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数量与技术经济学 >> 正文

我国“潜在”的人口危机及其应对之策(下)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学术前沿》(京)2012年4期第30~39页 王桂新 参加讨论

我国人口危机的应对之策
    如前所述,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危机。由于人口危机是一种无察觉危机,它的潜在隐蔽性使人们似乎看不到、摸不着,使人们甚至包括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至今都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但它已经实实在在地逼近我们,威胁到民族盛衰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所以首先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我国人口危机严重性和破坏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努力把我国的人口危机及其破坏性控制到最小。
    尽快调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水平,延缓少子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进程。当前我国人口危机的主要根源是生育率过低,过低的生育率又主要是由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造成的,所以要应对人口危机,首先要追源溯本,对症下药,尽快调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水平。这是延缓和解决我国人口危机的根本措施。考虑到国家和民族的人口不至于最终消亡,至少要维持相当于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因此我国应尽快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的多方案人口测算,这应该是延缓我国少子老龄化速度、应对我国未来人口减少危机的最优选择。
    根据日本等东亚国家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经验,生育率的下降一般都是不可逆的,虽然可能由于年龄结构变化偶现一些小幅波动,但从长期趋势来看,生育率一旦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就很难再反弹起来。而且,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已采取多种措施试图提高其生育率,但基本都未见成效,仍然深陷于少子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危机之中。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很低,目前仍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如果适时调整生育政策,还是有可能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一旦发展到像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那样,再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就毫无意义了。
    目前国内各界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尚未充分认识到我国人口危机的严重性和破坏性,这主要源于对我国当前生育水平的认识。政府主管部门及部分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仍维持在1.8左右,并据此进行人口预测,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这样就脱离了人口变动实际,掩盖了诸多人口矛盾,使人口危机更具潜伏性和无察觉特征。投入巨大人力、财力完成的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近年的总和生育率远没有这么高(大概只有1.2左右)。参考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综合不少学者利用多途径数据和多种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可以确认我国近年基本处于1.5左右的低生育率水平。为慎重起见,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再组织多方面学者进行深度论证,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统一对我国目前生育水平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口变动周期长、惯性大的特点,尽快调整生育政策,逐步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或接近更替水平。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和谐与发展依赖于制度的公正和个人、群体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应对人口危机,解决少子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也同样如此。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造成国民身份复杂多样,福利待遇千差万别,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和发展,更无益于应对人口危机,解决少子老龄化及其所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一定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从制度层面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为应对少子老龄化挑战和人口危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为此,首先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破除二元社会体制,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使所有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其二,当前在体制、资金等诸多制约条件下,应分门别类、区别先后,根据保障对象贡献大小等性质特征,以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建立适用于不同养老对象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三,根据老龄社会及高龄人口特征,尽早建立针对高龄人口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建立了新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我们也应该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建立适应少子老龄化及老龄社会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其四,要通过多元化渠道筹措资金,这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础。要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与政府、民间、个人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根据制度化和市场化机制,集思广益,出资献策,共同筹措和蓄积社会保障基金。目前可考虑将国有企业部分利润作为国家出资划拨社会保障资金,民间企业也要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做出贡献。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进一步扩大缴费人群规模和份额。其五,要强化监督机制,控制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风险,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持续性。
    加快发展社会为老服务事业,培养和树立敬老、助老、养老社会意识。从长期发展看,少子老龄化是人口变动难以逆转的发展趋势。因此,作为应对少子老龄化和人口危机的长期对策,最终还是应该落脚在如何发展为老事业、如何关爱老人、搞好为老服务、建设和谐老龄社会的问题上。首先,要未雨绸缪,加快发展社会为老服务事业。在家庭日益小型化和老年人口特别是“空巢”家庭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单靠一人、一家之力已难以支撑日益增加的老人护理和扶养重任,所以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为老服务事业。要广泛调动国家、地方、企业与政府、民间、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制度化和市场化机制,开拓社会为老服务市场,发展社会为老服务事业。由于社会为老服务事业不同于一般产业,主要以非营利或薄利经营为运营特色,以贡献社会、为老服务为基本宗旨,所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上的指导和管理以及贷款、税收等财政金融方面的政策支持,需要营利性企业的帮助和扶持,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积极参与。其次,更要培养社会为老服务观念,树立敬老、助老、养老社会意识。由于受少子化的深刻影响,年轻人口越来越少,他们一方面要面对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受到现代社会生活观念的影响,这些都使他们与家中老人团聚的时间减少,照顾老人的热情减弱,久而久之,关爱老人、赡养老人的观念和意识也逐渐淡薄。不少子女迫于人手只能把年迈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回家看看”甚至已成为老年人的“奢侈品”,孤独和淡漠已成为老年人心中长期的痛楚。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加强老龄社会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把老龄社会教育纳入从初级教育开始的各层次教育体系,并作为生涯教育实施。通过生涯教育,培养社会为老服务观念,树立敬老、助老、养老的社会意识,逐步恢复“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的儒家文化传统和良好社会风尚。
    加快经济发展,为应对少子老龄化和人口危机打好经济基础。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经济也是应对少子老龄化和人口危机的基本对策。经济发展了,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应对少子老龄化的冲击、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就可以争取主动,就有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因此,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为应对少子老龄化和人口危机的冲击打好经济基础。其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改变以往以消耗资源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其二,要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一定要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其三,要充分利用目前的人口红利期,搞好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变为有效的现实生产力,通过发展经济增加财富积累。其四,要正确处理生产、投资、消费和储蓄积累的关系,不仅要使所有国民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步富裕起来,而且也要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政府财政中相应地逐步提高社会养老保障基金的比重,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积累更丰足的资金,为应对少子老龄化和人口危机的冲击奠定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注释:
    ①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②王桂新:“中日两国人口转变及增长之比较”,《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年第4期。
    ③这里所说的连续变化率方法的计算公式为:Tm=(LnPt+n-LnPt)/n。式中,Tm为少子化、老龄化速度,Pt、Pt+n分别为时点t和t+n的少子化、老龄化水平,n为计算期间的长度(年数)。
    ④王丰:“老龄化挑战中国经济转型”,《中国改革》,2012年第4期。
    ⑤郭志刚:“重定中国生育政策”,《中国改革》,2012年第4期。
    ⑥李建新:“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3期。
    ⑦Robert J. Sampson, John H. Laub, Christopher Wimer. Does marriage reduce crime? A counterfactual approach to within individual causal effects? Criminology. 2006(8) 465-508.
    

 

Tags:我国“潜在”的人口危机及其应对之策(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