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正文

国家开放创新体系:文献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创新与创业管理》 凌学忠 杨… 参加讨论219

    3 总结和未来展望
    3.1 总结
    第一,从研究阶段来看,国家开放创新体系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较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等研究而言,仍不成熟,亟待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第二,从理论研究层面来看,当前研究仍主要以论证国家开放创新体系的存在性、阐释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为主,距离形成一致认可的理论框架还有一定距离,尤其缺乏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构建国家开放创新体系,理论基础还非常薄弱。
    第三,从实证研究层面来看,针对国家开放创新体系的实证研究还较少,测量方法和测度指标体系亟待开发,尤其是针对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创新转型发展中的国家而言,对其国家开放创新体系的开放程度和绩效进行测量,判断其开放程度,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3.2 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目前,全球化创新活动迅速升温,技术创新活动大规模跨国转移,科技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各国科技发展的依赖关系不断增强[46]。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全球化的资源配置提高国家竞争力是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凭借低廉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成功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然而,中国的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却一直停留在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价值链低端。由于中国企业在融入全球产业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作为分包商的角色,所以在很多产业中,基于生产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适应性创新(adaptive innovation)。但相比之下,前沿创新仍然十分稀少。Lema指出,生产能力是利用和适应(adapting)现有的知识,而创新能力是创造新知识,并将其用于生产的能力,在近几十年来两者正在逐渐分离。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使新兴国家生产的产品销向全世界,却缺乏创新能力的积累。Parrilli等指出,虽然新兴国家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征服了世界,但却没有相应的创新积累。对于中国来说,亟待解决的瓶颈就是如何改善自身创新能力的积累,而国家开放创新体系的构建则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随着中国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企业如海尔电器、长安汽车、华为和联想等,已开始在海外建立研发基地,积极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技术,拓展海外市场,搭建全球化平台。但从国家开放创新体系构建的角度来说,中国还处在起始阶段,无论是金融、政策等制度环境的构建还是双向国际化的进程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有关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尤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①很多人认为,Lundvall Bengt-于1985年最早正式提出国家创新体系这个概念。具体见Lundvall B-.Product Innovation and User-producer Interaction[M].Aalborg:Aalborg University Press,1985.
    ②该书英文版由Edward Elgar Publishing于2009年出版,2012年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
        (原文刊于《创新与创业管理》(京)2016年第10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国家开放创新体系:文献综述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