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知识分子的平均预期寿命
为了准确测度知识分子的真实死亡水平,课题组力图计算知识分子的“平均预期寿命”指标,但在数据搜集方面遇到了困难。目前所有大规模的人口调查中都没有对死亡人口调查“职称”和“职业”。北京市居民死亡登记表上有“主要职业及工种”,但分类只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军人”等几项。经向医院和有关方面了解,死亡的科研人员一般都被划分到“干部”类别中了。因此,现有的数据资料中得不到专门从事科研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的相关数据,只能得到按教育程度分类的人群和死亡人群的信息。事实上,从事科研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人群与接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人群有很大的重合性:(1)除极个别特例以外, 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属于接受了本科以上教育的人口;(2)已经大学毕业、年龄在45~60岁之间的人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高级管理工作;(3)如果不特别强调从事科研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的话,一般都是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的人都统称为“知识分子”。李力研的媒体引用的虽然是中关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的平均死亡年龄的资料,但他们关注和谈论的对象其实是“全国知识分子”和“中年知识分子”,这与我们用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人群在范围上基本是一致的。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将“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人口”作为拓展了的“知识分子”概念,利用1990年和2000年进行的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00 %权威数据,编制生命表,计算“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以此直接测度知识分子的死亡水平。
由于大学毕业的年龄一般都在22岁以上,因此,在编制生命表时,我们采用了“嫁接”技术。生命表死亡率栏在毕业年龄之前,用本科以下人口的死亡率,在毕业年龄之后,采用本科以上人口死亡率。其它类别的生命表也同样用嫁接技术处理毕业年龄前后的死亡率衔接问题。
4.12000年中国受大学本科教育以上的人口(知识分子)平均预期寿命
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00年全国总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e[,0]为71.40岁,男性为69.63岁,女性为73.33岁[8]。我们在未对死亡率进行任何调整的情况下,依据普查数据计算出来的预期寿命值略高于统计年鉴公布值,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21岁,男性为70.62岁,女性为74.06岁。以下所有类别预期寿命的计算都是来自未经调整的原始数据。
观察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预期寿命,我们可以发现,从总体上看,男性、女性两条曲线基本都表现出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的趋势。本科以上人口预期寿命最高,男性为77.8岁,女性为81.7岁,与未上过学或只上过扫盲班的人口相比,男性高出19.8岁,女性高出13.6岁(见图1)。
附图
图12000年全国各学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e[,0]
如果把人口分成本科以上受教育人口和本科以下受教育人口两类,更可以明显地看到,本科以上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本科以下人口。本科以上人口的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7.8岁和81.7岁,分别高出本科以下男性和女性7.9岁和8.1岁(见图2)。
附图
图22000年全国本科以下和本科及以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e[,0]
由于在本课题中,“中年”被定义为“45~60岁”,因此我们还计算了45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来了解进入中年阶段的人平均还能存活的年数。2000年,已经活到45岁的本科以上人口,男性平均可以再存活37.1年,女性平均可以再存活41.6年(见图3)。同样可以看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45岁的本科以上人口预期寿命都是高于本科以下人口的,分别高出6.9岁和7.6岁。
为了更精确考察在45~60岁这个年龄段内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群死亡状况的差别,我们截取了45~60年龄段数据来计算确切年龄45岁到60岁之间的暂时预期寿命[,15]e[,45],即人口在45到60岁之间存活的平均年数,来反映45~60岁年龄段内的死亡水平。如果在45~60岁年龄段内死亡率为零,则存活年数为15。存活年数越低于15,表明死亡水平越高,总体健康状况越恶化。
附图
图32000年全国本科以下和本科及以上人口45岁平均预期寿命e[,45]
附图
图42000年全国本科以下和本科及以上人口45~60岁暂时预期寿命[,15]e[,45]
计算结果表明,在45~60岁中年阶段的15年里,本科以上人口的死亡水平低,平均存活的年数比本科以下人口多。男性平均可活14.77岁,女性平均可活14.86岁,比本科以下人口男性的14.36年和女性的14.61年分别多活0.41年和0.25年。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从0岁预期寿命看,还是从45岁预期寿命看,甚至从45~60岁暂时预期寿命看,2000年中国受本科以上教育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都远高于本科以下人口。
4.21990~2000年本科以上人口(知识分子)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
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本科以上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是缩短,而是延长了。男性延长了1.8岁,女性延长了3.7岁。(见图5)。
附图
图51990年和2000年全国本科及以上人口e[,0]的变化
附图
图61990年和2000年全国本科及以上人口e[,45]的变化
从1990年到2000年,45岁的本科以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e[,45]也在增加。与1990年相比,进入中年的本科以上男性2000年平均比1990年可多活0.4年, 女性平均可多活3.0年(见图6)。
本科以上人口45~60岁暂时预期寿命[,15]e[,45]在这10年之中有微小的增长,男性比女性还稍稍增加得多一些,分别为0.08年和0.06年(见图7), 这表明本科以上人口在中年阶段内的死亡状况不仅没有恶化,反而有所改善。
附图
图71990年和2000年全国本科及以上人口[,15]e[,45]的变化
上述分析表明:首先,以2000年普查数据为基础计算的生命表中,反映本科以上人口死亡状况的所有指标,即0岁平均预期寿命、45岁平均预期寿命、45~60岁之间的暂时平均预期寿命,都是优于本科以下的普通人群;第二,从1990年到2000年期间,各指标的变化都揭示出,10年来受本科以上教育人口,即知识分子的平均预期寿命是在提高,而不是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