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科学普及企业“信息化全面预算”
以上这些反映了传统全面预算的缺陷,也是预算管理受到质疑的关键所在,但却并不代表预算就没有可以开发利用的价值。国内许多信息化专家对此持相同意见,其中,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王汝林认为,过去企业的“传统全面预算管理”方法是有害的,束缚了企业创新能力,限制了企业成长活力,所以,需要改进,需要修补和完善,甚至从理论上讲,需要脱胎换骨,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重新认识或定义企业如何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必要性、科学性、艰巨性;对此,中国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专家陈龙章先生也有同感,他认为,如果从现代企业资源分配的角度去创新性地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话,预算就显得不可或缺了。要是进一步将全面预算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全面预算还可比其他管理工具更好地转化战略,它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企业各种行动计划中,从而有效地支持战略执行。正是在这样一种战略导向的系统管理和总体思路下,企业在推进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尝试全面预算管理的创新实践,以全面预算保障业务战略的落实和行动计划的执行,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加强企业整体的计划、协调、沟通和学习,并能够收到一定成效。预算的作用将会得到很好的体现,尽管目前企业在预算管理实践中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但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需求很大,涨势很高。 为此,专家们对现代企业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时,给出三点建议:
1。全面预算是企业战略导向的预算。预算不再是企业短期的财务安排,而是企业长期的战略细化,是业务战略的具体落实。预算是战略导向的预算,是战略细化驱动的预算,是战略行动方案依托的预算,由此也就有可能避免资源分配的无序和企业的短期行为。
2。全面预算不再是企业评价的直接对象或主要依据。预算导向的是战略落实,而业绩评价强调的是对战略执行的检讨,强调财务与非财务等多方面的关键业绩,反而对预算指标看得不是很重。评价更多地导向超越历史、瞄准标杆,是自身实实在在的进步和行业领导地位的追赶,而不是引致业务单元通过讨价还价来确立容易达到的虚拟标准,更不是诱导经理人刻意争取预算指标的极小化。
3。全面预算强调过程管理。预算本身评价的淡化使得过程管理更加重要,预算成为战略导向的过程控制,业务单元不再被静态的预算目标匡住,重要的是利用预算的动态过程来增进学习、鼓励问题解决和提高适应性,实现企业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