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大力培养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工匠型人才——兼论普通高校发展之路

http://www.newdu.com 2018/7/9 中国社会科学网 葛新权 参加讨论

    4、资源分类资助
    在各级财政资助的平台、项目与人才建设中,一方面,从顶层设计上,根据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区分高水平大学和普通高校,在总资助数上,比如按三七或二八开划分,然后分别评审、确定资助立项;另一方面,即使在资助项目顶层设计上,没有划分高水平大学与普通高校,但在评审中,仍然建议把资助项目进行划分,分类评审。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一些普通高校教师获得资助的项目,就评审标准来说,具备资助但会低于一些落选的高水平大学教师申报的项目,似乎表现为不合理选择,但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与培养普通高校人才队伍需求角度来说,这种选择还是利大于弊。就大量普通高校教师来说,从资源按需求配置来说,这也是一种相对公平、公正。
    在申报书要求与评审中,同样应用“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理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思维,克服“面面俱到”式的伪精细化管理做法,把申请人从繁琐多余的细节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关键因素。我们认为,项目立项与否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考量。首先,确定立项的关键因素,即决定立项最重要的依据,应是很少的因素,如在选题、论证、研究基础和前期成果方面。其次,对关键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作为必选的考量,能否选准问题并抓住主题,讲清应用现有的理论与方法为什么不能解决选题的问题,是卡(难)在什么地方?以及为解决卡(难)点需要研究的内容与要创新突破的关键点,进而解决选题中的问题。第三,对其他因素则由申报者自选有利于立项的1-3个优势或特色因素,作为立项评审的参考。这有利于申报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申请书,有利于其创新解决问题,还有利于培养申报者的科学精神、素养与技能,并有利于节约申报所花费的可观的成本与资源。
    在立项与验收评审中,更加着力关注青年教师,尤其普通高校青年的培养。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科研基础、能力与实力等方面的差距,但他们是学校的未来。目前在重大项目立项中,至少淘汰80%的项目中,绝大多数约是青年教师的,尤其是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的,只有少数科研基础、能力与实力较强的青年教师获得资助。同样,从评审规则上讲,这个结果是没有问题的。但从对大多数青年教师成长来说,这个结果是不利的。第一,按同一个标准评审项目时,显然青年教师处于劣势,他们的基础视野,以及经历、经验、能力与实力一般不如教授或副教授。第二,从教师任职资格上讲,在科研要求上,对青年教师在合格底线要求下,应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创造资助项目的机会与资源。鉴于目前“僧多粥少”,有些项目划分了青年项目,但还需要加大提高对青年教师的资助率。第三,资助青年教师项目研究,这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也是不可逾越的代价(成本)过程。在符合资助基本条件下,对青年教师不能像对待教授或副教授那样考量而求全责备,应积极给予他们第一次机会。同时,要求他们聘请教授或副教授作为研究项目成员是必要的、有效的,以利于在研究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当然,少数青年教师因自身态度不端正与研究不努力,研究成果达不到基本要求,他们将无缘第二次机会。第四,在验收中,研究及其成果水平是无止境的,在管理上应尊重客观规律,决不能要求“一口吃个胖子”,通过立一个项目立项资助,就要求取得高水平成果。这不符合事实求是的原则,反倒会滋长“虚假伪劣”的高水平成果。这一点,对青年教师尤为重要,让他们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科学素养、精神与作风,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取得高水平成果是自然的。
    人才,尤其高层次人才,确实是高校,尤其普通高校发展的最重要资源。目前很多省市、高校不惜各种“高薪、高待遇、高激励”吸引争夺诸如院士、百千万人才、杰青、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这有积极的作用。不可否定,这也存在着负面性:一是“以帽取人”,因为在资源竞争分配中,有“帽子”的人确实有利,学校可以多获取资源。二是,不愿意下功夫培养人才,缺失学术环境与文化营造,简单快速地“花钱”引进高层次人才。这从短期可能是有效的,但未必可持续,因为巨大差异,加之文化差异难以融合,而花钱买不来学术合作精神与文化,势必将造成团队裂化。三是,多少会误导青年教师难以静下心来,坐冷板凳,出高水平成果。更有甚者,为了获取“帽子”,弄虚作假,玷污学术环境。因此,实施分类资助,会大大改变这种状况,放弃“以帽立项”,转变为“以创新能力、潜力与成果立项”,消除“重名轻实,一劳永逸”负面作用,大力营造“尊重劳动、诚实劳动、勇于创新”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的环境与文化,从制度与政策上保证培养与引进并举,正确选择、使用与评价各类各层次人才,保护他们及其所领导的团队成员的利益,以培养出“十年磨一剑”,原创出具有完整理论思想体系的真正的学者。
    5、普通高校分类管理
    如前所述,每个高校的教师都主要承担着教学与科研两项基本工作,但不同高校的比例是不同的。如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中,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的比例,比如可能达到70%以上,而普通高校教师这个比例只能在30%以下,70%的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因此,普通高校的立身之本更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对教师资源分配与考核晋升评价中,应实施分类进行。这既能发挥30%的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争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与成果奖,发表高水平论文,同时又能调动70%教师专心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争取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发表高水平教育教学学术论文,并通过采取“优质、优先、优价”的分配政策,让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与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有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受人尊敬。在普通高校,鼓励教师敢当人梯、甘于奉献,全心全力培养、成就学生成长成才。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等大师一辈子把教学工作当作生命,做到一丝不苟、做到极致,为培养人才作出卓越贡献,为我们教师树立的典范。
    即使对于一流大学,其一流本科专业也是根本,否则难于支撑一流学科,更谈不上一流大学,且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基于新的人才观,加强教学学术研究,提升教学理念、方式与方法,把高水平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融入课程与课堂,融入设计与实验,实现一流专业的人才培养。这一点高水平大学得天独厚,如果不能把高水平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那将是功亏一篑。因此,无论高水平大学,还是普通高校,还是教师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能否真正的回归本科教育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大力培养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工匠型人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