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 正文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社科纵横》 刘伟 参加讨论

    三次大的通胀,1984年年底、1988年夏天、1994年,共同的需求拉动,只要紧缩需求,管住货币就行。我国的体制对紧缩货币有优势,为什么?一是央行听党的话,它不是完全独立的;二是商业银行听党的话,它虽然是商业银行,但他的行长是党任命的,让你收你就得收,你不收就撤掉你,这个和西方没有什么可比性的,完全不一样。1994年通货膨胀率24.1%,这么高,不要紧,需求拉动,收银根,收货币,让各行行长收,收信贷,我们连文件都不发,我们就是打个电话,这个很管用,效果也很好。1995年,我们就将通货膨胀压到了12%,1996年就压到了8%,1997年就压到了3%,1997年的经济增长达到8.8%——高增长,通货膨胀率3%——低通胀。我们就对外宣称,中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软着陆。没问题,你要需求拉动,我们这个体制绝对没问题,很快就给你压下来。但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需求拉动的通胀,而是需求是疲软的,新通胀有几大新特点:
    第一,新通胀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但这种因素是滞后的、潜在的,具有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前一阶段的反危机,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出去了大量的货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去了很多钱。累积到现在,到2014年年底,流通中的M2(广义货币),货币储蓄存量超过了120万亿人民币。而我国的GDP60多万亿,差不多是2比1,远远超出了正常比例。这些钱出去了,它是双面刃。一方面,能活跃市场,增加购买力,刺激经济增长。近年来的经济增长:2008年9%、2009年8.7%、2010年10.2%、2011年8%,然后2013年、2014年都在7.4%,这和世界比速度很高,这与现行政策有关,这是它好的一面。另一方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这么多钱出去了,活跃了需求、刺激了增长,它是有代价的。这些钱早晚要出来买东西,什么时候出来买东西,就意味着什么时候刺激通货膨胀。没出来是因为有个时间差:正常情况下欧美国家是6~18个月,中国情况是7~24个月。但是当危机的时候、不正常的时候,这个时间会拉长。因为危机的时候,人们的特点是拿到钱不花,钱投出去了,大家不着急买东西,潜伏期长。但是再长,这个钱不会白白的还给你,这些钱一定要买东西的,就看什么时候出来。我们现在越等越觉得快要出来了,你想想现在多少年了,我们很矛盾、很纠结:一方面特别想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又怕经济复苏。一旦复苏,人们就有信心买东西了,该花钱花钱,该买东西买东西,这么多年投放出去的钱同时出来,这个物价会是什么样?我们现在是为过去反危机的政策埋单。这是一个特点,过去没有这样潜在的压力。
    第二,新通胀有成本推动的因素。要素成本全面上升,效率提高得慢,成本就推动价格上涨。中国目前的物价部门做过测算,新通胀的成本推动因素和需求因素大致相当,需求拉上差不多占到50%,还有将近50%的成本推动因素,各种要素成本推动。我们对于解决成本推动的通胀没有经验。降低成本推动的通胀主要不在政府、不在货币政策、不在收紧银根,而在于企业。企业提高效率、驱动创新、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政府是间接地通过减税、降低利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为企业完善环境,用这样的方式鼓励企业创新,使企业把成本降下来,这是一个艰苦、系统、漫长的过程。靠单纯的政府收紧银根对需求拉动的通胀管用,对成本推动的通胀不仅不管用,还有副作用。收紧银根意味着对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减少,资金供给量的减少意味着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意味着企业贷款所付的利息增大,利息计入企业的财务成本大,财务成本是计入企业的产品成本的。本来这次物价上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成本推动的,政府结果没有努力降低企业的成本,而是片面、单纯地收紧银根,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推波助澜,这是个新问题。
    第三,新通胀有国际收支失衡的因素。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长期是收大于支,所以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现在的外汇储备水平应当是过了3万亿美金了。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的企业创造外汇把钱拿回来,拿回来的钱不能用,这钱不能流通,就存在了银行,企业要用的时候就要把外汇换成人民币,这事实上就是企业把存到银行的外汇卖给了银行,银行则是用储蓄资金买进了企业存在银行的外汇。但是商业银行拿了外汇也没有用,既不能消费、也不能投资,只能卖给央行。央行让商业银行为居民提供服务,商业银行收了外汇,只能卖给央行,商业银行向央行买卖外汇的形式叫结汇。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用印钞的形式购买外汇的国家。这在事实上是央行通过商业银行向市场投放货币。所以,外汇储备越多,央行结汇量越大。通过这个渠道,央行投放出去的货币量就越大。中国流通当中现在120多万亿的货币存量,第一位的因素就是结汇储蓄,每个季度都以几千亿的速度在增长,一蹦一蹦现在达到几万亿。1989年的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29亿,现在3万多亿。所以那个时候的外汇储备有那么一点儿结汇,结出去的人民币微乎其微。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没什么。现在可不得了了!现在这个规模,中国从2013年开始,进出口总量超过了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了。这种情况下,外汇国际收支在失衡,失衡的量又这么大,导致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远远不是一二十年前那种情况了,怎么办?那就要收,货币量太大,通货膨胀压力太大,减少货币投放,而货币投放的第一要素是结汇,那控制结汇量,控制结汇量意味什么,国际收支有差异,收大于支。那怎么办,打击出口商,少往回拿钱。各国金融危机,贸易保护,都为自己的出口商在创造饭碗,中国敢打吗?内需本来就疲软,再把国际市场丢掉,这不更完蛋吗?不能打。不能打怎么办呢?还得扶持,所以去年我们专门开会扶持外贸,扶持外贸就出口,出口创外汇就拿回来,拿回来就给结汇,结汇了就得印钞,印钞就通货膨胀。打又打不得,管又管不了,这是我们的新问题。
    新通胀与以往的通胀相比,完全不同。既有空前强大的需求拉动的滞后性,越拖越被动,又有崭新的成本推动的新特点。同时,还有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冲击。所以,新通胀虽然水平不高,2%左右,但一旦起来,我们没有有效的应对手段,这正是我们现阶段所担心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下行的压力在什么地方?按说增长速度并不慢,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7.4%,2014年增长7.4%,已经是比较低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增长率7%,按这个目标和世界比,已经很高了。美国现在复苏的不错也就4%左右,欧盟、日本就更低了,基本零增长啊。我们为什么担心经济下行?实际上从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就非常大,而且是持续加压。原因仍然在内需疲软。内需复苏,这个缺少有效的路径,所以人们担心。内需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投资为什么疲软?其实,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改革开放以来平均增长23%,在世界上非常高。金融危机这个过程中,中国抗危机的能力之所以强,按西方人的看法,第一个首要的原因就是在投资方面比较强劲,起到了化解危机的作用。但是,为什么现在我们担心,虽然中国投资速度总体上不低,但这几年来从趋势上看投资需求增速在下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Tags: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