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管理理论 >> 正文

跨层次实证研究中的理论基础——以三份国际期刊的最新论文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 参加讨论

    此外,Fisher(2014)和Seo等(2012)的研究整体应用了情感事件理论的宏观结构,从个体及更高层次的角度,较完整地论证了情感事件理论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具体来看,Fisher(2014)的研究运用情感事件理论解释了个体因素、工作环境因素和国家文化因素对组织承诺的三项交互作用。研究指出,员工由于超负荷体验到压力,这作为情感事件会引发负面情感,并影响员工对负面事件的归因以及对组织的感知,最终有损对组织的态度(王桢、陈乐妮,2014)(表2(10))。此外,情感事件往往嵌套在更高层的情境中,体现为高层情境对结果和过程的直接或调节作用。该研究将高层情境操作化为以合作、授权为特点的工作环境,以及个人主义和权利距离为代表的国家文化,并考察情境与情感事件的交互作用对情感和态度的影响。Seo等(2012)根据情感事件理论提出了在组织变革下,预测员工组织承诺和行为反应的纵向动态模型。作者将组织变革理解为一系列可以引发剧烈和持久员工情绪反应的情感事件。这些情绪反应进而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员工的行为。本研究中,作者把员工直接管理者的变革型领导作为组织变革期间影响员工情感体验的高层次事件,研究其对员工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以及对组织承诺这一态度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了在下一个时间点员工的承诺变化和员工应对变化的行为反应。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应用情感事件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中,研究者有时应用了情感事件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前因变量,如情感事件理论中的情感反应,包含了情感体验,同时包括了情感事件理论框架中的环境因素或工作事件因素。情感事件理论详细地阐述了工作事件是情感状态的前因变量,Dimotakis等(2011)认为情感事件理论引入个体内研究的正当性,为研究工作场所影响情感的因素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其他的研究实例还有如工作负荷(Ilies等,2010)、恢复活动(Sonnentag & Bayer,2005)、主管的人际关系处理(Klein等,2000),员工家庭生活对工作态度的溢出效应和各种对日常幸福有影响的家庭和工作的日常的积极和消极事件、情感状态、态度和幸福的重要性。通过互动事件或个体内变量的变化规律,发现个体间层次的变量的关系。可以看出,情感事件理论是一个被广泛采用的跨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前研究者对人的情感的重视和研究。
    2.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由Bandura(1977)提出,其基于行为理论,同时强调了人的主体因素,特别是认知因素在行为结果上的重要性。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行为主要来自于对周围人的学习,既包括个体的直接经验,还包括观察他人行为进行学习,且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最主要形式。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主体为观察者,被观察对象为榜样,观察者通过观察而受到榜样影响的过程,称为榜样示范。观察学习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观察学习和抽象性观察学习,观察者既能单一模仿榜样行为,也可以从其行为中归纳出一般原理和行为规范,自主表现出符合这些规范的行为。区别于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的过程为“预期强化→注意→榜样强化刺激→行为反应”,可由表2(4)表示。社会学习理论经过发展,自我效能感成为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活动的判断和信念(Bandura,1986)。自我效能感是决定个体行为的近端原因,当个体对完成任务的能力有较高预期时,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和参与(Bandura等,1996;Bandura,2002)。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发展出的社会认知理论,更聚焦于如自我效能感等一类自我评估概念(Bandura,2001),强调主体认知的作用。
    在跨层次研究中,社会学习理论多用于解释多层次领导整合效应,例如领导对下属的影响、不同层次领导间的相互影响等。首先,根据社会学习理论,领导效应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领导者制定和实施奖惩措施,下属通过奖罚了解组织规则,从而规范行为,即社会学习中的直接经验;二是领导者基于自身地位称为榜样,下属在日常中观察并效仿领导者行为,实现积极或消极行为的复制,即社会学习中的观察学习(Zohar,1999;薛会娟等,2014)。这里,领导者通常为高层次概念,下属为低层次概念,两者相互作用从而形成跨层次的互动过程。特别地,在观察学习过程中,预期刺激强化扮演了重要角色,预期刺激中来自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因素同样可以作为高层次概念,对后续榜样示范作用产生影响。其次,当研究在聚焦于个体的自我认知(如自我效能感)、考察可能提升或降低自我认知的因素时,由于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参照的重要性(如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替代榜样都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这些参照可能来自于领导或组织因素,因而对个体构成了跨层次的影响作用。
    具体而言,首先,跨层次研究往往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分析领导者的榜样示范作用。例如,Walumbwa等(2010)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察学习来分析公仆型领导对于员工的跨层作用(表2(5))。公仆型领导强调他人的发展并且根据他人的偏好配备资源,当下属感知到公仆型领导的魅力,榜样(公仆型领导)的刺激作用会引起员工的注意和学习,进而表现出一定的无私、亲社会的行为,包括组织公民行为。类似地,Mawritz等(2012)应用社会学习理论发展了一个辱虐行为的跨层次涓滴模型,指出管理者的辱虐行为(环境)通过影响辱虐主管的行为间接影响比管理者在组织层级中低两级的员工(第一层次),在这个模型中,辱虐管理者的行为(第三层次)和辱虐主管的行为(第二层次)都是员工感知的角色榜样,而其中的作用机制就是模仿榜样的行为。另外,组织规范和组织氛围可以作为预期刺激强化,在实证研究中被纳入社会学习理论的框架。例如,Restubog等(2011)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指出组织中的冒犯规范是组织环境因素,通过社会学习过程教导员工使这些行为合法化,它影响员工的注意力和反应,因此,冒犯规范与员工报告的高水平领导辱虐行为是相关的(表2(6))。
    其次,部分研究利用社会学习和社会认知理论中对个体自我认知的强调,考察高层变量对认知、行为的跨层影响效应(郑雅琴等,2014)。例如,Hannah等(2013)在解释辱虐管理与下属道德倾向和行为的关系时指出,个体周围环境(工作单元)中的辱虐管理水平较高时,个体往往出于顾虑不会对抗上级,在自我反应(self-reactive)下,个体对于自身的道德勇气认知逐渐清晰(即拥有较少道德勇气),因此对自身的道德行为产生负向影响(Teppei等,2006)(表2(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跨层次实证研究中的理论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