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文献: [1]张静,罗文豪,宋继文,等.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化的演进与展望——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的发展范例与社群构建[J].管理学报,2016,13(7):947~957
[2]蔡玉麟.也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化和管理理论创新——向张静、罗文豪、宋继文、黄丹英请教[J].管理学报,2016,13(8):1135~1149
[3]金占明,段霄,刘星,等.管理学研究的理性回归和道德坚守——管理学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J].管理学报,2014,11(7):937~943
[4]韩巍.管理学术圈里的“三种人”[J].管理学家,2009(2):100~102
[5]德鲁克PF.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实务篇)[M].王永贵,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34
[6]孙继伟.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J].管理学报,2009,6(9):1143~1149
[7]管理学报编辑部.直面中国管理实践催生重大理论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第二届第一次专家咨询委员会扩大会议纪要[J].管理学报,2005,2(2):127~128
[8]郭重庆.中国管理学者该登场了[J].管理学报,2011,8(12):1733~1747
[9]刘源张.中国·实践·管理[J].管理学报,2012,9(1):1~4
[10]朱镕基.管理科学兴国之道[N].人民日报,1996-07-25(1)
[11]张玉利.管理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问题分析[J].管理学报,2008,5(5):336~370
[12]吕力.“黑板管理学”的3个来源——操作主义视角下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分析[J].管理学报,2010,7(8):1123~1129
[13]STERN S.以人为本的管理学大师——纪念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J].张征,译.北方经济,2005(12):37~38
[14]马斯洛A.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37~239
[15]欧阳志远.别让平庸论文充斥期刊[N].光明日报,2011-02-21(13)
[16]陈春花.当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0,7(9):1272~1276
[17]齐善鸿.面向实践的管理核心命题的重新思考[J].管理学报,2012,9(1):32~37
[18]齐善鸿,白长虹,陈春花,等.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J].管理学报,2010,7(11):1685~1691
[19]刘祯,陈春花,徐梅鑫.和而不同:管理学者争鸣与反思的价值贡献[J].管理学报,2014,11(9):1294~1301
[20]韩巍.珍惜学术表达的自由——对“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响应与批评[J].管理学报,2011,8(3):365~370
[21]吕力.管理学的元问题与管理哲学——也谈《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逻辑瑕疵[J].管理学报,2011,8(4):517~523
[22]王广军.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J].中外企业家,2002(9):74~75
[23]罗珉.实践——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灵魂[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8):58~65
[24]陈春花.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研究的内涵认知[J].管理学报,2011,8(1):1~5
[25]陈春花,陈鸿志.德鲁克管理经典著作的价值贡献[J].管理学报,2013,10(12):1860~1867
[26]齐善鸿.大向砥砺学术铿锵——《批评》引发的思考[J].管理学报,2011,8(5):661~665
[27]德鲁克PF.管理新现实[M].吴振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12
[28]徐淑英,吕力.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徐淑英的访谈[J].管理学报,2015,12(3):313~321
[29]曹祖毅,伊真真,谭力文.回顾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基于“中国·实践·管理”论坛的探讨[J].管理学报,2015,12(3):322~331
[30]蔡玉麟.科技期刊国际化漫议[J].编辑学报,2002.14(1):48~5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