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生产管理 >> 生产计划 >> 正文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治标更要治本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4.迷信于市场经济,执著于比较优势,主张中国应该通过国际贸易来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应该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养殖、花卉、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放弃低附加值的粮食的自给自足,让比较优势来决定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国际贸易来调节国内供求。从理论上来说这没有错,但粮食是一种战略品,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独立,不可能依赖国际市场来满足。因此,比较优势不适用于中国的粮食问题。

  5.唯技术论。认为只要科学家培育出新水稻、小麦或玉米品种,就能大幅提高产量,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应该说,科技对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其增产效果也十分明显。然而,科技要发挥作用,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条件,如广泛的技术推广机构、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农民、大量的资金、农资投入等。如果条件不具备,生产模式不改变,科技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6.满足于现有的农业政策,认为渐进的改革可以确保粮食安全。我们应该看到,农业政策的伸缩性不大,如果没有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经营,只治标不治本,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粮食安全将不断恶化。

  四、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必须标本兼治

  1.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虽号称地大物博,但真正的宜农耕地并不多,加之20多年来摊大饼式的城市化,粗放式的工业化,盲目的开发区建设都导致耕地锐减。因此,要保证耕地供应和粮食生产,就必须改变我们的城市化、工业化模式,对开发区进行综合治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遏制耕地锐减趋势。此外,土地的低效利用也是限制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土地产权改革,加大产权的保护力度,来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的人力资本投入。从当前和将来的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不可逆转,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模式难以维持,只有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转变,提高单个农民的生产率,才能扭转粮食生产不断下滑的趋势。然而,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受到农民文化水平低下的严重制约,只有不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快速提高农民素质,才能解决这个瓶颈问题,顺利实现转型。要提高农民素质,除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之外,还必须彻底改革原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农村教育面向农村的现实需要,更好地为农村服务。

  3.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扶持。农业本身是一种弱势产业,加之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和“剪刀差”的压榨,中国农业已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通过外部输血来恢复元气。一方面,政府必须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制投入大量资金,以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改变当前对农业发展极端不利的金融政策,提高农民的信用额度,对农资贷款进行补贴和担保,为农业投资提供优惠待遇,以促进外部资金向农业的流入,缓解农业发展中的资金紧张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粮食安全治标治本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