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克鲁格曼经济学的特色看当前经济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继斯蒂格利茨和曼昆之后,克鲁格曼(Krugman)成为20世纪末以来经济学基础理论领域最受瞩目的新秀。他在国际经济学方面的权威地位以及他对主流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使得他有机会对时至今日的经济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和阐释。2005年,他以一部体系新颖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开始尝试在经济学的底层构建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克鲁格曼经济学的理论原创性、视野国际化和思想前瞻性特征以及他作为主流经济学派继承者的特殊地位,使得其著作中蕴含着当前经济学发展的一些新趋势。
一、思想体系的多元化趋势
从外部来看,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是一个混乱的学科。事实上,宏观经济学的框架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框架。对于基本问题中的共识反映了各流派作为宏观经济学学科组成部分的统一性特征;对于基本问题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各流派的不同理论指向和政策主张。宏观经济学既是围绕着“问题”框架论争、扩张(形成学派),也是围绕着“问题”框架浓缩、收敛(达成共识),宏观经济学就是在这样的“问题”框架中螺旋式发展。对宏观经济学的多元性,以及以多元性为基础的统一性的阐释,是理顺宏观经济学思想体系的关键;而宏观经济学思想体系与其微观基础的对接和统一是完成现代经济学综合的关键。
对于第一个“统一”,克鲁格曼的看法是,“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史是一个短期和长期话题谁更重要的争论史。先是关注长期的古典学派让位于关注短期的凯恩斯经济学。随后研究的重心又转向长期,再后来又转向短期。”克鲁格曼认为,要把这个“问题”导向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阐释清楚,核心是处理好两个话题:一是对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阐述孰先孰后,二是古典学派有关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价格水平分析与商业周期理论孰先孰后。克鲁格曼的“处方”是,先分析长期增长理论,因为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商业周期理论是围绕一个向上的发展趋势发生波动,而后论述供给和需求冲击带来的短期效应,最后讨论古典模型。
对于第二个“统一”,克鲁格曼的做法是,以个人选择作为逻辑起点。一旦将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建立在个人选择上,许多看似无关的现象就具备了内在统一的逻辑架构,从而可以用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在个人选择的逻辑基础上,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宏观经济学中的实际不完全性,即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竞争。通过把名义不完全和实际不完全的相互作用和理性预期假说、自然失业率假说结合在一起,可以推证出名义总需求的波动如何对产出和就业产生重大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政策可以稳定经济、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并非无效的结论。
从克鲁格曼的分析框架可以看到,现代主流经济学倾向于构建一个思想多元化的综合理论体系,在该体系下,不同学派理论和不同的论述视角得以融合和相互促进,既保有了不同学派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又增强了经济学总体对于现实世界经济现象的解释力。但这种融合并非机械的堆砌,也非简单的趋同,综合在一起的主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囊括了多元化思想的总体架构,在不同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下,对同样的经济现象,各学派仍然保持不同的解释判断和政策建议。这些多样化的学派观点,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失去了学科统一性和解释力,相反“经济学家之所以对于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恰恰说明了现代经济学的严谨和完善,因为前提变了,环境变了,结论自然而然就要相应改变,很少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性的‘好’结论,否则就不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可以发展出不同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但绝不是不同的经济学。”
二、关注主题的实践性趋势
有人把克鲁格曼比喻为经济学中的“吹警哨者”,因为他“相信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条理清晰地看待世界的角度,这为推动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提供了非常实际的准则。”克鲁格曼的经济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他不遗余力地将这种特征渗透到一切理论研究中去,他认为,“经济学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而非在写作中体现经济学的技巧。”现实性是经济学的基础,经济理论来源于现实经济环境,同时也需要经济运行的实践检验。从克鲁格曼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对实践性的强调越来越成为经济理论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主义,从新古典宏观主义到新凯恩斯主义,主流理论交替占据上风的驱动力来源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更迭。
三、分析视野的全球化趋势
克鲁格曼是一位研究国际经济学成名的经济学家,他在这方面的深厚理论积淀使得他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具有超越单一经济体的视野。克鲁格曼之所以钟情于在全球化视野下分析问题,是因为这样做有几个显著的益处。首先,通过对比不同的经济体,可以更透彻、清晰地阐述经济理论。其次,全球化视角可以为经济分析提供更多的证据或者反例。再次,全球化视角可以更好地说明经济理论成立的前提或限制经济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利于发现不同的制度或机制的绩效。
尽管这种“全球化视角”有时候仅仅是在全球范围内“找证据”、“选例子”,或者探讨同一经济理论在不同经济体的绩效差异,但全球化视野是经济学实践性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不仅诸多经济现象无法从孤立经济体内找到合理解释,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探讨无法在忽略外部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更重要的是,考察的对象、关注的问题、寻找的证据,再也不能囿于某个经济体内部,而应该树立起从全球化视野下研究经济学问题的意识。毕竟,全球共享一套经济学理论体系,而不是各国有自己的“某国经济学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分析视野的全球化将成为经济理论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
四、观点表述的案例化趋势
克鲁格曼经济学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强调举例的精准风趣、用词的洗练洒脱、行文的清晰流畅。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如果你写的第三句话还没有把读者吸引住,那你就失败了。”事实上,克鲁格曼对案例的运用十分精妙独到。克鲁格曼所取得的“案例效应”并非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事实上,案例化的论述风格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比如,人们在描述标准的或者规范的产品时,称之为“香草”;在指代非主流或“在野”的事物时,冠以“山寨”;在分析廉价而非必要的消费品在经济萧条时却受到欢迎时,称为“口红效应”。出于对案例化表述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著作在阐述观点时热衷于使用这种生动且充满深邃洞见的论述形式。
五、结论
在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经济学的经典综合著作一直肩负着传承经济学研究成果和阐明经济理论发展路径的重任,经济学综合著作中通常也孕育着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趋势。在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和经济地理学三大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克鲁格曼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理论具有综合性和原创性的典型特征。通过对克鲁格曼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经济学发展呈现出思想体系多元化、关注主题实践性、分析视野全球化以及观点表述案例化等新趋势。
作者:林清泉 赵文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摘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10.2
原文约9200字
Tags:从克鲁格曼经济学的特色看当前经济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