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人口结构有利于实现协调发展,其中包括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之间的协调,包括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协调,也包括生产者和纯消费者之间的协调。
收入分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共享发展。产能过剩是现代经济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需求侧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导致需求不足问题的根源。扩大内需是当前稳增长的第一要务,因为2007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76%以上,最高的年份是2009年,其贡献率达到了137.4%,亦即当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是负数。2013年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高达104.1%,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对于稳增长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当前,由于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较快,“稳增长”被再次提了出来。然而,对于稳增长的方式,不能再回到依靠投资和拼出口的老路上去,这些方式一时能保住经济增长的数据,然而却会延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进行,未来再调整的成本会更大。所以,稳增长中最可靠、最及时、最合理的手段是启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即提振消费。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未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沼,预测今年欧美外需市场也很难有根本性好转。这意味着,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仍将比较严峻,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之路明显受阻。在这种形势下,考虑到以单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拉动经济有巨大的负面作用,那么,要想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目标,就必须从“三驾马车”之一的内需进行着手。
用扩大消费来驱动经济增长,除了有上述必要性以外,还有巨大的可行性。因为“增消费”的根本办法就是增加广大消费者的有效收入水平。中低收入群体是消费倾向最高的群体,但是目前其收入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比例都很低。因此,只要让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能够快速提高至公平合理的比例和水平,中国的消费总量将会迅速提升,内需占比也将获得极大的提高,从而可以改变目前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发展格局,“稳增长”也不再是什么问题。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分配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居民,国家占的比例越高,居民占的比例就越低。所以目前要想增加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有效收入,自然是政府减税。这样一方面在初次分配中广大劳动者的分配比例上升,同时在社会消费额中,由于消费税、增值税率的下降,等于间接有效地提升了消费者的收入。
另外,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来增消费、稳增长的一个前提就是打破垄断,开放竞争。而这在当前的改革发展大环境下,是完全可行的。这些经济和消费领域的垄断现象,一旦被打破并开放竞争,立即会让相关消费领域的价格大幅下行,等于是提高了消费者的收入,必然会促进消费。比如在石油炼化和销售领域,几大石油巨头一直报亏损,但是民营企业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却可以盈利。如果开放更多的民资进入,就必然会促进消费者的有效收入上升。再比如在电信领域,在受到反垄断调查后,电信巨头迅速做出提速、降价的承诺。所以,如果有效打破各领域的垄断现象,中国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有效收入必然会明显上升,由此消费扩张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方早已形成共识:扩大内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扩大内需,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家电下乡、建材下乡等政策和措施,虽然短时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政策和举措还无法真正地让国内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最重要“马车”。特别是当家电下乡等政策到期后,这些需求得到暂时满足后,没有新的动力和消费点扛起内需的增长大旗。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来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较慢,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在养老、医疗和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居民不敢将手中的钱投入到消费之中。而目前财富分配的“二八”现象明显,且大量消费活跃在海外市场。因此,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健全社保体系和公共服务,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通过推动制度改革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启动居民消费,保证经济的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