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人力资源管理 >> 组织设计 >> 正文

从“荆轲刺秦王”看人才选拔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赵国的徐夫人,天下冶工第一,在邯郸时,荆轲曾登门拜访。当时徐夫人得知他欲往燕国,便请他转太子丹一份写有淬毒方子的竹简。荆轲知道徐夫人为人正派,并痛恨秦王的残暴统治,所以这个铸造淬毒匕首的岗位人选非她莫属。

  榆次论剑中,荆轲从盖聂那把不起眼的剑和傲视群雄的态势,就已经知道了盖聂是个行家,而且惟有盖聂的剑术,才配得上徐夫人的铸剑绝技。这也在后来徐夫人的意见中也得到了印证——当她听到用淬毒匕首者乃盖聂,点点头说:大事必成!

  燕丹——礼贤下士,营造HR大环境

  燕太子丹性格上少些霸气和谋略,但他礼贤下士的做法却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无论对樊於期,秦舞阳,田光,荆轲,徐夫人,甚至包括荆轲的很多贫贱之交,太子丹从来都是降阶相迎,以礼相待……所以樊於期在听说取信嬴政需要自己的首级时,会甘愿为太子饮剑自刎;徐夫人在收山多年后会重新开炉,破戒为其铸淬毒匕首;秦舞阳每每在信心不足时,也总是以太子的厚待来激励自己;荆轲更是如此,从开始的只谋划不践行,到后来的决定亲自实践,甚至最后“誓为知己者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太子丹正是以太子的特殊身份和自己可以利用、调动的一切资源,营造一种宽松而富有激励性的人力资源提升与发展的大环境,成就了“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大策划。

  反思:“荆轲刺秦王”项目的失败

  然历史终究留给人们更多深思的旋疑,为什么这么周密地谋划,这么精当地选人,刺秦大事却终落于空?这不禁令人恼羞,但反之,若大事成矣,岂不是中国的历史要重新改写?

  历史往往不会理性地发展,它只会在后人的思考中沉淀出更多的理性。所以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其中留给我们的关于人才选聘方面的启示吧:不难发现,在成功刺秦的三个必要条件中,第二点指出需要一位剑术极佳的助手,起初,荆轲心目中的认为极靠得住的一个人便是榆次偶遇的游侠——盖聂,这点判断无疑正确!而且这个岗位的职责尤为重要。就好像一位极精通管理之道的项目经理,而独立完成一个项目,还需要一位技术研发方面的高手,否则必然影响项目的实际质量,严重者必造成项目失败。

  但在“刺秦”项目中,这个关键的技术岗位却聘用了“技术”不过关的秦舞阳,一则他心性不够成熟、经不起大场面,二则他剑术尚待精深。这便导致千折百转抵达秦宫大殿,面对朝服、设九宾的大朝仪,秦舞阳手捧装有淬毒匕首的地图匣,开始瑟瑟发抖……于是,不仅“流血五步”的壮举与他无缘,荆轲也在紧要关头束手无策,最终,刺杀秦王的数月计划落空。

  于是我们在想,在这个岗位的甄选过程中,就没有避免“人情定岗”的大忌,太子丹对秦舞阳钟爱有佳,凭主观臆断就认定他必是合适人选。在徐夫人和荆轲的“360度评价”都认为秦舞阳年轻浮躁、不能担此重任的情况下,太子丹仍执意,而荆轲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也没有在感情和权威的较量中清醒头脑,以致这个环节失利最终毁了整个链条,造成刺秦壮举失败。试想,倘若太子丹、荆轲和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都不犯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忌,中国的历史是不是真的要改写了呢?

上一页  [1] [2] 

Tags:人力资源,培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