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在上海举办的“炉边谈话”晚餐会上,负责税务和商务咨询的合伙人蒋颖忍不住在演讲人串场的间歇掏出她的黑莓手机(BlackBerry),查看是否有新的邮件。“最有用的时候是在出租车上,因为你别的什么事都不能做。”蒋颖抬了抬头说,眼光似乎还没有从手机的屏幕上移开。
蒋颖的同事国际个人税务合伙人史蒂文·格林(Stephen Green)形容起黑莓来,用的是“上瘾”这样一个字眼。“刚开始用了不久,你就发现很着迷,现在几乎是离不开它了。”格林说。现在他每天起床就忙着看看有没有前一天夜里过来的邮件,睡觉前也忍不住要看一看有什么邮件需要回复。
德勤事务所现在为每个在华的合伙人都配备了可以即时收发电子邮件的黑莓手机。“我们用的都是在香港开通的服务,在大陆漫游,”格林说,“不过在开通的时候,公司锁住了通话的功能。”他言语中颇有些无奈。这意味着,无论是上班还是在路上,格林都需要带上至少两台电子设备: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黑莓,还有生活中也同样一刻不能离开的手机。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对新颖科技引导的移动办公着迷。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财务及行政副总裁钟文庆就习惯背上一台笔记本电脑出行。“这是公司要求,需要经常收发电子邮件,哪怕是在路上。”他解释说。但是钟却并不认同手机收发电子邮件这样一个概念,因为他不愿意见到越来越多人规避传统而直接的交流方式——打电话。此外,他也担心电子邮件的滥用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大。“邮件的群发功能让有的人很不负责任地躲在电子邮件后面。”钟说。他鼓励自己的下属更多地去打电话交流。
的确,新颖科技带来了交流方式上的巨大变革,同时也让移动办公成为可能,成为时尚。但是,这种交流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支配和制约。企业文化和商业往来的习惯决定了主流的交流方式,而网络的支持以及服务的稳定性和便利性也是职业经理人考虑交流手段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移动电子设备作为每天随身携带的必备品,又无法不受到流行趋势等大众因素的影响。
《财务总监》杂志的“手机沟通方式调查”希望对中国高端职业经理人基于手机的移动沟通有所揭示,了解他们在移动办公时的交流习惯。
解读调查
在探究中国职业经理人移动交流方式的时候,我们很难绕过一些成见,比如说打电话仍然是商务交流的首选,电子邮件使用频率不高导致手机收发电子邮件的服务仍然用者寥寥,短信的普及会使得职业经理人经常使用短信作为交流的方式等等。其中手机收发短信与电子邮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从研究结果来看,我们首先发现,选择“只会使用手机通话的方式来进行沟通”的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占所有回复者的15.3%。大部分回复者都选择至少两种联系方式。不出意料,短信是除了打电话之外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共有77.3%的人选择使用短信;而另外有34.9%的人选择了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这比我们预期的为高。
此外,对打电话人群的分析显示,他们选择打电话交流的最重要原因是打电话作为交流方式本身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而不是打电话作为商业交流形式在中国具有什么特定的“正式”内涵。在选择“只打电话”的人中,只有11.5%的人认为“打电话是同事、上下级或者客户最易接受的正式交流方式”,而有55.2%的人选择“打电话是最即时的沟通方式,可以直接得到答复”,另外有33.3%人选择“打电话是面对面交流之外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可以了解对方的语气和态度”。
同样,短信的大量使用并不意味着短信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交流方式,它更多扮演的是辅助的角色。在选择打电话和发短信两种交流方式的人群中(占总回复人数的49%),有接近三分之二的人(63.4%)认为“打电话更频繁一些”,短信主要作为辅助交流手段(如在无法打通电话的情形下)。打电话和短信的主次关系很明显。此外,当我们进一步让回复者去分析短信交流的对象时,我们发现所有受访者中有62.2%的人的短信沟通对象是一般同事,有39.5%的人会给上下级之间发短信,只有23.1%的人会给客户或者供应商等发短信。这显示出,短信仍更为普遍地应用于公司内部的交流,而且以同级同事之间为主,距离真正正式的交流手段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来源:《CFOCHINA》杂志