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造节点枢纽互链互换——提升大物流综合效率的关键 提升“一带一路”大物流综合效率另一重要途径是物流节点和枢纽点克服空间障碍所需要的衔接与转换时间,要实现移动对象在不同运动状态或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同物流主体或配送方式之间无缝链接与转换(互链互换)。由于物流环节绝大多数衔接问题以及相关信息交换和支付行为都发生在节点或枢纽上,节点枢纽的互链互换成为提升大物流综合效率的关键。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M&F时空匹配要求,需要打造三类节点枢纽的互链互换:
一是多式联运型节点枢纽。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形成的复合运输节点。“一带一路”形成陆地和海上两大物流通道,涉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线等多种运输方式,由于客货流汇集、货物重新组合、换乘/换装和集散的需要,要求多种运输方式按照承载性、顺畅性和兼容性原则进行有效转换,统筹线路、节点以及信息传输等设施的有效衔接,如建立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客货枢纽,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和衔接;建立大型铁路货运站,与公路、水运的货运设施有机衔接并建立运营管理协调机制,减少换装和倒运环节;建立主要港口枢纽,其后方集疏运手段应以铁路、高速公路和管道为主,并要与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网络相联系等等。
二是货物配送集散型节点枢纽。这是一种具有较大规模的物资集散或配送节点,在物流系统中起调节和缓冲作用,解决供需节奏或批量不平衡的矛盾。建立节点配送组织管理体系,配备先进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按照用户对商品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质量、送达时间和地点等的要求不同,对商品进行分拣、分装、配装、集散、流通加工等,节约衔接转换时间,提高物流运输满载率,降低费用成本。
三是信息交换集成型节点枢纽。它是以信息交换中心模式建立的信息枢纽节点,搭建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M&F资源池运行平台,实现多重物流资源整合与调度优化,包括网络枢纽点布局,不同物流形态运输方式调度、转换和衔接,货物集散配送物流系统间、平台间和区域间的互联互通等,同时与沿线国家对接信息协同体系,制定统一基础信息、接口、业务流程标准,实现对物流资源数字化(Digitized)、物联化(Instrumented)、互联化(Interconnected)、可视化(Visualized)和智能化(Intelligent)处理和协同调度。
(三)构建生态合作机制,促进跨境大物流可持续发展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构建低碳绿色物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过去传统物流一般考虑的只是改善时间距离长短,以有效克服物理空间距离,当前“一带一路”大物流不仅要考虑克服物理时空障碍,更重要的是促进MF绿色生态时空位移。为此,沿线国家应构建绿色生态物流合作机制,加强综合物流生态系统管理,推动沿线国家广泛应用绿色生态物流技术。
1.构建绿色生态物流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需要政府约束与管控;不仅是一国的事情,还需要多国的合作与对话。目前,各国政府都制定了诸如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国外的环保法规种类很多,有些规定相当具体、严厉。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我国“一带一路”在系统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对接各国绿色物流现有政策和法规,与沿线各国建立健全必要的部门协调机制、对话机制和联动机制,用制度来统一管理物流活动,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遵守各国法律法规,履行国际社会责任,统筹推进区域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2.加强综合物流生态系统管理 根据MF跨境(区域)生态时空位移与可持续发展原理,“一带一路”大物流是经济界物流(E)、社会界物流(S)和自然界物流(N)的一个复杂综合物流系统,按照ESN物流相互作用的均衡性、可行性和容忍性原则,促使ESN物流共生依存、循环转化、均衡约束(如图5所示),实现综合物流生态可持续发展。
图5 综合物流可持续发展原理图
一要加强绿色物流管理,包括绿色运输管理(如开展共同配送、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提高配送效率、提高往返载货率、改变运输方式等),绿色包装管理(应符合少耗材、可再用、可回收和可再循环要求),绿色流通加工(如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减少废弃物污染),废弃物流管理(如资源的再使用、再利用、再循环等)。
二要合理规划“一带一路”大物流网络节点枢纽。应充分依据沿线国家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生产与消费集中和需求量状况、交通与信息发达等特点,科学设计物流网路中心,带动周边地区、城市发展,形成有机的物流网络体系,优化整合物流流程和配送路线,整体上保证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高效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三要建立综合物流生态系统诊断与动态平衡机制。一旦生态物流链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严重污染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应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措施,或使生态物流链某个环节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或各合作企业通过利用新技术、新能源来降低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或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信息资源的利用,使得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得以迅速恢复,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