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分析案例之二
1999年3月,一位与我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出生的朋友请我帮忙,对一份长达8页的投资方案:
《万向为什么不投资互联?》
——“中国供应商信息网”引资方案
(以下简称“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万向集团是浙江省民营企业的老大,有的是钱,找它投资真的是找对了。我当时忙着对自己进行查漏补缺,正在复习本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耐烦地看完那份“引资方案”,觉得比我去年写的Soft3D设计方案荒唐十倍以上,于是毫不迟疑地否决。
朋友问:“为什么?”
我答曰:“因为内行的人都会否决。”
朋友嘲笑:“这是废话,如果投资者都是内行的话,就不用请人分析了。你要写出让农民企业家看得懂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才叫有水平。”
我说:“好,好,就看在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的份上,帮你一把。”
于是我就为拥有几十亿资产的一群农民伯伯写了一份6页纸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此“引资方案”是个很典型的不可行方案,我将摘录一部分内容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我不认识写“引资方案”的人,虽然批评很多,但是我对他(她)本人毫无恶意。由于我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是写给不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看的,文中采用较为形象的日常事例来比喻、解释信息产业的一些现象。这些比喻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可能是不严谨的。
该“引资方案”有四段主要内容,每段的主题思想简述如下。
第一段,介绍了Internet企业的红火,得出一些结论,这是“建议投资互联网”的关键论据之一。主要文字如下:
“国际互联网英雄企业雅虎(Yahoo)、网景(Netscape)……这些互联网企业有一个特点,就是赢利都还不多甚至微利运转。它们的年收入尚以万来计算,而股市却达到几十亿乃至百亿。……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只要一上市,它的股价就可以青云直上,无人能用任何股市定理来推算它们将涨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