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
目前,常用的多指标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HP)、变异系数法、Top-sis法、多元统计分析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其中,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的应用较为广泛。与因子分析法相比,主成分分析法能够更充分地反映各维度对综合性指数的贡献程度。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现有研究在进行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时也多采用主成分法进行分析(钞小静和任保平,2011)。在进行评价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化法、均值化法以及极差法等。本文采用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确定各基础指标的权重方面,采用前面几个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主成分来确定基础指标的权重。
(三)各指标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研究的时间窗口为2000—2017年。在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资本生产率时,对于资本存量的计算,使用永续盘存法,具体参考张军等(2004)。对于基期资本存量的计算简单地以1999年为基准年份,折旧率设为9.6%,以2000—2017年的固定资本年均增长率作为资本增长率。利用固定资本投资指数对固定资本投资进行平减,再使用永续盘存法求得2000—2017年的实际资本存量。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MAXDEA8.0进行测算。另外,由于使用全国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样本量较少,会导致一定的偏差。为此,采用省级层面的1999—2017年面板数据来测算,在得到各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后,根据GDP总量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到全国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①
①本文将能源与劳动、资本一同作为要素投入,以GDP作为期望产出,以SO2排放量、工业固体排放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废水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
对于所有逆指标,均采取倒数的形式进行处理,使其正向化;对于适度指标,处理方式参考了任保平等(2018):适度指标=1/(原始数据-适度值),将投资率和消费率的适度率分别设为38%和60%;对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处理方法,参考顾海兵和王甲(2018)。
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银行发展指标》《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中国区域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城乡建设年鉴》《中国煤炭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等。
三、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评价
(一)我国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
200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见图1)。从增幅来看,2012—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增幅较大,年均增长0.271,但在2017年明显放缓,仅为0.05。从贡献水平来看,如图2所示,共享和谐指数对经济质量发展的权重最高,为0.207;开放稳定指数和绿色生态指数次之,分别为0.202和0.199;而创新驱动和协调发展两个指数的权重相对较低,分别为0.198和0.193。这说明共享和谐、开放稳定以及绿色生态三方面的提高是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创新驱动和协调发展相对不足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突出短板。
图1 2000—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指数
以及各维度变动情况
图2 2000—2017年各子维度指标
对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