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广元爆发蛆虫柑橘”的手机短信广为流传。据报道,广元市旺苍县确实爆发虫害,目前该县需要处理的柑橘类果品超过1000万公斤,政府将拿出300万元资金进行统一处理。但对于手机短信与媒体报道,四川省植物检疫站表示,此事件有炒作之嫌,卫生部门也将就这些流言和短信向公安机关报案。
不久前,四川省农业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广元旺苍县爆发大规模柑橘虫害进行了通报。通报称,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想象,如果媒体不把“柑橘生蛆”的事实真相在第一时间披露出来,如果有关部门不站出来公布情况、科学解释,那么,我们又将面临一次公众知情权的迟到。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权威的信息公开真的又一次落在了传言的后头。当在网络上和手机短信上铺天盖地的“传言”遍地皆是的时候,官方的澄清、解释和说明才姗姗来迟。果树发生病虫灾害没有什么,及时处置面对防治就是了,但疫情为什么在得到控制后才公开?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拷问。
说句实话,当地政府部门将关于“广元爆发蛆虫柑橘”的手机短信“定性”为谣言,并诉诸于警力,我是颇不以为然的。既然柑橘生蛆属于事实,这一种形式的民间传播就不是无中生有。正是因为这些“流言”的扩散,当地虫害的消息方才始为人知,各地才纷纷开始展开检查并向市民发出 “多加小心”的消费劝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一“坊间舆论传言”在无形中也有了一些部分夸大和失真的成分,引起了一些人的“谈橘色变”。
谣言止于公开,流言止于智者。如果找不到真相的出口,流言就永远不会停息。即便暂时强制性使之从眼前消失,其辐射力也会慢慢渗透着我们的心灵,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呼啸而至。历数近年来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在所谓传言泛滥的背后,几乎都有信息公开迟滞乃至是失语的影子。面对可以感知到的危机,公共社会自发地选择了自我保护,展开了自救式的信息“联播”,在这其中,不乏有人云亦云对道听途说的信息以讹传讹,可悲地沦为传言的传播者。故而,必须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的速度和深度、广度,让真相跑在传言产生的前头,这正是“广元柑橘生蛆事件”值得警惕和反思的东西。
及时有力快速的信息公开,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也避免公共危机的进一步蔓延,能做到如此,传言自然无所遁形。拥有真相的镜子,没有人再会去池边观水。在我看来,除此之外,在现代文明社会,日臻完善到位的信息发布,也滋养和引导着国民的独立判断力,对于这一优良国民品质的群体养成具有巨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