仅几个月之前所预测的完全不同,因此政策必须要适应这一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并且也是正确的),在当前形势下,随着世界经济面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短期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应对当前的危机上,把风险降到最低,并对瞬时万变的形势做出反应。主要风险在于个别国家可能出现国际收支和货币方面的危机——至少有些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已经面临这样的风险。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非常有可能出现国内银行体系崩溃的情况。俄罗斯经济中充溢着石油美元,俄政府看起来有能力挽救其金融机构。但其他国家就没有这样的力量,也许不得不使用国际援助才行,而如果走到这一步,那就必须快速行动。全球经济困难的情况持续的时间越长,处于压力之下的货币就会更多。企业债券息差的增长仍然远远超过主权债券息差的增长。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要防止发生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扩散到更多国家都是困难的。因此,最重要的是通过国际协调行动彻底避免危机,而不是细究潜在的危机。
从长远的角度看,各种忧虑都有本质的不同。问题在于: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当前的下滑中上升,它们能否保持基本的实力、信心和坚实的宏观经济基本面,这些要素曾经支撑了它们在过去五年中创纪录的增长率。投入过多的努力去抗拒可能原本不可避免的放缓,可能最后会证明成本过高,并危及早先支持增长的强劲基本面,这是所有国家都会面对的危险。各国需要迅速、有力地对各自金融行业中出现的薄弱征兆做出反应,包括在必要时注入流动性并向银行注资。
然而,还必须注意避免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为此,要确保给予银行系统的支持应是极有针对性且高效的,并且一旦经济恢复增长,原先不得不注入的流动性都必须重新收回。即使这些政策能够起到缓解即将到来的衰退的作用,其长期成本可能是非常高的。政策制定者们必须确保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是清晰的、一致的。迄今为止,大规模的政策干预已经使得最糟糕的情况得以避免。如果因为市场未能理解这些措施,或者认为它们没有解决最紧要的问题,而致使市场逐渐把政府的措施视为无效,那么这些措施很可能不会产生效用。那么,全球经济的困难局面可能会变得非常严重。(完)
(摘编、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95期(总第919期)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