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检验劳动价值论:方法与证据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李海明 参加讨论
李海明
    
来 源:《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9期
    
    自1990年代初期劳动价值论大讨论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不断流行,学术界较少关注价值理论。原因既在于其抽象性,也在于有关价值源泉一元或多元问题几经辩论,除了一些“新概念”或“新思想”外,没有得到公认的结论。
    然而,对价值理论的回避无法更改它作为经济学大厦基础的事实。在欧美学术界,一直进行着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除了纯粹学理上的探讨,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者还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方法就是其中比较显著的一个方面。事实上,早在150年前出版的《资本论》中,马克思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推断工人的经济状态和收入分配情况。尽管当时的统计手段不太发达,马克思还是从联合王国的各种统计材料、英国议会各种委员会的材料以及英国工厂巡视员的报告中得到了丰富的信息用来支持自己的分析。
    不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经验检验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其中的概念过于抽象,而经济统计中提供的数据所基于的概念,多来自市场运行层次,很难直接一一对应,需要一些跳跃或技巧性变换。因此,这类研究中往往产生了大量对马克思经济学概念的重新定义或理解,有的与马克思的经典界定相距甚远,甚至相互冲突。即便如此,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学术界还是出现了这种经验研究的种种尝试。例如,对马克思的国民财富概念进行估计,对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变动趋势和经济危机进行经验研究等。
    本文集中关注劳动价值论的经验研究。“劳动价值”是一个纯抽象的概念,通过“交换价值”“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等概念在不同层次上把它同现实经济联系起来。经典的命题是,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调节社会劳动的配置。这一命题似乎意味着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同市场价格维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它是一个经验上可以证伪的命题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到市场价格的重心——“价值”?它是如何一步步转形为我们可以大量观察到的市场价格的?转形之后劳动价值论还能成立吗?
    围绕上述问题,本文系统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发展起来的检验方法,使用中国经济体系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市场价格、劳动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偏离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偏离指标测算,并就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为直接价格(价值)和生产价格的测度提供了一个方法论的说明。检验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给出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直接劳动时间系数向量,估计出以劳动时间计量的商品总劳动价值系列,引入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MELT)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其货币表示形式,文献中通常称为直接价格,它往往与总劳动价值成比例。
    市场价格被假设为已知。根据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特征,所有商品的市场价格都被假设为1。剩下的未知变量就是生产价格了。从已知的价值体系,求出未知的生产价格体系,这一过程就是著名的马克思转形过程。本文考查了两种求解方法:一种是给定实物工资但不一定满足马克思两个总量一致条件(即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生产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的A体系,另一种则在两个总量一致等式同时成立的条件下求解生产价格的B体系。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出一个相对生产价格体系,进行类似的归一化处理后就可以同前面得到的直接价格和市场价格比较了。
    直接价格(劳动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都以货币为表现形式,因而可以比较。我们要研究的是它们之间的偏离程度。这里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对总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以回归系数或拟合优度来衡量偏离情况,另一种是计算分量之间的平均绝对偏差、平均绝对加权偏差、均方根误差、归一化向量距离等传统统计指标,以及一些学者新发展出来的指标,如无量纲的d距离、变量间的向量夹角及其正切值等。
    总体看来,两条检验思路的研究绝大部分都发现价格同价值之间的偏离甚小,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和拟合优度都高达0.9以上,市场价格大约95%左右的变动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这就进一步支持了劳动价值论。
    现有文献经常以发达经济体为研究对象,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国家的研究还很少,即使有,也只是对中国经济个别年份进行了研究,而没有从一种转型历史的眼光来研究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过程中的价值-价格偏离现象。本文根据上述检验劳动价值论的方法,对中国经济1987-2012年期间共计11个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估计直接价格(劳动价值)和生产价格,并考察它们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偏离情况。基本结果同国外学者有关美国、英国、日本、徳国等发达经济体及其他学者对中国经济的检验是一致的。本文同时也发现,生产价格比市场价格更为接近劳动价值。
    本文的另一个贡献在于,在生产价格估计方面,一些西方学者的文献基本上否定马克思转形两个“总量一致”等式同时成立的可能。本文通过A、B体系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B体系既满足马克思两个“总量一致”命题,也在经验检验上优胜A体系。采用B体系的转形理论,完全可以实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理论到实际的严密结合。
    ……
    李海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400715,电子邮箱:lhm2@sina.com。
    

Tags:检验劳动价值论,方法与证据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