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真实与虚假竞争力:企业战略研究新视角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外国经济与管理》 谢佩洪 孟… 参加讨论

    四、虚假竞争力的形成与影响
    制度理论认为,组织和个体都嵌入在一个大的制度环境中,制度环境直接影响着个体与企业的交易成本、风险和收益,因此企业和个体都需要服从制度环境的要求。根据North(1990)的定义,制度指的是在社会中的博弈规则,是人为设计的来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被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指成文的法律、法规方面的规定,而非正式的制度则是由习俗、传统、价值观、规范及信仰形成的行为准则和框架。中国的制度环境具有一些特殊性,因为中国既是转轨经济又是新兴市场。我国的转轨经济身份说明在我国市场上将有大量国有企业的长期存在,而我国的新兴市场身份表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或缺失(institutional void)(Droege和Johnson,2007)以及非正式制度的广泛使用。因此,我国具有和成熟市场经济体显著不同的制度环境,即较高的不确定性以及大范围、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谢佩洪,2011)。制度环境决定着企业家群体是寻利还是寻租,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机(李晓敏,2013)。
    虚假竞争力的广泛存在与中国市场不成熟和法制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不完善,法制手段的不健全,监督惩治手段的不严厉,导致企业失信和违法成本偏低。这几年中国市场的种种乱象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虚假竞争力正令诸多中国企业步履维艰。一些企业为了短期牟利,以非公正、非诚信、非效益、非创新的方式,过度的依靠外在条件和资源谋取一时的利益。我们应该警惕中国企业陷入虚假竞争力的陷阱,企业不应沉迷于依靠虚假竞争力取得的成绩中,否则无法应对经济结构性变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挑战。企业虚假竞争力不仅损害企业自身的前途与未来,还破坏行业生态,价格战、广告战、跟风战、相互使绊等恶性竞争相当严峻。由于虚假竞争力的依赖惯性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这更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恶化。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企业的虚假竞争力都是过度依靠、消耗外在的机会、外在的资源,这些并不是企业真实的能力,而且由这种惯性形成的路径依赖将导致企业无法建立起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虚假竞争力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当没有了外在的条件、资源时,企业缺乏真实竞争力,一旦遇上意外危机事故将在顷刻间轰然倒塌,导致企业突然衰败或死亡。三株、秦池、三鹿等皆是如此。企业如果一味依靠不讲诚信、不负责任、非创新和非效益的虚假竞争力获利,那么将会错失提升真实竞争力的机会。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虚假竞争力泛滥将会造成部分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最终将导致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削弱。虚假竞争力企业只有痛定思痛地真正进行彻底的自我反思与颠覆原有盈利方式,才能摆脱上瘾性路径依赖式的思维惯性与行为模式(孟宪忠和谢佩洪,2013)。
    (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社会福利损失
    虚假竞争力企业的假冒伪劣、炒作欺诈绝不会给消费者带来真实的价值与利益。中国制造业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制造与不良技术现象,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这些不良现象概括起来有十大类(孟宪忠,2010):(1)神造;(2)粗造;(3)形造;(4)量造;(5)仿造;(6)劣造;(7)伪造;(8)低造;(9)费造;(10)急造。利润至上导致的病态竞争引发了大量的企业危机事件,轻则导致企业股价大跌,重则导致企业死亡甚至行业性悲剧,国民对于企业的信任急剧下降。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是导致婴幼儿奶粉陷入信任危机深渊的最大始作俑者。由于民族品牌引发信任危机,以至于国民对洋品牌盲目崇拜,纷纷抢购或代购洋品牌奶粉,上亿市场拱手送给了国外品牌。企业虚假竞争力是“伪劣经济”诞生的温床,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成本。近些年媒体不时报道出来的毒奶粉、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等不良和不法现象,虽然作为原材料实现了计入GDP的最终消费品的生产,但实质上却是“伪劣经济”,既损害了人民的福利价值,又不符合GDP可持续增长的要求,反而造成了社会福利损失。
    (三)行业生态破坏与社会风气恶化
    蒙牛诬陷伊利,团购网千团大斗,企业间恶意竞争近年来层出不穷,花样迭出,这些都导致了行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张少华和张天华(2015)研究表明,样本期中国工业企业平均存续时间为11.57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中国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劣程度。众所周知,生产率与产权保护是企业存续非常关键的因素,但是它们作用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以当今社会热议的山寨产品为例,“山寨”一词曾因中国强大的仿造能力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甚至有人戏谑地将“山寨”翻译为“Made in China”。企业要提高真实竞争力,必须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不能仅满足于山寨。那些通过不择手段而成功牟取暴利的企业会容易对其他企业形成“示范效应”,因此虚假竞争力企业的大量存在容易败坏社会风气,从而影响国家整体的生态文明。新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兴盛,不在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或是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在于公民的文明素养,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尚。”
    (四)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
    一些因虚假竞争力获得短期优势的企业走出国门,仍然延续在国内的做法,一味地追逐利润而无视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规则。从国际化角度看,虚假竞争力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面临某些“冷遇”甚至“刁难”。据陶景洲统计,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失败率在60%左右。企业形象与国家形象是一对孪生兄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国家形象是三位一体的,企业在海外的境遇时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美誉度。中国企业家如果不善于和东道国政府、议会、工会、媒体、环保组织、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不能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及时消弭反对的声音,就会增加失败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企业以往的虚假竞争行为给中国企业整体形象和国际声誉带来的损害。企业只有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真实竞争力,才能从“走出去”转型升级为“走进去”和“走上去”,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成为世界级企业和全球品牌(谢佩洪,2016),华为的成功就是明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Tags:真实与虚假竞争力:企业战略研究新视角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