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考核的类型
1)效果型
着眼点:考核内容以工作效果为主;着眼于“干了什么”,重点在结果,而不是行为;
适宜性:适宜对具体生产操作员工的考核,
优点:标准容易制定,容易操作;
缺点:具有短期性和表现性,且不适宜对管理性、事务性工作的考核;
2)品质型
着眼点:考核内容以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品质为主;着眼于“这个人怎么样”?
评语词:忠诚、可靠、主动、有创造性、有自信、有协作精神等;
适宜性:适宜职场培训,挖掘潜能、激励之类;
缺点:评语比较虚,可操作性差,不好掌握;
2)行为型
着眼点:考核内容以工作行为为主,着眼于“干什么?怎么干?”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因为他只是个执行者,结果应该由决策者负责)。
优点:标准容易制定,容易操作;
适宜性:适宜对管理性、事务性工作的考核;
缺点:不适宜具体生产操作员工;
考核的方法还很多,比如:等级考核法,它是将工作内容分成几个模块,标准分成几个等级,用“优、良、合格、不合格、好、比较好”之类的评语进行评估,然后汇总;比如:目标考核法则是对需要完成的工作的内容、时间期限、考核标准进行确定,按“等级考核法”评语进行考核;还有象“系列法、比较法、小组法、强制比例法、评语法、重要事件法、综合法等等,各有优劣;
但是,影响考核公正的因素也很多,比如:对标准理解的误差、光环效应误差、个人偏见误差、近期影响误差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考核能否顺利进行,还要看该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否适宜。(请注意,这里说的适宜仅指考核的层次高低和难易程度,不是能不能考核,而是怎样考核!我们千万不能脱离自己企业的实际,简单地与其它企业对比;)
那么,究竟如何建立考核体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