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构性改革离不开社会领域。人口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社会治理结构是当前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三大社会结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的人口结构,有利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在中高速的水平。居民内部相对均衡的收入分配关系,是保持一定消费倾向的重要条件,收入分配结构对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有决定性作用。在社会治理结构中,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既创造就业机会,又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为此,我们通过对现实分析研究提出了人口结构低龄化、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社会治理结构多元化的改革取向,供政策决策部门参考。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 社会治理 人口结构 收入分配 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01.0017
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改革,不仅经济领域需要,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也同样迫切需要。本文主要探讨社会领域的结构性改革问题,重点探讨与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有关的社会层面的结构性改革。
社会结构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社会结构是由各种社会政策长时间作用的历史性结果,是一种“慢变量”或者是基础性变量,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是无法调节的。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特别强调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只着重调经济结构,只擅长利用经济政策工具,而是要同时尽可能地调整不合理的社会结构,也要学会利用好社会政策等工具。主动调整社会结构,既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协调发展。我们讲的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人口结构的优化,既能够支撑经济长期增长和社会持续进步,又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智力支持。
经济的长期增长是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决定的,劳动力人口的占比较高、规模较大,是支撑较快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因素。2011年和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已经先后出现下降,这一趋势将持续二三十年。人口年龄结构的这一变化,对经济长期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据预测,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这一变化而持续下降。
社会的持续进步也与人口结构密切相关。人口结构较为年轻的社会,通常也是更具有精力、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支撑社会进步的人力资源及其突破创新的精神,促进公共服务资源累积和发展的就业人口,确保社会基础细胞充分发育和持续发展的家庭结构,都与人口结构特别是人口的年龄结构相联系。
人口结构的过度老化,不仅弱化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增加了社会发展的负担,制约了创新创造能力的形成,进而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提高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经济基础特别是财力基础变得更加薄弱,社会微观主体的支撑更显不足,政府应对的能力也会受到较大限制——很大程度上被动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公共财政挑战,而越来越没有空间和能力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政府债务问题,背后就有老龄化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以日本为例,过去二十多年,伴随着该国前所未有的老龄化进程,其养老成本迅速上升,养老金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5%左右一路攀升到目前的15%,养老金占社保支出的比重则从50%提高到70%,给公共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加之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经济增长减速甚至出现衰退,财政赤字问题越发凸显。
本轮危机以来出现比较严重的政府债务危机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也是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金支出压力较大的国家——希腊、意大利、葡萄牙、法国的养老金支出占GDP比重均在10%左右甚至更高,而境遇相对好一些的美国、德国、英国,这一比例明显要低2~4个百分点。
从未来趋势看,老龄化成本将成为发达国家公共财政“不能承受之重”。据标准普尔公司预测,到2050年,发达国家20%~30%的GDP、超过50%的财政支出将用于与老年人有关的开支,包括养老金、医疗和老年护理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也显示,人均预期寿命每增加3年,用于养老方面的财政开支会增加50%。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