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管理聚焦 >> 中国式管理 >> 正文

茅台的变迁与朴素的中国式管理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中国经营报 陈红 参加讨论

  距离当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国人怒掷茅台,却令其蜚声海内外,一举获得金奖已然九十多年的光阴,国酒茅台却是历久弥香。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初就“放言”要把茅台打造成中国股市“第一高价股”的茅台集团总经理袁仁国似乎已经得尝所愿,茅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A股第一高价股,在年初曾跻身百元明星股行列。

  许多人不禁要问,茅台凭什么?对话袁仁国,我们希望找到这家用独特的中国式管理方式经营了几十年的企业之所以成功的理由,也试图求解茅台进入世界顶级品牌尚存的难题。

  茅台变迁与中国式管理

  事实上,茅台的经营充满着中国式管理的痕迹,它不是一种可以精确衡量的科学和技术,而是一种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和国企特色的战略选择。

  “忍看朋辈成新鬼,城头变换酒王旗。”能够置身于白酒行业曾经的集体疯狂之外,并且日渐壮大起来,或许是茅台的一种幸运。事实上,在1997年以前,买茅台依然需要批条子,茅台酒厂只是一个很纯粹的生产者,直到1998年茅台才开始真正走向市场化,开始国酒的价值发现之旅。但即便如此,茅台始终恪守其“贵族化”的生产方式:五斤粮食生产一斤白酒,五年一个周期,“不挖老窖,不卖新酒”。正如袁仁国所说,转型 过程中“不变的是酒,变的只是卖酒”。

  分析人士认为,茅台的这种坚守,源自两个朴素的信念:一方面源自手艺人对自己手艺的珍视(袁仁国就是从酿酒工作做起的,而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更是至今仍兼任酒厂的总工程师);一方面则因为茅台作为国酒肩负着“政治酒”的光荣与使命——国家大事用茅台,茅台好坏有关国家大事。

  茅台在战略选择上的另一个特色也一度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那就是要不要多元化以及如何看待资本市场。茅台在传统领地的“固步自封”,不知曾经令他们付出了怎样的机会成本,但单纯地从企业角度看,茅台的坚守使他们没有经历不可预知的大起大落。而熟悉茅台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与茅台掌门人的思路有关:他是实业家,而非资本高手,他对实业的笃信近乎无以复加的程度。

  他实时关注着茅台的股价变化,却不肯拿一分钱出来去资本市场放手一搏,甚至对账面上充裕的现金流在货币市场做些基本保值增值都不肯。茅台上市数年来,除首发融资19亿元外,主业以外暂无投资,袁仁国就曾这样描述他们的战略选择:“茅台的投资只能投资于茅台主业,其他什么都不投。”

  正是在这样一种思路的指引下,茅台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茅台镇如果你问一个农村青年,他的理想是什么,他会告诉你:第一是到茅台酒厂做一名酿酒师;第二是在茅台酒的配套企业工作;第三是在当地承包一点儿土地,努力变成茅台的原料基地。这种朴素的愿望背后除了对土生土长的国酒品牌的珍视之外,还有现实的利益启动。因为无论做以上哪份工作,可能都比背井离乡去大城市做农民工的收入好得多。茅台酒厂的工人一般年薪都在四万多元,这在“偏远”的贵州,绝对算得上是不错的收入。

  应该说,无论是一种象征,还是一个企业,茅台都不曾辜负国人的期许:丰厚的投资回报——有分析说,茅台的年股东回报20倍于银行贷款利率;慷慨的利益共享——人们买茅台,经销商甚至可以打个车送货上门,因为他们一瓶酒的利润空间就有一百多块;严肃的社会责任——贵州省一年70%的利税来自茅台,而对《人民文学》多年如一日的支持则体现着他们对文化的追求……[next]

  茅台的思考题

  但这决不意味着茅台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如何把金灿灿的老字号打造成响当当的国际知名品牌,茅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一,多品牌战略张弛之度如何把握?茅台在坚持不搞多元化,专注于酒文章的时候,却大肆扩张旗下品牌。一夜之间,茅台王子酒、迎宾酒、啤酒、红酒满目皆是。从产品线的角度而言,他们的选择本无可厚非。毕竟企业要发展,但茅台自身的产能却难以大举扩张的前提下,开拓多系列产品以巩固和弥补单一产品市场是自然而理性的选择。但问题在于茅台的品牌能否简单复制:如果长城和张裕进军白酒,茅台和五粮液是掩面而笑,还是如临大敌?袁仁国也坦陈他们要花三五年时间让“茅台”两个字逐渐从许多不同系列酒品中淡出,还其以高贵不二的品牌形象。但这也涉及一个新的问题,他们在中低端市场和红酒、啤酒行业会自创品牌还是兼并收购?袁的说法是方案尚在研究过程中。

  第二,如何打假,假冒伪劣对茅台肆无忌惮的冲击堪忧。

  第三,股权结构要不要调整?至今除市场上的流通股之外,茅台的法人股依旧是国有一股独大。这种治理结构尽管并未出现侵犯小股东利益的问题,但股权的适当多元化或许是更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袁也表示,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助于分散风险。尽管集团的架构何去何从要看国资委的指导意见,但在子公司,他要求尽可能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对于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白酒行业,袁仁国认为,“用他们的钱壮大我们的白酒行业有什么不好?而且还可能借此打通海外销售渠道”,不过,他同时表示,茅台是国酒,与外资结盟仍需慎重,而且当下并无外资主动示好。

  此外,“五十岁现象”恐怕也需要关注。调查显示,茅台的爱好者年龄结构偏大,而其逐步扩大的产能将在数年后不断释放,二十年后谁来喝茅台? 忆及2006年最令人感动的瞬间,袁仁国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人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茅台的股票并要求儿子终身持有……事实上,国酒茅台曾承载着数代人的梦想,未来将要如何赢得年轻消费者对国酒的品牌忠诚,国酒的影响力能否飘洋过海,风靡全球,同样是摆在茅台面前的一个待解的课题。

Tags:茅台变迁朴素中国式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