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路径是什么?十九大报告描述了新时代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和基本方略。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从供给端看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供给的结构、质量体系与不断升级的社会需求结构之间,存在着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说的重大的结构失衡,从而导致产能过剩、效率低下和运转不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纠正扭曲的供需错配,从而缓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体路径有: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产业基础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外部经济性。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从依靠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汗水经济转向智慧经济、知识经济,最根本的标志在于创新要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选择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后,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舞台上的角色、功能和地位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角色上,会由追赶者变为赶超者,甚至变为领跑者;在功能上,会由技术标准的遵守者和跟踪者,变成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市场地位上,将由追随者和弱势者,变成垄断者或寡头竞争者。这要求我们掌握新技术的源头,经历时间更长、花费更多、风险更大、更艰苦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过程,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同时,要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知识产权法、企业家精神的作用。
第三,乡村振兴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环节和基本支撑。“三农”问题任何时候都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地动山摇”,更别论其他建设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无疑是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十九大报告在三农方面的重要政策亮点,在于提出了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四,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空间布局结构的重要路径。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充分,这既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花大力气去纠正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所在。区域协调发展应该根据各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制定差别化的经济政策: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要用各种扶持政策促进其加快发展;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要通过深化改革重塑激励机制和发展动力;对东部发达地区,则应要求其尽快进入创新引领发展的轨道,率先实现地区优化发展,率先启动进入基本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未来应根据时空压缩、增加密度、减少分割的经济地理重组原则,鼓励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