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媒体责任定位 (一)公共危机潜伏期的媒体预警责任
公共危机在爆发之前一般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在此期间,危机相关的各主体方相互博弈,是矛盾聚集的过程,如果在此阶段能够对危机进行有效预防,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危机的影响。在危机潜伏阶段,媒体应充分发挥信息搜集的功能,将有用的信息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呈递,从而提前采取措施补救,避免较大伤害的出现。媒体要想实现对危机的预警作用,首先,应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因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准备阶段,而且事物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媒体看待问题要全面,在进行信息搜集的时候将事件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前瞻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找出规律,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提前做准备。其次,应增强服务大众的意识。媒体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人民大众,所以在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应以公众的利益为最终的目标,增强服务大众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改善危机处理的方法,提高质量。最后,危机的有效预警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部门作为危机处理的主要管理部门,是危机事件的决策者,他们的支持将直接影响危机事件的结果。要想媒体在危机潜伏期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协助政府解决危机,体现媒体的实力,就必须重视政府的支持作用,协调好媒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遵从政府领导,并及时将有用信息传达到政府部门,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更多可参考的依据。
(二)危机发生期的媒体传播责任
媒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信息的传播,做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危机事件在发生时一般会产生连锁反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此期间,媒体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好信息的传播者。首先,媒体应迅速进行危机事件信息的搜集,第一时间转达民众关心的问题,满足他们对信息的渴望,同时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如果媒体不能及时将真实信息传播,则很容易为小道消息的扩散创造条件,民众就很容易被不实信息误导,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媒体在进行危机事件的报道时应弄清信息的内涵,正确解读信息的含义,向媒体传播最为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要引导民众积极应对危机事件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对抗危机的决心和信心,为危机事件的解决打造积极的舆论环境,从而稳定社会秩序,提高政府处理危机的效率。其次,媒体不仅需要将信息向媒体传递,还需要及时搜集民众对于事件的看法,重视他们的反馈,利用大众的反馈为政府的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增强全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最后,要不断优化信息传播的策略。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利用合适的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功效。这就要求媒体正确选择信息传播的时机,讲究传播意识,实现媒体报道的功效最大化,平衡危机事件与其他信息传播的关系,巧妙地分散民众的注意力,逐步转移社会目标,从而为危机事件的解决提供充足的时间支持。
(三)公共危机后媒体反省与监督责任
媒体通常被看做危机事件的主体之一,所以在事件解决后,媒体应承担起社会反省和监督的责任。首先,在危机事件处理完以后,媒体应利用自身优势,仔细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提供帮助。危机事件是一把双刃剑,当事件被妥善处理时,能及时化解危机,增强媒体和政府的社会影响,同时能够提升民众对于危机事件处理的信心和决心,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则可能会扩大事件的影响,引起不必要的后果。所以,在危机事件结束以后,媒体应及时进行深刻反思,大量搜集危机事件相关的信息,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其次,媒体还应承担起社会监督责任,协助政府做好善后工作。在危机事件结束以后,一般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在此期间,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并安抚好民心,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媒体应承担的责任。在此阶段,媒体应及时将重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政府,并将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民众,从而使政府的决策更能符合民众的利益,做到物尽其用,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