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司管理当局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换言之,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公司管理当局指使会计人员实施寻机性会计行为的内在动因。
(1)谋求收入增加。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与作为代理人的公司管理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一些实行年薪制的公司,公司管理层的收入不仅仅取决于会计利润,而且取决于目标利润以及会计利润与目标利润的关系。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和监督成本的存在,委托人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往往得不偿失,这决定了公司管理层有能力、有条件通过实施选择和变更会计政策的寻机性会计手法来调整会计利润与目标利润的关系,并以此达到收入最大化的目的。
(2)谋求债务安排。按照通行的公司有限责任制度,债权人只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债权人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和风险,保证到期收回本息,在贷款时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并在债务合同中订有一系列以会计数据为标准的保护性条款。按照债务合同的规定,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中的条款,则被视为违约,不仅贷款面临被收回的危险,而且经营活动的自由还会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管理层就可能利用寻机性会计手法粉饰会计报表,以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
(3)谋求税收节约。众所周知,对公司所得税的征收,一般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然后再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公司为了减少税负,往往尽量少报净收益。尽管税务部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采用的是税务会计的规定,但仍有一些会计政策可供公司自行选择,比如,在物价上涨时,公司如果想减轻当期的税负,往往采用后进先出法来提高产品销售成本,降低盈利水平。
二、寻机性会计行为的主要弊害
英国学者詹姆森在《寻机性会计操作指南》中指出:“毫无疑问,寻机性会计不是一件好事情。它歪曲了公司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如果这方面的理论被轻信的话,寻机性会计将会迅速地在会计领域蔓延”。具体弊害主要表现在:
1.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就是可靠性,而寻机性会计行为就是公司管理当局通过“内部人控制”的便利条件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管理目标的需要进行“加工、改造”,使披露的会计信息丧失了客观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