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吴传俭:健康资源跨期错配问题研究进展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吴传俭 参加讨论
吴传俭
    
来 源:《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7期
    关键字:健康资源 健康风险 跨期配置 财富效应 行为异象
    健康保险、医疗储蓄与医疗借贷,是跨期配置健康资源以应对健康风险损失的主要方式。资源跨期配置与风险损失的非对称关系,使这三类资源配置在保险金额、存款规模或负债额度上,都存在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错配问题,导致健康保障较为严重的效率损失或因病致贫问题。为了促进健康资源与风险损失的合理匹配,期望效用理论规范了财富保障效应下的最优跨期配置行为,前景理论则针对偏离最优理论规范的行为异象,从损失厌恶、参考点和概率决策赋权等角度,对错配原因和修正机制进行了全面探索。针对资源错配致贫的核心问题和配置动机多元化,更多文献趋向于研究改善医疗服务支付能力等非财富保障效应,认为只需对行为异象有选择地进行修正。但财富保障性质的保险所具有的吉芬商品属性问题,虽然对资源配置规范具有导向作用,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健康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大额医疗费用的致贫返贫风险,要求人们对当期可支配收入进行必要的储蓄,以用于未来购买疾病治疗所需要的医疗服务。在当期累积财富不足时,还需要通过预支未来收入的借债来满足医疗服务购买需求。通过对当期收入储蓄或未来收入贴现,实现对健康资源的合理跨期配置,使健康资源与健康风险造成的损失实现等量匹配,以购买所需要的医疗服务,或者避免健康风险损失导致经济贫困。随着健康保险的全民基本覆盖,健康资源的跨期配置也由原来资金与医疗服务的等量匹配,转变为通过小额保费支付以实现保额与医疗费用的等量匹配。然而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事实上既难以进行充分的医疗储蓄或较为理性的医疗借债,也难以通过购买保额适度的健康保险等对健康资源进行正确的跨期配置,从而造成健康保障效率的严重损失,尤其是健康保险保额不足导致的因病致贫问题最为普遍。为了修正健康资源的跨期错配问题,新加坡政府采取强制的医疗储蓄措施,英国与北欧等高福利国家实行强制税收下的国家免费医疗,更为普遍的措施则是采取由国家、雇主和雇员共担保费的公共健康计划,并充分重视商业健康保险在跨期配置中的补充作用。即便如此,在政府主导的公共健康计划和市场主导的商业健康保险中,健康资源的跨期错配问题依然严峻,因病致贫返贫与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等世界性难题依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传统的健康保险最优购买经典理论范式,是由Arrow(1963)根据期望效用理论和函数模型基于风险厌恶、风险独立和期望效用最大化等假设建立的。但期望效用理论过于严格的假设造成的“统计歧视”和单一化的财富保障效用函数等缺陷,使得该理论难以对现实中偏离健康保险最优购买的“行为异象”做出科学解释。寿险经济学家Huebner(1927)将健康保险的功能定位为保障蕴含巨大潜在财富的生命价值,以避免暂时病残或永久性残疾风险,而不仅仅是为了转嫁医疗费用损失。该观点被后来大多数健康经济学家认可,并把健康保险看作是获得医疗服务的杠杆,但Arrow(1963)的理论范式却没有纳入生命价值保障效用。即便当Mossin(1968)通过严谨的数理推导,得出财富保障效应的保险具有吉芬商品属性时,健康保险领域也缺乏基于生命价值保障的吉芬商品属性问题研究,而是倾向于对该文的假设缺陷进行质疑和修正(孙祁祥、孙立明,2002)。从健康保险的政策层面来看,财富保障效应导致的健康保险效率损失问题也没有引起政府决策者的重视。与吉芬商品属性相关的一个世界难题,就是健康保险水平越高,医疗费用上涨也就越快,通过健康保险彻底解决因病致贫问题似乎陷入了理论困境。
    前景理论则从有限理性和有限意志力等人性弱点角度,实现了对医疗储备不足成因的科学解释,即跨期消费决策的立即享乐动机破坏了对储蓄的长期坚持,该结论得到了Banerjee & Duflo(2011)基于贫困家庭数据的实证验证。但由于前景理论依然沿用了保险的财富保障效应最大化动机,因而前景理论乃至行为经济学前沿理论仍缺乏与生命价值保障和医疗服务杠杆效应相关的研究,很多健康保险行为异象依然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Kunreuther et al(2013)利用Tversky & Kahneman(1992)的累积前景理论价值函数和K-T实证范式,基于损失厌恶、参考点和概率决策赋权等不确定性决策行为的经验证据,将保险投保动机扩展为投资、免于遗憾或后悔、履行法律或遵守政府要求、满足社会认知和(或)社会规范,并提出了修正健康保险供给异象与需求异象的对策,对完善健康保险制度、合理修正行为异象和更好地发挥健康保险扶贫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价值。
    由此可见,如果将健康资源的跨期配置,不再完全局限于财富保障效应,而是作为购买所需医疗服务的必要储备和杠杆,那么很多行为异象将得到更科学的解释;如果将跨期配置的动机进一步多元化,将能够对资源跨期错配原因做出更全面的科学解释。也就是说,当前健康资源跨期“错配”行为未必都背离理性标准,一些所谓的错配行为是由于用来解释行为的理论或模型缺陷造成的。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健康资源跨期配置动机的研究历程,阐明财富保障和生命价值保障动机下错配行为的形成机制,以及跨期配置动机和参与配置主体多元化趋势所带来的影响。然后,以健康保险行为异象的表现和形成机制为主线,全面评述期望效用理论对资源跨期错配行为缺乏解释能力的原因,以及前景理论等行为经济学前沿理论对行为异象的形成机制所做出的科学解释。本文的研究将对全面把握当前关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修正行为异象的观点与策略,对解决健康资源的跨期错配和健全中国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提供更多的前沿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
    吴传俭,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金融学院,邮政编码:211815,电子邮箱:9079@nau.edu.cn。
    全文请阅读《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7期。
    

Tags:吴传俭,健康资源跨期错配问题研究进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