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正文

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变革

http://www.newdu.com 2018/3/7 《行政论坛》 胡键 参加讨论

    四、大数据促进公共管理内涵的重大变革
    大数据推动公共管理的变革并不是因为大数据提供了数据服务,而是因为大数据带来管理思维的变革、管理结构的变革、管理边界的进一步明晰,以及公共管理对象的变化和管理效能的重大变化。大数据技术运用和相应的大数据服务,使公共管理彻底革新。
    1.大数据促使公共管理从封闭性的管理结构转向开放性的管理结构。传统的公共管理受制于公权力,而公权力的运行在客观上存在封闭性的特点,如所谓的保密性、国家安全等,社会组织的参与、市场组织的参与度比较低。这种封闭性决定公权力在进行公共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存在权力寻租的现象,即便没有权利寻租问题,但由于其封闭性也会导致社会的不信任,使公权力本身陷入“塔西佗陷阱”之中。相反,大数据完全不一样,大数据是在互联网和云平台上运行的,大数据时代的公共管理存在天然的开放性。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甚至民众个体都可以在公共管理的框架中游走。在这个过程中,普通公众成为管理框架中的一员,管理者与需求者瞬时转换,实现全民参与管理,管理主体与客体对象的边缘变得模糊。这种开放性表明,原来的单一治理模式向多元共治模式的重大变革。
    2.大数据使公共管理由官僚科层制转向扁平化结构。官僚科层制管理是一种金字塔形的治理结构,其结果导致资源配置形成与之相反的倒金字塔形结构,离金字塔塔尖越近的部门获得的公共资源越多。这样的公共管理结果最终是难以持续的。社会的不满情绪也大多源于此。公共资源的分配强调在程序化基础上的公平,而官僚科层制管理虽然有程序但缺乏公平。所以,官僚体制内部的层级在公共资源分配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大数据就完全不一样,大数据把横向分工合作与纵向科层制的僵化结构打破,政府内部的数据共享与共同决策将最终消除官僚层级对公共资源分配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会消除部门之间的公共资源鸿沟。
    3.大数据公共管理与政治管理的边界进一步得到明晰。传统的公共管理更多的是基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安全而实施的过程,把一切涉及经济利益诉求的集体行动和个人维权行为都纳入到与政府对抗甚至视之为颠覆政府的政治诉求行动,所以刚性维稳成为公共管理的常态。其结果往往是与实际目标相去甚远,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实际上大多数的集体行动和维权行动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与政治诉求根本就没有关系。大数据的监控会把这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告诉公共管理者。关于这方面的监控过去都是采取人对人的监控,而人往往会对一切都进行主观判断,甚至为某种目的而故意隐瞒客观事实,把经济诉求的社会行动上报成为政治诉求的社会行动,其结果不言自明。大数据不一样,大数据采取的是技术监控和技术分析,包括对人的行为的监控。技术只会告诉你数据,不会做出主观判断,技术用数据说话。大数据的公共管理就是要去政治化的管理而转变为社会化的管理。
    4.大数据促使公共管理从强化对人的管理转变为对数据的管理,并借助于大数据来为人服务。传统的公共管理是为社会秩序服务的,所以专注于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化,使之合秩序化。在这种管理框架中,人是公共管理的目标,而不是管理服务的对象。大数据的公共管理,一是数据管理,因为数据是最为关键的管理对象,数据在云平台上安全运行是大数据条件下公共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对数据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只有对数据有效管理,才能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也就是说,对数据的管理是公共管理最重要的一部分。二是用数据服务公众,即大数据的公共管理从直接对人的管理转变为直接对人的服务。这是公共管理根本性的变革。
    5.从公共管理的效能来看,尤其是针对社会问题,公共管理决策应该是一种预测性的决策,而不是被动应对性的决策。传统的公共管理往往是一种被动应对性的公共决策,即只有当某种现象出现后,出于强化或防止该现象的再次发生的目的而进行公共决策。这种决策相当于用先前付出的代价来购买新的公共决策。大数据技术条件下可以避免这种用历史代价来购买未来公共决策的现象,那就是用大数据进行预测式决策。这是因为,大数据不但构筑规模庞大、类型多样的数据,而且云计算的快速计算能力,能够实现“全样本”的数据支撑,从而能够使公共管理更好地做出预测性优化决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变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