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研究结论
宁波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带中心,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区域位置得天独厚,不仅是浙江东部的交通枢纽,作为国家大型港口的宁波港更成为浙江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海运远洋贸易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但是,如前所述,宁波城市竞争力的多项指标离“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宁波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加快宁波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于是,提高宁波城市竞争力就成为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以民营经济占主导,外贸经济为依托的宁波市,政府提供的优质高效管理与适当的经济支持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是宁波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是促进企业参与竞争、提高效率的动力机,是城市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坚强后盾。因此,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及其效率对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各项竞争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运用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宁波市为例,用历年真实数据开展经验分析,最终得到研究结果如下:一是对宁波市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类与比较发现,近年来,宁波市政府在教育、医疗和科技方面的财政支持呈现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对宁波市城市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可持续竞争力项下的生态城市竞争力指数远远落后于其他指标,已成为宁波城市发展的一块“短板”。二是对含多项指标的各类城市竞争力指数用AHP法确定权重后用TOPSIS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反映历年城市竞争力指数的波动与变化的各项Ci值。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数、知识竞争力指数、生态竞争力指数纵向上(即与自身的历史相比)皆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说明宁波市城市整体发展状况较好,城市竞争力持续提升。三是通过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对各类财政支出对各项城市竞争力指数分别建立回归方程得到最终实证分析结果。首先,城市各类财政支出对生态城市竞争力指数不产生任何影响,即宁波市的公共财政支出丝毫无益于生态环境这块“短板”的改善,这是造成生态城市竞争力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这应成为未来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与效率提高的主要切入点与突破口。其次,不断加大的科教文卫类财政支出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知识城市竞争力指数,并且对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推进科学研究,繁荣当地文化,敦促卫生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是行之有效的,取得成就的同时应继续贯彻落实。最后,经济建设财政支出对综合城市竞争力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表明政府一味的搞经济扩张,搞建设,将大量公共财政以及物力人力投入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虽然对刺激经济增长能起到微弱的作用,但对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反而是不利的,这一点,值得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深思。
(原文刊于《大庆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