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人力资源管理 >> 绩效考核 >> 正文

绩效管理离中国企业有多远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推进存在四方面问题

  实际上,企业战略管理包含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两个方面,中国企业在制定战略这个环节就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市场环境、目标客户需求和企业自身等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光靠几位企业高层的力量已很难准确掌握所有情况,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战略,把人力、物力、财力整合调配到一个统一的方向上来;更不要说还要将整块任务细化到每人每天。一般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把绩效考核当作绩效管理。只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并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我国现在的企业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一些企业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地代替绩效管理,认为它们是一回事,只不过叫法有些差异。其实不然,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

  第二,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由于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没有认识到绩效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目标实现的基础,每一个管理者绩效目标的实现是由员工绩效目标的实现来支持。绩效管理是每一个管理者日常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他们把绩效管理简单地看成填一些表格,把绩效管理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

  第三,人力资源经理地位尴尬、内功修炼不够。在许多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仍旧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层面;人力资源经理仍忙于一些具体性的事物处理,继续充当高级办事员的角色,其权限和工作积极性受到了诸多限制,使得他们威信不足,说服力不够,在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时力度跟不上,在推销绩效概念和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上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处于尴尬的地位。

  第四,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各级管理者对绩效管理有抵触情绪。由于不能系统地看待绩效管理,不能将绩效融合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是为管理者提供了简单乏味的绩效考核表,空洞且缺乏说服力。绩效管理的过程也相对简单,缺乏过程的沟通和辅导,只是认为必要的时候才组织一些填表和考核业绩的工作,造成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各级管理者对其有抵触情绪。

  每年将增长25%

  Gartner认为,企业应该掌握企业绩效管理,并且应该立即行动,将企业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迅速建立起来。提供BPM软件及解决方案的主流供应商包括Hyperion、Business Objects、SAP、Oracle、Cognos等。目前,国内管理软件供应商用友、金蝶也推出了自己的BPM产品。

  2002年底美国企业BPM的实施率也不过10%,然而到2004年底,这一数字已攀升至40%。根据IDC的报告,BPM解决方案的市场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2006年中国国内对BI/BPM软件的需求不会低于5亿美元。为了让战略有效执行,企业绩效管理必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BPM与BI的区别

  市场上早就有BI工具,比如OLAP,报表制作和数据挖掘等,但BPM除了包含上述技术外,在应用领域、功能划分、以及系统构造方面与BI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应用领域方面,BPM可以深入特定的业务流程或功能,而BI 只是通用工具;在功能划分方面,BPM可按企业业务功能划分,如财务绩效管理、客户关系绩效管理、生产运营绩效管理、交叉业务绩效管理;BI工具只能根据技术划分,如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

  在系统构造方面,BPM能够协调业务活动以达到特定的结果,如编制预算、评估关键供应商; BI只是支持没有预定义的特殊查询和分析,其业务目标是开放的。

上一页  [1] [2] 

Tags:绩效考核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