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刘树成:对经济运行下限的第三个冲击波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来 源:《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
    

——2014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2012年、2013年、2014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形成了三个冲击波。相对应地,近三年来,每年形成了一个“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弹——再下滑”的循环圈,即每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年中采取微刺激措施,下半年经济增速小幅反弹,下一年的上半年经济增速又继续下滑。本文具体分析了2014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摆脱当前这种循环圈、避免年年打“下限保卫战”,进行了对策研究。提出真正贯彻落实刚刚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经济波动 宏观调控 合理区间 新型城镇化
    

一、三个冲击波


    我国GDP季度同比增长率,在2008年至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走出一个V字形下落与反转的轨迹,在2010年第一季度回升到11.9%的高峰。之后,我国GDP增长率开始进入一个下行通道,也就是我国经济由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平均近10%的高速增长期,进入一个增长速度换挡期,或增长阶段转换期。在开始的头两年,2010年和2011年,GDP季度同比增长率还下降的不多。2010年第二季度至2011年第四季度,平均在9.6%。
    2012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速继续下滑。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下滑到8.1%;第二季度开始“破八”,下降到7.6%;第三季度下降到7.4%。201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由过去连续七年的8%下调到7.5%。2012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下降到7.4%,这是经济下行压力对经济运行下限的第一个冲击波(见图1中第一个箭头)。2012年5月起,开始采取一系列微刺激措施,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小幅反弹至7.9%。
    201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又继续下滑。第一、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又下滑到7.7%和7.5%,这是经济下行压力对经济运行下限的第二个冲击波(见图1中第二个箭头)。2013年6月中旬以后,又采取了一系列微刺激措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又小幅反弹至7.8%。
    进入2014年,从已公布的1-2月份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运行数据看,预计上半年GDP增速会继续下滑,预计第一季度有可能下滑至7.4%,这是经济下行压力对经济运行下限的第三个冲击波(见图1中第三个箭头)。据报道,2014年3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紧出台已确定的扩内需、稳增长措施。2014年3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辽宁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指出:“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我们拥有去年战胜经济下行挑战的成功经验,也为今年继续应对经济波动做好了政策储备。当前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任务,有针对性地陆续出台相应有力措施。” 我们可以预计,在新的微刺激措施下,下半年经济增速会小幅反弹。2014年,GDP增长率有可能走出一条与2012年、2013年大体相同的轨迹。这样,近三年来,每年形成了一个“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弹——再下滑”的循环圈,即每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年中采取微刺激措施,下半年经济增速小幅反弹,下一年的上半年经济增速又继续下滑。
    (略)
    图1 GDP季度同比增长率(2012年第一季度~2014年第一季度)
    注:2014年第一季度7.4%为预计数。  
    

二、第三个冲击波分析


    以上2012年、2013年、2014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对经济运行下限的三个冲击波,总的来看,均源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即由于制约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土地、环境、劳动力等要素条件的约束,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了下移过程。与前两个冲击波相比,第三个冲击波已是第三年,除了上述这些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的制约强化之外,形成经济下行压力的其他一些相关因素的制约也更加强化了。2014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经济下滑惯性因素。在近四年来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过程中,经济运行具有下滑惯性。从2010年第一季度之后,至2014年第一季度,GDP季度同比增长率的下滑趋势已经历了16个季度。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在经济波动的下行阶段,由于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各行业间、各地区间,以及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生产、投资、收入、消费等)间,具有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作用,也就是具有连锁扩散效应和累积放大效应,因而形成经济运行的下滑惯性。同样,在经济波动的上行阶段,经济运行具有上升惯性。目前,在经济运行面临下滑惯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抵挡下滑惯性的措施,没有形成抵挡下滑的足够力量,经济增长随时就有滑出合理区间下限的可能。
    2.信贷和投资因素。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两大“化解”任务: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一些重要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这将对信贷的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带来下行的压力。
    根据审计署2013年12月30日公布的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地方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05789.05亿元,比2010年底的67109.51万亿元增加了38679.54万亿元,增长57.64%,年均增长19.97%。虽然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大幅度增加却隐含着不可忽视的风险,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2014年,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新增债务将受到严格控制,同时存量债务的偿还压力加大,这将制约各地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
    目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据测算,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0%、73.7%、71.9%、73.1%和75.0%,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2014年,要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同时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严控新上增量。 在信贷方面,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有针对性的信贷指导政策,对未取得合法手续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放贷、发债、上市融资。这将制约相关行业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
    3. 地区因素。2014年,全国多数省份纷纷下调了GDP增长预期目标(见表1)。从近三年来的情况看,2012年,与上年相比,下调GDP增长预期目标的地区仅4个,上调的地区7个,不变的地区20个。2013年,下调GDP增长预期目标的地区增加到12个,没有上调的地区,不变的地区19个。2014年,下调GDP增长预期目标的地区又增加到22个,上调的地区仅1个,不变的地区8个。2014年,在GDP增长预期目标下调的地区中,下调1.5个百分点及以上的地区就有8个,主要是西部地区6个、东北地区2个;下调1个百分点的地区9个;下调0.5个百分点的地区5个。各地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这一方面是好事,有利于各地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和提高质量与效益上来,但另一方面也对全国GDP增速的下滑产生压力。
    表1 31个省市区GDP增长预期目标(2011—2014年)
    

    2011年目标(%)
    

    2012年目标(%)
    

    2013年目标(%)
    

    2014年目标(%)
    

    2014年比2013年升降
    (百分点)
    

    北京
    

    8
    

    8
    

    8
    

    7.5
    

    -0.5
    

    天津
    

    12
    

    12
    

    12
    

    11
    

    -1
    

    河北
    

    9
    

    9
    

    9
    

    8
    

    -1
    

    山西
    

    12
    

    12
    

    10
    

    9
    

    -1
    

    内蒙古
    

    13
    

    13
    

    12
    

    9
    

    -3
    

    辽宁
    

    11
    

    11
    

    9.5
    

    9
    

    -0.5
    

    吉林
    

    11
    

    12
    

    12
    

    8
    

    -4
    

    黑龙江
    

    12
    

    12
    

    11
    

    8.5
    

    -2.5
    

    上海
    

    8
    

    8
    

    7.5
    

    7.5
    

    0
    

    江苏
    

    10
    

    10
    

    10
    

    9
    

    -1
    

    浙江
    

    9
    

    8.5
    

    8
    

    8
    

    0
    

    安徽
    

    10
    

    10
    

    10
    

    9.5
    

    -0.5
    

    福建
    

    12
    

    11
    

    11
    

    10.5
    

    -0.5
    

    江西
    

    10
    

    10
    

    10
    

    10
    

    0
    

    山东
    

    10
    

    9.5
    

    9.5
    

    9
    

    -0.5
    

    河南
    

    10
    

    10
    

    10
    

    9
    

    -1
    

    湖北
    

    10
    

    10
    

    10
    

    10
    

    0
    

    湖南
    

    10
    

    11
    

    10
    

    10
    

    0
    

    广东
    

    9
    

    8.5
    

    8
    

    8.5
    

    0.5
    

    广西
    

    10
    

    11
    

    11
    

    10
    

    -1
    

    海南
    

    13
    

    13
    

    10
    

    10
    

    0
    

    重庆
    

    13.5
    

    13.5
    

    12
    

    11
    

    -1
    

    四川
    

    12
    

    12
    

    11
    

    9
    

    -2
    

    贵州
    

    13
    

    14
    

    14
    

    12.5
    

    -1.5
    

    云南
    

    10
    

    12
    

    12
    

    11
    

    -1
    

    西藏
    

    12
    

    12
    

    12
    

    12
    

    0
    

    陕西
    

    12
    

    13
    

    12.5
    

    11
    

    -1.5
    

    甘肃
    

    12
    

    12
    

    12
    

    11
    

    -1
    

    青海
    

    12
    

    12
    

    12
    

    10.5
    

    -1.5
    

    宁夏
    

    12
    

    12
    

    12
    

    10
    

    -2
    

    新疆
    

    10
    

    11
    

    11
    

    11
    

    0
    

    地区数(个):
    

    比上年下调
    

    4
    

    12
    

    22
    

    比上年上调
    

    7
    

    0
    

    1
    

    与上年不变
    

    20
    

    19
    

    8
    

    资料来源:各地区历年《政府工作报告》。
    4.企业因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对经济下行产生压力。劳动力、资源、土地、资金等各种成本上升。市场需求疲弱,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处于负值区间。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月度同比上涨率来看,从2012年3月以来已连续24个月为负值(见图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负值,代表工业生产者受损程度,反映市场需求不足,表明实体经济处于通缩状态。
    从监测制造业以及整个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考察(见图3),从2012年5月以来,总PMI基本处于略高于50%临界线以上的景气区间。但其中,小型企业PMI从2012年4月以来,已连续24个月处于50%临界线以下的收缩区间;中型企业PMI从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的26个月中,有16个月处于50%临界线以下的收缩区间;大型企业PMI除2012年8月之外,均处于50%临界线以上的景气区间。
    

三、对策研究


    近三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经济运行下限形成三个冲击波,每年形成一个“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弹——再下滑”的循环圈,即每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年中采取微刺激措施,下半年经济增速小幅反弹,下一年的上半年经济增速又继续下滑。如果这种循环圈年年继续下去,宏观调控就要年年打“下限保卫战”。守住下限是被动的。经济下滑具有惯性,当微刺激措施的力量消失之后,或者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即出现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之后,经济运行就很容易滑出合理区间的下限。目前的微刺激措施有两个缺陷:一是“碎片化”,即措施应急、零碎、不系统,缺乏措施之间的总体规划和总体衔接。二是“短期化”,即这些措施对经济运行的支撑效力不持久,对防止经济下滑的效果仅能维持一、两个季度。过去,我国经济增长经常冲出上限,现在则要经常守住下限。经济增长冲出上限,不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不利于深化改革;而经济增长滑出下限,或连续在下限边缘运行,也同样不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不利于深化改革(参见刘树成2012,2013a,2013 b,2013c)。 
    (略)
    图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月度同比上涨率(2011年1月—2014年2月)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要摆脱当前这种循环圈,避免年年打“下限保卫战”,就要寻找对于经济稳定增长能持续的推动力量。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即可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持续的推动力量。刚刚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贯彻落实,即是重要抓手。
    从任务层面讲,这一规划的具体任务,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推动城乡发展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从推进城镇化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和优化,到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化、智能化和人文化;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这是一个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主的新型城镇化。这一规划如能真正贯彻落实,与过去以规模扩张为主的、“摊大饼”式的土地城镇化相比,任务更加艰巨,所需投资更多,带动消费更多,可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对经济稳定增长具有持续的推动力量,可以解决当前微刺激措施的“碎片化”及其支撑效力“短期化”的问题。
    从操作层面讲,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机结合的聚合点。从转方式来说,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内需,既能扩大消费,又能扩大投资。从调结构来说,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城乡结构、城市结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促改革来说,新型城镇化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从惠民生来说,新型城镇化将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新型城镇化规划如能真正贯彻落实,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开创新局面。
    (略)
    图3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2012年2月—2014年3月)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注:
    ①见《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人民日报》,2014年3月20日。
    ②见《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
    ③见《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2013年10月6日。
    ④见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4年3月15日。
    参考文献:
    刘树成,2012:《不可忽视GDP——当前中国经济走势分析》,《经济学动态》第7期。
    刘树成,2013a:《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中国流通经济》第1期。
    刘树成,2013b:《巩固和发展经济适度回升的良好态势——2013~2017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经济学动态》第3期。
    刘树成,2013c:《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入中高速》,《经济学动态》第10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人民日报》,2014年3月17日。
    刘树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lshch1945@163.com
    

Tags:刘树成,对经济运行下限的第三个冲击波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