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组织学习的时空理论与组织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 很多学者对组织从过去经历中学习进行了研究。人们通过从过去经历中学习,能够利用过去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指导当前或未来的行为和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满意度[2,33]。然而,从过去经历中学习侧重于解决当前的任务和问题,缺乏对未来因素和环境的考虑。明天的环境不会与今天的环境相似,甚至存在极大差异。因此,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可能无法及时应对未来的变化。当未来环境改变时,过去环境下形成的心智模式不利于人们适应新的环境,人们在必要时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34]。此外,在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下,传统的、无创造性地运用经验应对未来的方式——如概率外推法(extrapolation)等——通常导致对未来的误判,从而得出错误结果[31]。
Van der Heijden[13]提出不确定性包含三类——危机(risk)、结构不确定性(structural uncertainty)和不可知(unkownable)。“情景在不确定性方面能够提供有力的帮助,这也是情景最重要的作用”[21]。情景规划是发现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组织内部盲点的有效方法,并被许多学者认为能够促进组织学习[28]。因此,本文从组织学习时空理论的时间维度[6]出发,提出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即组织通过想象未来多种可能性的情景,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同时得到应对未来的多种路径和行动,改变组织现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打破思维范式,更好地决策和行动,以在高度变化的内外环境中生存、获取竞争优势。其中,情景规划是组织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需要指出的是,组织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是从过去经历中学习和从当前现状中学习以外的组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包含对环境中先验因素(predetermined element)、过去经历和当前因素的分析,这些都是影响未来结果的关键因素[12]。从过去经历和当前现状中学习的结果可作为一种手段、工具或自变量纳入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的过程。
本文构建了组织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的模型。该模型包含四方面的内容。①知,即组织通过想象未来可能出现的情景获取相应知识,组织通过情景构建丰富了对未来的认知,重构了心智模式,了解到管理的现状。②行,即组织将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获取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基于对未来的广泛认知,组织可以制定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制度和措施,改进自身的预案和/或采取适当的行动。③知到行的转化,即促使组织将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本文认为转化的根本原因是“知行失衡”,包含心智模式与实际行为不匹配以及情绪受到影响。④有效性评估,即评估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的有效性。情景构建是该模型的核心,该模型的学习主体包含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三个层面的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影响。组织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的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图1a是学习主体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的基本模型;图1b是多层面主体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及其相互影响的示意图。
注:图1a是学习主体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的基本模型;图1a中的虚线箭头表明该环节将在未来时间段发生,与其他实线箭头发生的时间段(现在)不同;图1b中个体、团队和组织层面中的图形均为图1a的简化示意图;图1b中的“……”代表除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外,此模型还可进一步拓展应用于地区、国家甚至社会等更高层面的研究中,以及探讨所有这些主体之间的跨层次相互作用。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高层次的主体或因素可认为是影响较低层次的各主体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及其相互之间跨层次交互影响的外部环境。譬如,组织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及其变化就是影响个体、团队和组织层面从当前现状中学习和这三个层面跨层次交互作用的环境因素。
图1 组织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的模型
命题1: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包含四个方面,即“知”——通过想象未来多种可能的情景获取知识,“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知行失衡导致的“知”到“行”的转化,以及对学习有效性的评估;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学习主体相互影响;情景规划是从未来可能的情景中学习的重要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