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管理理论 >> 正文

跨层次实证研究中的理论基础——以三份国际期刊的最新论文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 参加讨论

    1.情感事件理论
    情感事件理论(affective events theory,AET)的核心在于系统解释了个体在工作中情感反应的结构、产生原因及作用机制。其理论基础在于,个体的情感水平是随时间而波动的,波动的原因可能来自情绪周期、情感倾向等内部因素,也可能来自工作事件、工作特征等外部因素(Weiss & Cropanzano,1996)。根据情感事件理论,稳定的工作环境特征会导致工作中特定事件(包括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发生,对这些事件的体验引发了个体的情感反应(这一过程受到个体特质的影响),情感反应进而通过两种途径对个体的行为表现产生影响:一种为直接影响,即表现为情感驱动行为;另一种为通过态度产生间接影响,即表现为判断驱动行为(段锦云等,2011;王桢等,2014)。通过“环境—事件—情感—态度—行为”的完整链条,情感事件理论为有关组织中情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表2(1))。
    表2 跨层次理论及其研究实例
    
    
    
    资料来源:本文整理
    情感事件理论属于一个跨层次的理论模型。一方面,个体情感反应中的情绪部分、工作态度等因素,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属于较个体层次更低的个体内层次变量,嵌套在个体层次内,例如个体员工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情绪;另一方面,模型中工作环境特点是相对稳定的高层次变量,通过影响特定的或真或想象、或大或小的事件对低层次的个体情感体验产生间接影响。根据对文献的梳理,情感事件理论主要应用于两类研究中:一是对情感的更具体化概念的研究,如情感迭代螺旋(指个人情感状态这一特质的可变性)(Beal等,2013);二是运用情感事件理论的宏观结构解释工作中情感变化的前因和结果(Fisher,2014)。
    第一类研究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对情感这一核心概念的特点界定,即个体的情感体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波动,从而构成个体内与个体间的嵌套结构。例如,Beal等(2013)的研究中主要考察情感迭代螺旋这一变量,采用了从“下—上”的视角重点研究了在个体内层次上情感状态的变化对表面伪装、心理紧张和疲劳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表2(2)),考察从个体内到个体间是否存在突现效应。
    第二类研究基于情感事件理论的宏观结构,运用“环境—事件—情感—态度—行为”框架中的部分或总体作为理论基础,对工作中的情感反应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其中,Gabriel等(2011)和Matta等(2014)的研究聚焦于个体层次与更低层次的关系,关注情感波动变化的特点。具体而言,Gabriel等(2011)主要运用情感事件理论的前半部分框架,构建了较低的日层次(或事件层次)与较高个体层次概念交互作用的理论模型(表2(3))。研究认为,日常工作中个体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估代表了情感事件理论框架中的工作事件,能够影响员工的情绪反应(Henkel & Hinsz,2004)。同时,运用情感事件理论对“事件—情感”关系边界条件的界定,提出员工的个人和社会资源,即自身心理韧性以及对医护关系的感知,能够调节这一过程的强弱变化。与此类似,Matta等(2014)根据情感事件理论的“事件—情感—行为”的结构框架,考察了工作中的重要事件与负面情感反应对于反生产力行为的影响。研究指出,在个体内层面,工作场所中的不公平现象,诸如资源分配不公、决策过程缺乏建言及透明度、人际交往缺少尊敬等,会作为负面工作事件引发个体气愤、敌意等情绪反应,并且这种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引发员工的反生产力行为,而个体间层面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够调节以上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跨层次实证研究中的理论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