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英雄们的故事可谓源远流长、妇孺皆知。与刘备桃园结义的关羽、张飞等人构成了蜀汉集团中最为资深的元老团队。他们凭借着刘备汉室宗亲的“品牌”和非常有限的资源,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险恶的乱世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得到以诸葛亮为首的文官团队倾心辅佐之后,不仅联合东吴一举击败了曹操这一最为强大的敌人,还巧妙抓住各种机遇接连夺取了荆州、益州和汉中,迅速建立了与曹操和孙权形成鼎足之势的军事政治集团,在短短12年之内就实现了《隆中对》的第一步战略构想----不难看出,蜀汉集团的元
老团队是一支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但是,蜀汉集团在企业元老团队管理方面却存在许多弱点,致使蜀汉集团无法保持创业期的兴盛,最终走向衰落。
首先,这是一支使命和愿景模糊的团队。这支团队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原本并不是出于“振兴汉朝、打造太平盛世”的崇高理想,更多的是出于躲避乱世和寻求自保的消极目的。他们对每一次攻城略地或战胜强敌的成功都报有强烈的侥幸心理,习惯于走一步看一步。迫在眉睫的危机一经消失,积极进取的动力就立即减弱。“光复汉室”的旗号更多是为了使自己尚不强大的集团能够披上合法的外衣。这支团队对一统天下、全面建国的宏伟目标明显缺乏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
其次,这是一支缺乏规则意识的特权团队。这支团队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对刘备皇室血统的崇拜及对刘备深厚礼遇的感恩之心,来自于一种“哥们儿义气”式的情怀。刘备对这支元老团队的管理更多是依靠情感手段而不是利用原则和规范,关、张等人更由于自己与最高领导者之间特殊的私人关系而拒绝任何形式的约束,自省自律就更是无从谈起。三国时三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元老团队中,蜀汉集团的元老团队规则意识最为匮乏,以诸葛亮为首的文官团队对这个团队的管理实际上是无能为力的。
再次,这是一支缺乏包容性的团队。关羽和张飞等人最初都是下层平民(关羽还是一个负罪亡命之人),文化程度较低,心胸和视野均较为狭窄,缺乏大局意识和大军团的组织领导能力且存在严重的人格缺陷----关羽性格刚烈,在文官和学者们面前狂傲自负;张飞脾气暴躁,不懂得体恤笼络下属;为了维护个人的地位和利益,他们对任何新的外来者(特别是能力较强的外来者)都百般排斥,起初甚至对诸葛亮都十分排斥。只是由于诸葛亮等人不可取代的卓越才能以及刘备本人出色的“平衡技术”才使元老团队与“空降的”文官团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
最后,这是一个缺乏进取精神的个人英雄主义团队。关羽和张飞等人一向以“开国元勋”自诩,经常在文武百官面前大摆元老资格,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视他人的优势和潜力,盲目蔑视竞争对手和同盟者。将个人过去的成功经历肆意夸大乃至神化,而对个人过去的失败记录就往往归于“天意”或“对手过于强大”,缺乏对自身不足以及他人长处的认真反思和研究,自然也就缺乏虚心学习和不断提升的动力。
接二连三的胜利冲昏了蜀汉集团元老团队头脑----他们忘记了既有胜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以诸葛亮为代表的文官团队的运筹帷幄,忘记了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各种潜在的危机视而不见,导致原本有利的形势迅速发生逆转。
首先是刚愎自用的关羽将诸葛亮反复强调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指南置若罔闻,对同盟者极尽羞辱轻漫之能事,屡次激怒东吴君臣,导致东吴与曹魏暂时形成了共同对付蜀汉的军事联盟。在敌人的两面夹击之下,关羽腹背受敌、迅速败亡,荆州完全落入孙权之手。荆州的失守使诸葛亮两路出兵进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彻底成为泡影,使蜀汉的势力范围长期局限于狭小的西南偏僻地区。这一沉重打击严重削弱了蜀汉的国力和威望,为蜀汉的最后灭亡埋下了伏笔!而接下来张飞的下场就更为可悲:平时对待下属就简单粗暴,一贯喜欢用鞭子解决管理问题;关羽死后,情绪激动的张飞完全丧失了理智:不断敦促刘备复仇,对下属的虐待更加恣意无度……结果连讨伐东吴的军队尚未出发就被下属刺杀,给蜀汉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